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頻傳“婚變”合資險企“水土不服”

  • 發佈時間:2014-09-22 09:19:14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田園  責任編輯:郭偉瑩

  半個月內兩宗合資保險企業股權相繼掛牌交易,使得保險業界對合資保險股東頻頻“婚變”的關注再度升溫。

  近日,來自北京産權交易所的官方資訊披露,作為海康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兩大股東之一的中海油旗下中海石油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正掛牌以10億元的價格出售其持有的海康人壽50%股權。就在9月初,中國郵政剛以1.56億元掛牌出讓中法人壽25%股權。

  事實上,在業績不佳、股東管理分歧等多種因素下,合資險企大宗股權遭轉讓並不是“新鮮事”。從2009年起,國內合資保險公司開始頻頻上演“婚變”。僅以四川為例,目前在省內開展業務的16家合資保險公司中,就有10家曾發生重大股權變更。

  業績不佳或係股東撤資主因

  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先後有40余家外資保險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並有多家險企在華設立辦事處。然而近年來,合資保險公司頻遇大股東易主局面。如天安人壽(原恒康天安人壽)、建信人壽(原太平洋安泰人壽)等公司都遭遇外資大股東退出,由合資險企轉為中資險企;以中新大東方為代表的合資險企則遭遇了外資大股東的減持。

  中方股東退出的案例也屢見不鮮。除了上述中海油投資擬退出海康人壽50%的股權外,今年4月中國東方航空轉讓所持有的國泰人壽50%股權,接盤方為上海陸家嘴金融。

  業務發展緩慢、投資回報週期過長,或許是險企大股東離場的主要原因。

  安永最新發佈的《外資保險公司在中國的未來發展方向(2014)》(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合資壽險公司10年間市場份額下滑了3.3個百分點,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截至2013年末,在28家合資壽險公司中,超過2/3未能盈利;在21家合資財險公司中,11家盈利但另外10家遭受虧損。業界人士表示,銷售渠道單一、網點偏少是制約合資險企發展的主要原因。

  以剛被掛牌轉讓的海康人壽為例。公開資料顯示,海康人壽成立超過10年,長期未實現盈利,其中2013年凈虧損9252萬元,2014年1~7月凈虧損854萬元。不過在金融牌照稀缺的情況下,保險股權似乎仍是“香餑餑”。中海油掛牌海康人壽50%股權僅過數天,9月18日,上市公司同方股份就發佈公告稱,擬收購海康人壽50%股權,預計交易金額為10億元,計劃于10月8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該項議案。

  在川經營合資險企多數曾換股東

  根據四川保監局的數據,目前省內開展保險業務的合資保險公司共計16家,其中壽險公司13家,財險公司3家。從近年來披露的情況看,13家合資壽險公司中有8家曾發生過股權變更,3家合資財險公司中也有2家發生過股權變更。(見表格)

  在上述16家合資險企中,未發生股權變更的僅有中英人壽、中德安聯、中宏人壽、中意人壽、恒安標準人壽和國泰財險6家公司,其中恒安標準人壽還屬於“變更未遂”———2009年,恒安標準人壽的中外資股東天津泰達集團和英國標準人壽擬各自出讓25%股份給中國銀行,但談判進行一年多以後以失敗告終。

  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中航安盟、安盛天平和國泰財險三家合資財險公司原保費收入合計約3.11億元,在全省33家財險公司的222.7億元原保費收入中,佔比僅為1.4%;而13家合資壽險公司的原保費收入合計約19.9億元,佔比也僅有約4.3%。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