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大病保險試點連虧兩年後 國壽大病保險首度盈利

  • 發佈時間:2014-09-12 07: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朋浩

  2012年8月,國家發改委、衛生部、保監會等六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 《意見》),提出從城鎮居民醫保基金、新農合基金中劃出一定比例或額度作為大病保險資金,將其交給商業保險公司來經辦,以提高效率。但根據政府規劃,險企的盈利率受到控制,同時大病醫保又不允許險企進行風險篩選,故業界對於大病保險業務的盈利前景並不看好。

  如今,距大病保險意見發佈已有兩年。今年8月下旬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在此前試點的基礎上,要抓緊將大病保險向全國推開。

  國務院上述部署,“底氣”來自於此前的試點已經取得的成效。中國人壽(601628,SH)今年上半年大病保險業務從虧損轉為盈利,即是這一成效的最好體現。

  低費率與惡性競爭導致虧損

  2012年8月24日,保監會、衛生部等六部委聯合發佈 《意見》,到目前為止,大病保險已經實施了兩年。到了今年8月份,保險業“新國十條”提出,按照全面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要求,做好受託承辦工作,不斷完善運作機制,提高保障水準。近日召開的國務院會議明確了向全國範圍推進大病保險業務的部署。

  不過,大病保險此前卻陷入虧損的境地。2013年年報顯示,國內大病保險項目承保主力的中國人壽,其大病保險業務首年虧損就曾一度引發市場關注。中國人壽2013年年報數據顯示,期內公司在遼寧、吉林等省市中標了76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業務項目,實現保險業務收入25.14億元,提取保險合同準備金共計14.79億元,利潤總額為-2.47億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目前承保大病保險的主力是人保及中國人壽兩家,其餘保險公司也有參與,據調查,中國人壽也是當時唯一披露大病保險首年經營數據的險企。

  談到大病保險業務,某險企的張先生坦言難做。他認為,其原因主要在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價格太低,另一方面是保險公司在這個過程中幾乎等同於“出納”的角色,對風險的管控保險公司基本上發揮不了什麼作用。特別是在招投標過程中,政府本來的報價就低,然而個別保險公司為了搶市場還不斷壓低價格。對此有險企精算人士總結道,大病險費率本來就低,個別保險公司又大幅壓價,這就更容易虧損了。

  事實上,保險公司之間的惡性競爭並不少。如來自內蒙古保監局的資訊顯示,2014年5月,包頭市醫保局對城鎮居民大病商業補充保險項目進行招標採購,招標採購價為30元/人/年。在競標過程中,大地保險包頭中心支公司採取壓價的方式按照25元/人/年報價,並最終中標該項目。為此大地保險包頭中心支公司被內蒙古保監局罰款10萬元。在2013年,中國人壽甘肅分公司也因在投標甘肅省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政府採購業務中,存在低價競標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被當地保監局罰款15萬元。

  政府及企業趨向理性

  在監管機構對不正當競爭“開刀”、險企自身管理水準逐漸提高的情況下,大病保險業務終於看到了盈利的曙光。

  中國人壽2014年半年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公司大病保險業務收入38.93億元,大病保險業務賠付支出為15.57億元,大病保險業務賠付支出同比增長996.5%,主要原因是大病保險業務規模增長;上半年大病保險業務利潤總額500萬元,較去年同期的虧損0.75億元出現好轉,利潤總額變動的主要原因是微利業務受賠付波動的影響。

  業界人士介紹,政府對大病保險經辦保險公司的要求是“保本微利”,不能大賺,但保險公司也不可能長期賠錢經營。作為主要經辦險企中國人壽成功實現微利,表明大病保險具有持續經營能力。

  某險企陳先生在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坦言,現在市場開始理性了,不光是保險公司理性了,地方政府也理性了。一方面保險公司那種惡意壓價的情況比第一年剛經辦的時候少了,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看到保險公司之前虧損太多,現在開始有一些思考,有的地方政府開始設立彈性機制,虧損太多的話,會給險企一些補貼。現在險企基本上能做到不虧損,如果有虧損可能是在成本分攤上。他坦言,現在保險公司也開始考慮成本問題,在經營策略方面也開始出現分化,有的公司覺得大病保險項目不賺錢,所以積極性不高,但也有一些中小保險公司考慮到和地方政府的關係以及一些發展戰略方面的考量,願意去做一些大病保險項目。

  他認為,隨著大病保險業務的全國推廣,以及新版保險國十條的實施,保險公司經辦政府的業務可能會越來越多,現在主要是經辦的業務量小,如果未來經辦的保險業務量足夠大的話,對保險行業來説是好事,保險公司經辦大病保險業務的優勢會在未來突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