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雙降”姍姍來遲 期市能否“起立”

  • 發佈時間:2015-06-29 09:10:32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上週五,滬深30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全線跌停,上證50股指期貨尾盤受標的銀行股反彈影響有所企穩,主力合約1507跌幅9.14%。股指期貨最近的一次跌停,發生在今年1月19日(滬深300期指),當時市場受到證監會首次發文整治兩融的影響。

  除此以外,上週五,國債期貨兩個品種均表現弱勢,早盤衝高後一路回落。商品市場上,煤焦鋼、有色、橡膠、菜粕等多數商品飄綠。

  在分析人士看來,近段資本市場走弱主要在資金面相對緊張的6月底,市場預期的降準、降息一再落空,加之超級大盤股的上市以及監管層嚴打場外配資等因素,投資者短期對市場信心不足。

  然而,出乎市場意料,央行上週六下午宣佈降息並定向降準。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8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其他各檔次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同時,對“三農”貸款佔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降低財務公司存款準備金率3個百分點。

  央行的“雙降”政策,一時間提振了多頭情緒,但與此同時,投資者也在思考其利多的程度究竟如何。

  股、債,誰會迎來轉機?

  6月以來,中國核電國泰君安兩個超級大盤股IPO上市,6月下旬銀行面臨年中結算,券商普遍縮減兩融規模,受此諸因素影響,股票市場情緒變得敏感而又脆弱。

  在此背景下,最近9個交易日,上證指數跌落近1000點。另外,中金所上週五盤後公佈的主力席位持倉數據顯示,滬深300股指期貨主力合約1507空頭優勢明顯,主力席位凈空持倉16087手。近期,該合約主力空頭席位盤後持倉量最高突破11萬張,而多頭最高不到9.5萬張,但從上週三開始,多空主力席位均出現明顯的減倉動作。

  據首屆全國期貨“人機”實盤大賽冠軍許建紅分析,近期上述合約主力席位多空雙方都有減倉動作,説明雙方對後市都比較猶豫。

  此外,數據顯示,上周最後兩個交易日,國泰君安期貨席位空單增幅較為明顯,目前在上述合約上持賣單總量為13164萬張,超過中信期貨和海通期貨席位,成為最大的空頭席位。

  近期,國債期貨走勢並無亮眼表現。上週三,財政部公開招標發行的260億元兩年期固息國債,實際發行251.6億元,成為年內首只出現流標的政府債券。對此,國泰君安證券固定收益部主管周文淵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兩年期國債並不是主要流通品種,所以在市場上並不十分受歡迎,更重要的是,市場對貨幣政策放寬的預期遲遲未能兌現而債市供給增加,對市場形成壓力。

  上週五,5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1509早盤衝高後一路回落,全天跌幅0.07%,報收于95.95元。理論上,債市對央行貨幣政策較為敏感,過去一般都會提前反應,而此次反應卻不明顯。

  在周文淵看來,在短期利率較低的情況下,政府未來會更傾向於運用財政政策進行調控。整體而言,對債市依然不宜過分看多。

  對於此次“雙降”政策的市場影響,一德期貨宏觀經濟研究員寇寧表示,這將有助於股指的企穩反彈,而國債期貨基本面未改,即便有政策利多支撐,短期也難以衝出振蕩區間。

  商品難言反轉

  近期,在股市大行情下,商品期貨市場顯得較為冷清。在許多投資者看來,商品市場若要獲得更大吸引力,還需要一輪牛市行情,可是從去年以來,國內經濟走勢偏弱,許多商品都處於供大於求的局面,因而一直未能轉多。

  昨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5207.1億元,同比增長0.6%,增速比4月放緩2個百分點。

  央行相關負責人昨日就此次“雙降”政策答記者問時表示,在“新常態”背景下,我國經濟正處在新舊産業和發展動能轉換的接續關鍵期,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風險的任務還十分艱巨。

  據了解,央行此次定向降準,將向市場提供4000億元以上流動資金。

  知名操盤手傅海棠對宏觀面頗有研究。他的觀點是,央行此次“雙降”政策對整體商品市場會形成短暫利多,但央行一次或者幾次降準、降息政策,並不能扭轉較為低迷的經濟形勢。

  在他看來,近期消費難以得到明顯提振,房地産市場和經濟數據也沒有全面企穩,商品尤其是工業品市場基本面難以得到有效改善。

  “現在談商品築底為時尚早。”傅海棠説,不過,由於全球氣候問題,不排除部分農産品在供應趨緊的預期下出現階段性的小牛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