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專題文章中,我們介紹了FOF基金在美國的發展歷程,同時也提到,只要組合成分中包含主動管理型基金,品種優選都將成為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本期我們將介紹兩種常見的定量分析優選基金方法,即單因子收益率優選法和多因子風險及調整後收益優選法,並對比分析兩種策略下的模擬組合表現,以期為基金投資者提供更為可靠的基金優選方案建議。
方案一:僅看收益排行選基金往往不及預期。
過往收益率是認知度最高、應用最廣的量化篩選指標,普通基民挑選基金時注意力常聚集在歷史收益率,現在很多基金銷售平臺也紛紛提供各類收益排行榜,業績優勝者往往是階段性銷售的明星産品。然而實際效果如何呢?我們設計了如下單因子收益率優選方案:
將國內市場成立滿一年的開放式主動股混基金(含主動股票型和偏股混合性基金,下同)定為樣本,以過去一年收益率排名前20的基金作為新一年的投資標的,等權持有並每年更新一次組合。截至2017年5月12日,該方案自2011年以來的累計收益率為26.49%,雖優於滬深300指數的8.22%,但大幅落後主動偏股型基金指數(金牛理財網編制指數)30.2個百分點,並且6年中有4個年度的收益都不如同類平均,2014年以來更是連續跑輸。
單因子收益率優選方案的模擬結果著實讓人大跌眼鏡,也殘酷應驗了一句老話:“基金的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收益”,可見僅根據收益率來甄選基金的實際效果往往不及預期。
方案二:多因子優選法歷史模擬戰勝市場。
和普通基民一樣,未來FOF基金經理們也將面臨如何去挑選基金的問題。與普通投資者形成差異,專業的投資經理除了收益率外,更常使用波動率、下行風險、貝塔、阿爾法、夏普比率、資訊比率等指標,通過多個維度對基金的歷史業績進行更全面客觀的分析,以期提高業績預測效果。
我們同樣設計了包含收益、風險、風險調整後收益三個方面的量化多因子優選方案,並使用凈值增長率、業績標準差與詹森指數作為相應指標。
在方案一的樣本範圍與調倉頻率基礎上,除了基金過去一年的收益率外,方案二還將考察樣本基金的業績標準差與詹森指數,並給三個指標分配相等的排名分權重,選取前一年綜合排名前20的基金作為新一年的組合成分。模擬結果顯示,方案二在2011年年初至2017年5月12日的年度業績對主動偏股型基金指數的勝率為66.67%,累計收益率79.36%,超越主動偏股型基金指數22.66個百分點,並且在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以來連續跑贏指數1.18、5.2、0.47、5.24個百分點。
總結兩種策略的業績表現,方案二在收益率、年度勝率、風險調整後收益上的表現均優於方案一,也超越了主動偏股型基金指數。對比風險調整後收益來看,多因子方案二下的年化夏普比率達到了0.54,顯著超過了方案一和全市場股混基金的0.32和0.39,體現出更好的風險收益配比。
回顧多因子方案下增加的風險與風險調整後收益指標:標準差越小的基金走勢越平滑穩定,風控表現越好,反之標準差越大的波動幅度越劇烈,風險也越大;詹森指數可剔除市場給基金帶來的漲跌影響,衡量基金超越滬深300指數的收益水準。方案二增加這兩個因子後,入選的成分基金也具有了與方案一“階段性明星薈集”截然不同的特徵:方案二的成分基金也許一時不足夠靚麗,但在收益、風險、超額收益多方面的綜合長期表現卻更為穩定優秀。
通過對比兩種量化優選方案的模擬結果,我們發現除了收益,增加風險及風險調整後收益等指標的多因子分析法可以有效提升基金優選的效果。
多因子量化優選法雖然有效,但對專業度、數據系統成本等要求較高,對於普通的基金投資者而言,實際可行度較低。而且,即使經過歷史數據檢驗,任何模擬策略仍無法保證在未來市場絕對適用,因此量化優選策略往往需要專業團隊通過持續的跟蹤研究來提升可靠度。事實上,美國401K等個人組合均更多投資于FOF産品,借助專業的FOF投資經理實現個人基金組合優化。我們期待蓄勢待發的國內FOF基金也一樣能夠成為個人投資者優選基金的重要途徑。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