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基金
最近,“超長期特別國債”成為了焦點詞彙。
根據財政部的發行安排,此次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涉及期限為20年、30年、50年,擬於5-11月分22次發行,平均每次發行規模約為455億。
5月17日,30年期特別國債正式發行,5月27日,20年期特別國債正式發行。與首期一樣, 5月27日面向個人投資者的第二期超長期特別國債一經發售很快售罄,甚至出現“秒光”現象。
超長期特別國債為何如此受到投資者青睞?除了儲蓄國債和大額存單外,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還可以關注哪些産品?
“秒光”背後
是居民穩健理財的巨大缺口
事實上,近年來投資人無論是對超長期國債的追逐,對於黃金的追逐、抑或是權益市場上對於紅利、高股息的追逐,本質上都是對於“確定性溢價”的追逐,背後反映的都是居民穩健理財的巨大缺口。
近年來,隨著理財産品向凈值化轉型,銀行存款利率不斷下行,加之資本市場波動頻繁,符合投資者穩健配置需求的資産類型越來越少,投資回報率也在不斷走低。資産荒的大背景下,國債安全性、穩定性的優勢更加凸顯。目前發行的儲蓄國債常常出現快速售罄的情況,恰恰反映出市場對低風險、穩健産品的配置需求在增加。
這一點,從居民儲蓄率不斷提高也能窺見端倪。過去幾年,居民資産配置中定期存款佔比不斷提高。儲蓄率從2019年的低點44.22%提高到2022年的46.75%,4年時間儲蓄率提高2.5%。
國債有何配置價值?
個人投資者參與有風險嗎?
國債按照不同的發售對象劃分,有儲蓄國債和記賬式國債兩大類。儲蓄國債直接面向個人銷售,期限較短,而且可以提前兌取、質押貸款等。如持有到期,可獲得穩定的本息收入。如果提前兌取,會産生一些利息損失,但本金“分毫不差”,安全性較高。
與儲蓄國債有所區別,記賬式國債更複雜一些。記賬式國債在一級市場通過承銷團主要面向機構投資者發行,個人投資者可以在二級市場向機構投資者購買。需要注意的是,記賬式國債不能提前兌取,在持有到期前,可以在市場進行買賣。這就意味著,投資者手上持有的記賬式國債買賣價格隨市場行情而有漲有跌,可能因價格上漲獲得交易收益,也可能因價格下跌面臨虧損風險。
5月22日,3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首次在交易所上市時,盤中一度大漲25%,並兩度觸發臨時停牌。不過,其行情很快出現大幅回調,一波“過山車”行情之後,30年期債券的價格走勢趨穩。一張票面利率2.57%的債券,這麼高的溢價和波動顯然是不合理的,最後必然也會歸於平靜,如夢一場。
而5月29日上市交易的2024年超長期特別國債(二期)顯然就趨於理性了,在上交所上市的“24特國02”和在深交所上市的“特國2402”分別在上市首日上漲0.59%和0.07%,總體來説還是比較平穩的。(數據來源:wind,時間截至2024-05-29)
一般而言,國內國債市場是高度專業化及市場化的市場,國債利率又是債券重要的定價基準,因此雖然會有價格波動,但不會特別大。對於不以持有到期而以交易獲利為目的的個人投資者來説,需要充分認識到持有超長期特別國債有風險且風險自擔。投資者應該更多的關注國債的配置價值,而非投機獲利。只有根據自己的投資預期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當的産品,進行理性、科學投資,才可以在支援國家建設的同時,有望獲得較好的理財收益。
資産荒背景下
有哪些替代性的投資選擇?
那麼,在銀行利率不斷走低,大額存單停售的大背景下,居民穩健理財何處去?有哪些可以考慮的替代選擇呢?
1、同業存單基金
同業存單基金是被動跟蹤中證同業存單AAA指數的指數基金産品,基金資産的80%投資于同業存單,不僅具備指數基金透明度高、投資成本相對較低、分散化的特點,同時相較傳統理財投資範圍更廣、運作策略更積極、具備更大的收益空間。
同時該基金不向投資者收取申購費用,持有滿7天即可免贖回費,幫助投資者降低成本。7天封閉期較短,流動性較好,預期風險收益介於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之間,適合投資者進行短期閒錢理財。
2、純債基金
純債基金主投債券,除非債券發生了違約,一般而言持有至到期能獲得的現金流是固定的,所以債券投資又被稱為“固定收益投資”,被視作資産配置中的“壓艙石”。
根據投資標的的久期不同,純債型基金還可以進一步分為短期純債型基金和中長期純債型基金。二者的區別在於,短期純債基金主要配置的是剩餘期限較短的短期債券,也就是指那些剩餘期限不超過397天(含)的債券資産。
而中長期債券型基金通常以配置中長期債券為主,一般所投債券期限配置或組合久期通常在1年以上,但並不局限於此,也可以配置短期債券,還可以不同策略運作博取資本利得,一般而言收益性、波動性略高於短債基金。
純債型基金最主要的風險就是“踩雷”,也就是買到了因為違約而不能如期兌付的債券,所以也建議大家選擇歷史業績較好、固收投研能力較好的投資機構。
3、“固收+”類基金
往後看,市場無風險利率下行將是中長期趨勢,如果資産配置中存款、現金管理類理財産品較多,那麼賬戶的彈性可能稍顯不足。在打牢資産配置“地基”、合理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基礎上,也可以試一些增厚收益的方式,比如——“固收+”類基金。
這類産品以債券打底,旨在獲得穩定債券收益的同時,通過配置權益資産來博取業績彈性。其實就是通過股債的科學搭配,以提高投資的性價比和持有體驗。其中:
一級債基屬於債券型基金,不能直接進行股票的二級市場交易。所以現在的一級債基如果在持倉裏有股票,那麼可能是通過可轉債轉股獲得的,需要在規定期限內賣出。
二級債基也屬於債券型基金,同樣不參與打新,但可以直接進行股票二級市場投資,權益類資産不超過兩成倉位即可。
偏債混合型基金屬於混合型基金,長期平均風險和預期收益介於股票型和債券型之間,可以參與IPO打新、也可以進行股票二級市場交易,權益資産倉位通常在10-30%左右。
這裡小編也總結了一下債券類基金的不同收益表現,大家也可以對照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決策~
在凈值化改革的時代洪流中,剛兌的神話已被打破,市場上已經不復見能夠保證“穩賺不賠”的投資聖杯。但無論何時,不要為高溢價付費,做理性的、看得懂的投資。畢竟風險與收益是投資的一體兩面,適合自己的、拿得住的才是最好的投資。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