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富國基金
“新質生産力”這個詞,火了。但它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早在2023年12月,《咬文嚼字》編輯部公佈了“2023年十大流行語”。其中,“新質生産力”位居熱詞榜Top 1。
顧名思義,“新質生産力”即指生産力要“新”。這裡的“新”,指的是科技創新。
這一由高層提出來的新概念,對基金投資有何指導意義?普通投資者們為何需要關注?
科技創新“浪潮”疊起
引領國家産業升級
從官方提法來看,“新質生産力”有3個關鍵:
1、催生因素:技術的革命性突破、生産要素的創新性配置、産業深度轉型升級
2、基本內涵: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質變
3、核心標誌:全要素生産率提升
從起因、表現和目標共三方面,對“新質生産力”作出了全面闡述。
用更降維的語言來描述一下:在科技創新的推動下,新的生産技術和工具將不斷涌現,包括土地、勞動力、資本在內的生産要素將被重新分配,各個産業在被顛覆的同時得到重構,在巨變中釋放出新的生産力。
舉個很恰逢時宜的例子:眾所週知,“火”了一整年的AI,可被細分為演算法、算力和數據這三大領域。從ChatGPT到Sora,AI的終端應用突飛猛進,代表著以數字化、智慧化為特徵的新一代資訊技術的飛速進步。
這將怎樣改變社會生産的最終形態呢?在與“新質生産力”相對應的“傳統生産力”時代,要想使經濟增長,就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這種傳統的生産方式,對於勞動要素的依賴度較高,兩者呈正向數量關係,這就是所謂的“水準型擴張”。
那在“新質生産力”時代呢?以在最近一年中被頻繁提起的“數字經濟”為例,其撬動經濟增長的密碼在於“數據要素”,這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新質生産力。不同於土地、礦産等自然資源及人力資源,數據是可再生、可重復利用、可無限獲得的。在此基礎上衍生的,人工智慧、物聯網、5G、雲端等新興生産方式,就是新質生産力的一個縮影。
明確長期投資主線
基金投資也要具備“時代感”
看到這裡,各位想必已經恍然大明白了。作為普通投資者,咱們為什麼要關注“新質生産力”?
因為,當生産力出現質的躍升,將有很大可能助推現有産業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在長期投資中,無疑是一大關鍵變數。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風”已具備,那能夠扶搖直上的大鵬,在哪?
就以當前主流觀點為例,如下圖所示,新質生産力覆蓋了8個新興産業、9個未來産業,涉及大健康、大科技和大製造領域。
其實,“未來産業”模組中的元宇宙、腦機介面、人形機器人、生成式人工智慧等産業的崛起,目前已初見雛形,亦陸續在資本市場上點燃了幾把火。在近一個月內的16個交易日裏,上述萬得概念指數的反彈幅度有目共睹。
數據來源:Wind,統計區間為2024年2月5日至2024年3月5日。指數歷史收益不代表未來,亦不構成對基金的業績保證。
總結時間到!在“新質生産力”的推動下,或將萌發出哪些值得關注的投資機會呢?
其一是具備革命性、突破性、顛覆性的新技術。比如以通信技術、數字技術等為代表的的資訊技術,以新材料、新能源為代表的綠色低碳技術等;
二是受益於新技術而誕生的新産業。比如以新能車、鋰電池産業鏈為代表的高端製造,以創新藥、醫療器械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産業。
注:以上內容僅作分析,不構成對具體板塊或領域的投資動作或投資建議。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新質生産力”來源於我國對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需要,靠我們創造,也供我們使用。
去年以來,生成式AI的兩次靚麗出道,令不少普通人感到恐慌:我離被AI替代還有多遠?
其實,社會無時無刻不在巨變,但不變的是,在所有能夠創造生産力的勞動要素中,“人”始終是最重要的要素。
所以,從此刻起,表現得更像一個“人”吧。表現得更像一個高度社會化的、自身獨特印記、能夠駕馭AI但又有充沛感性的人。
這樣的我們,或許也將是“新質生産力”的其中之一。
(文章來源:富國基金)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