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十大流行語出爐,“顯眼包”、“情緒價值”、“雙向奔赴”、“人工智慧模型”等流行語入選,其中,有一個比較特別的詞——“新質生産力”也成為了十大流行語。
這個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跟咱們基民又有什麼關係呢?
新質生産力是什麼?
新質生産力是生産力質的躍遷,意思是説,以“科技創新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産力。是擺脫了傳統增長路徑,符合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要求的生産力,也是數字時代更具融合性、更體現新內涵的生産力。
圖片發佈日期:2023-10-14
這種生産力,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生産力,有四大較為突出的特點:
第一,擺脫了要素驅動的傳統擴張模式
我們知道,傳統的生産力推動經濟增長的模式,都是依靠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大量投入的水準型擴張。
比如辦一個傢具工廠,需要投入資金、人力、木材、油漆等勞動要素,同樣的,要想促進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力、和類似木材這樣的生産要素,還需要耗費大量水力、電力等公共資源。
這種模式不僅嚴重依賴要素投入,且生産力發展速度和經濟增長速度都較為緩慢。
而新質生産力驅動的産業發展降低了自然資源和能源投入,使經濟增長擺脫了要素驅動的數量型擴張模式。
比如近年來常提到的“數字經濟”,不同於傳統生産需要投入大量的土地、勞動力,消耗自然資源。數字經濟的發展更多消耗的是“數據要素”。
傳統生産要素,不論是各類自然資源,還是勞動人口,都不是無限可得的,而且在生産過程中還會産生消耗,並産生廢物、排放污染。
數據一旦産生,便會永遠存在,而且,數據參與生産過程之後仍然存在,可以無限次迴圈使用,沒有污染、排放等問題,使用過程中還會促進新的數據産生。
從這個角度來看,發展新質生産力,對於現代社會很多問題,諸如能源危機、尋找經濟新增長點、污染問題、人口紅利拐點、地區發展不均衡等等,都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二,由顛覆性創新驅動
與傳統生産力的發展依靠漸進型的增量式創新不同,新質生産力的形成源自基礎科學研究的重大突破和對原有技術路線的根本性顛覆,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批顛覆性技術群。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年年初Chatgpt4.0的面世,讓AI技術一下子有了顛覆性的進展,並且在此基礎上誕生出了一大批具有顛覆性價值的“AI+”技術群,工業生産、教育、醫療、網際網路、商業、軍事等等,一夜之間幾乎所有的領域都開始與AI技術相結合,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
而且,隨著這些顛覆性技術的逐步成熟,就會形成相對於傳統産業而言全新的産品、生産資料、零部件和原材料,使人類可利用的生産要素的範圍不斷擴展,使産業結構、增長動力、發展品質發生重大變革。
第三,全新産業鏈條
由於顛覆性的科技創新改變原有的技術路線、從而以全新的産品或服務滿足已有的市場需求或者創造全新的市場需求,在這一過程中它會帶來産品架構、商業模式、應用場景的相應改變。
産業鏈條表現在 “鏈條的環節構成”與“鏈條不同環節的地理空間分佈”兩個方面,顛覆性科技創新會使這兩方面都發生重大改變。
一方面,新的産品架構、商業模式的出現,使産品或服務生産和交付所需要的原材料、零部件、基礎設施等發生根本性改變。
例如,新能源汽車以電池、電機、電控系統替代了傳統燃油汽車中的發動機、變速箱等等部件,使得汽車産業鏈條上的很多環節都發生了改變,同時也促進了比如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的發展,減少了對傳統油氣資源的依賴。
另一方面,這些新的原材料、零部件的生産國家和企業及其所佔市場份額也發生巨大變化,從而改變産業鏈各環節的地理空間分佈。
第四,符合高品質發展的要求
新質生産力的形成和發展會全方位提升産業發展的品質,加快現代化産業體系的建立。具體來説有三個方面:
一是提高生産效率。顛覆性技術中有很多是通用目的技術,具有強大的賦能作用,一方面會使勞動資料的功能顯著提升,另一方面還會優化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的組合,從而提高生産效率。例如,機器人、人工智慧技術替代了許多原本由人工完成的工作,不僅節約了成本,而且使生産的效率、精度、良品率都顯著提高。
二是增加附加價值。一方面,新質生産力所形成的新産品、新産業技術門檻高,掌握新技術的企業數量少,市場競爭不激烈且在産業鏈中具有更大的話語權,因此可以實現更高的增加值率;另一方面,新質生産力創造迎合了用戶(包括消費者與企業)以前未能滿足的潛在需求,開闢了新的市場,帶來新的産業增長空間。
三是減少環境影響。不可忽視,工業化對自然生態造成了巨大壓力,而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人民群眾對美好環境的需求不斷增長。新質生産力更有力地發揮科技創新推動經濟增長的作用。用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新型生産要素替代自然資源、能源等傳統生産要素,並能夠使生産活動中所産生的副産品迴圈利用,減少産品生産和使用對生態環境的損害,形成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改善的和諧並進。
新質生産力跟基民又有什麼關係呢?
新質生産力的核心在於整合科技創新資源,一方面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另一方面積極培育未來産業。對於咱們基民來説,新質生産力可是在給咱們指明長期投資的大方向。
首先,成為尋找長期投資主線的邏輯之一
對於咱們基民朋友來説,有一個很重要的核心投資理念——尋找長期投資主線然後堅持下去,也就是“足夠長的坡和足夠厚的雪”。
新質生産力推動下的增長模式則不同,因為擺脫了要素驅動的數量型擴張,可以由顛覆性技術帶來“爆髮式增長”,不僅發展空間之廣大難以想像,且非常適合構築長期投資主線。
試想一下,大科技賽道裏,無論是在6G網路、可控核聚變、類腦智慧、量子資訊、基因技術、深海天空開發等哪一個前沿科技和産業變革領域贏得發展主動權,都有可能會以科技創新帶動新經濟增長點不斷涌現。
其次,成為經濟增長新動能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誰能夠更大程度地釋放創新動能,誰就能夠更快地促使新質生産力的形成,引領世界發展。部分西方發達國家持續施加技術封鎖和貿易摩擦,國際形勢相對嚴峻。
從國內發展階段來看,近些年,宏觀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傳統增長動能乏力,由此帶來的部分結構性矛盾顯現。宏觀經濟正處於增長動能切換的窗口期,仍需發揮科學技術的作用。
從生産力表現形式來看,新的物質生産力在資訊化、智慧化條件下形成,關鍵性技術突破成為生産力增長的重要源泉。
第三,開闢發展新的賽道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根本動力,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是新質生産力的主要源泉,科技創新衍生的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是新質生産力的現實體現。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資訊技術、人工智慧、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
總的來説,隨著新質生産力的發展,未來可能不僅僅會推動現有領域、行業的發展,還可能開闢發展出新的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