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股票市場近期活躍度不斷提升,各類金融詐騙也隨之而來。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參與理財等投資行為前,務必認真甄別判斷、多加查證,不斷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防範投資風險意識。
2月24日,富國基金公告提示,近期發現有不法分子冒用富國基金官方APP“富錢包”名義,通過短信形式向公司直銷及部分代銷客戶發送詐騙資訊,邀請客戶通過加入QQ群的形式進行非法資金詐騙。中信建投基金近日也在公眾號發佈提示消息稱,公司發現市場上有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名義、假冒公司工作人員,通過手機應用程式(APP)、百度、微信、微網志等渠道進行非法宣傳推介,騙取投資者資金和資訊。
此外,信達澳亞、融通、長城、鵬揚等基金也出現過類似情形。信達澳亞年初發佈公告稱,公司發現有不法分子通過新浪微網志等平臺發佈客服熱線、人工熱線、售後熱線等虛假服務電話,進行非法證券活動的情況。融通基金也提示稱:“有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名義,利用誘導投資者登錄虛假網站進行充值、轉賬等。公司及下屬分支機構從未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以‘融通基金’名義開展上述活動。”
南方基金、民生加銀、匯豐晉信等多家公募也有類似遭遇。其中,還曾有不法分子冒充匯豐晉信基金的基金經理陸彬等人,通過QQ群、微信群、直播平臺等途徑開展各種形式的直播薦股、教授炒股技巧等活動。遭遇“李鬼”的不僅有普通投資者。鵬揚基金去年末的一份提示公告指出,一名自稱靳筱的不法分子,多次以“鵬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研究部工作人員”的身份在上市公司開展調研等活動,企圖以此行騙牟利。
此外,證券業今年以來也出現了“李鬼”。據不完全統計,年初至今已有10余家券商發佈相關公告,提醒投資者警惕不法分子假冒證券公司進行非法證券活動。除了冒用券商機構或工作人員身份通過QQ群等平臺向投資者推薦股票或誘導投資者下載非法APP進行轉賬、交易等操作,“碰瓷”名稱的情況也屢有發生。
業內人士提醒,參與理財等投資前,務必認清相關企業資質,認真進行甄別判斷、多加查證,不斷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防範投資風險意識。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這類現象對基金公司的聲譽和投資者利益,都會造成重大損害,需要市場多方加大警惕,並給予嚴厲打擊。針對不法分子詐騙方法層出不窮的情況,投資者要提高風險意識,在遇到相關情況的時候要認真核實後再進行投資。而公募機構方面,也要提醒投資者從正規渠道購買産品。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