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步入私募退出風險期 博分層新産品無畏出爐
- 發佈時間:2016-02-18 08:5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田燕
由於2016年2月1日至4月30日為市場分層“考察期”,更兼一批新三板公司宣佈接受IPO輔導,部分新三板股票開始在一月中旬前後走牛。
歷史不會重復,但是會“押韻”。
2015年元宵節後,新三板做市及成分指數的發佈點燃了市場做多熱情,今年5月1日正式實行的市場分層制度似乎正在預示著新一輪行情。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至2015年期間募集的部分新三板産品已進入或接近退出期,部分老牌熱門股的暴跌行情與某些三板私募機構的動向,成為資深市場人士的關注焦點。
創新層起波瀾
儘管股轉系統1月27日聲言“莫將"包容"當"縱容"”,向個別企業和仲介機構警示違法違規風險,創新層行情仍在個股層面涌現。
由於2016年2月1日至4月30日為市場分層“考察期”,更兼一批新三板公司宣佈接受IPO輔導,部分新三板股票開始在一月中旬前後走牛。
以慘遭國泰君安砸盤的梓橦宮(832566)為例,其12月31日大跌16.53%,收盤價7.93元。在接下來的7個交易日中,梓橦宮連續多日大漲,于1月12日觸及22.95元高位,區間日漲幅最高達40.23%;搜才人力(831662)則于1月27日開始十連陽,迅速逼近6億市值,但做市商數量只有3家尚未滿足條件,疑為做市商吸籌;已集齊6家做市商的牛商股份(830770)于2月17日轉為做市轉讓,當日漲幅達94.48%,接近創新層標準三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希望從市場分層行情中分一杯羹的機構已開始發力。
好買私募基金網數據顯示,上海新方程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新方程啟辰新三板做市指數基金近期正在募集,首次募集規模預計3000萬左右,份額鎖定期僅半年。
“這個産品鎖定期僅半年,如果最近募整合功,幾乎可以肯定就是衝創新層行情去的。2015年市場上也有幾隻新三板指數基金産品,但期限一般不超過一年,3000萬的規模也很"袖珍",具體還要看合同條款。”上海某私募投資經理李全表示。
私募疑臨退出窗口
值得注意的是,一批掛牌較早的新三板公司股價進入2016年以來開始經歷綿綿跌幅,個中原因引發業界猜測,為2016年的市場平添一份不確定性。
可資比較的案例如東電創新(430362)于2013年12月26日掛牌,2014年11月12日首日做市,2016年初以來跌幅57.03%,區間換手率8.68%;楓盛陽(430431)2014年1月24日掛牌,2015年4月16日首日做市,2016年初以來跌幅39.49%,區間換手率39.49%;先臨三維(830978)2014年8月8日掛牌,2014年9月25日首日做市,2016年年初以來跌幅29.17%,區間換手率6.81%。
2016年年初以來,三板做市指數(899002)跌幅為12.87%,部分三板股票跌幅遠超指數跌幅,且放量跌破定增價,有市場人士猜測為某三板私募退出所致。
“三板股票交易相對比較清淡,股權結構較簡單,出貨機構的身份容易鎖定。我們正在做市的幾隻股票大跌,原因是某些三板私募面臨退出期不得不清倉,這個事實可以確定。”上海某上市券商做市部人士金洪表示,“這可能是新三板二級市場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因為流動性稀缺,市場深度不夠,清倉會導致價格暴跌。”
“2014年年末至2015年1季度,有一批三板私募産品匆匆募集,鎖定期多為18個月,正好在2016年1至3季度面臨退出期。”上海某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人士王若表示,“三板投資為類PE投資,不應採用A股二級市場思維參與,也不應僅僅鎖定18個月。但當時新三板財富效應剛爆發,這些機構也就顧不得許多,大幹快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某擬掛牌新三板私募反饋意見回復數據,其旗下産品于2014年5月投資東電創新合計近1300萬元,如以18個月計算則接近退出期,複權投資成本僅1.97元,大幅低於6.79元收盤價,浮盈可觀;此外,該司另于2015年3月投資楓盛陽2000萬元,複權投資成本為7元,當前收盤價已為4.51元,跌破成本價。該私募是否與多只股票放量大跌有關,仍待觀察。
做市商出手謹慎
作為新三板流動性的重要提供者,做市商“彈藥”是否充足關係到交易活躍度。
“我們今年的目標是不虧損。”金洪表示,“現在新三板市場的整體估值已經不可與2015年初相提並論,像2015年這樣的巨幅賬面盈利已經不可持續。”
“2016年滬深股市整體估值很有可能繼續下移,並帶動三板估值中樞下移,一些三板公司2015年1季度至2季度的估值就顯得非常高,彼時拿票的做市商屆時很難保證浮盈。”江蘇某券商做市部投資負責人表示,“我們的計算結果,在做市指數1200點一線,已是做市商的成本線,如果跌破前期低點1100點,則將出現做市商大批浮虧。”
“我們從11月初開始的計劃就是調庫存,把前期為衝排名拿的一些票清掉,集中精力在優質票上,保證2016年不虧損。”金洪表示,“做市商穩賺不賠的時代已經結束,接下來很有可能是賠本賺不到吆喝的局面。”
上海多家券商做市部門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2016年很有可能彈藥不足。2014年8月後動輒超過10億元的投資額度,在三板低迷的流動性和漫長的退出期問題凸顯後,已經不會在2016年複製。
“謹慎再謹慎,真正的考驗即將到來。”金洪指出。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