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基金 > 私募動態 > 正文

字號:  

澤熙淘汰機制史上最嚴 徐翔評價研究團隊“一般”

  • 發佈時間:2015-11-03 08:2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由於徐翔異常低調,鮮少接受採訪,因此外界對於澤熙的了解基本限于公開資料。澤熙成立至今,旗下只有5隻管理型信託産品,兩隻定增産品,但是創出的收益率令人望塵莫及,而每次精準逃頂大盤、精準進出個股也令人咋舌。

  廣州一位私募老總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澤熙的産品收益率長年遠遠高於同行固然是焦點,但是其回撤小更加難得,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

  據澤熙原總經理助理葉展撰文透露,即使在市場大幅下跌時,澤熙産品的業績也總能保持平穩。在過去的5年裏,凈值回撤10%的次數只有3次。

  如此穩定的高增長業績背後是什麼原因呢?除了內幕交易、操縱股價等違法手段外,徐翔冷酷的投研管理方法等應該也起到不小的作用。

  “不可替代”的徐翔

  徐翔2009年12月創立了澤熙投資,與其母親鄭素貞、父親徐柏良共同出資,也意味著澤熙其實就是一個家族企業。在控股大恒科技事件上,就是以鄭素貞名義豪擲30億元參與定增。

  澤熙投資雖然是國內大型私募,投研體系建設也比較完善,但是其仍然擺脫不了以個人為核心的管理體系。

  據曾供職于澤熙的一位工作人員透露,在澤熙,擁有交易操作權的人只有徐翔,研究員最多通過模擬盤操作。研究員的工作就是讀研報、與上市公司溝通,然後推薦股票給徐翔,但經常被他否掉,大部分股票其實是徐翔自己看中的。

  “交易、操作幾乎都是徐翔一個人,公司治理結構就像傳統的手工作坊,因此徐翔一旦出事,澤熙基本就完了,沒有第二個人替代他。”上述工作人員表示。

  而對於客戶和資金,上述工作人員透露,估計只有徐翔一人掌握,其他人很少知情。在公司的這段時間,沒有接觸過客戶。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在國內,私募基本都存在類似澤熙的風險:對個人依賴性很嚴重。幾乎每傢俬募的核心人士就是老闆,其集投資、募資于一身,老闆一旦出事,公司只能關閉。

  “實際上,徐翔這兩年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已經在留意培養一個人能夠替代他,但是一直沒成功。”上述工作人員透露。

  淘汰機制殘酷

  在二級市場上,徐翔的投資風格以兇悍、淩厲聞名,在對公司投研人員的要求上同樣冷酷。

  工商資料顯示,2013年和2014年,澤熙投資的從業人數分別為13人和20人。據上述工作人員透露,“澤熙的投研人員有十多名,有些來自券商,有些來自基金,有些來自PE,還有些則來自媒體。如果是高薪挖過來的成熟研究員不需要實習,而沒有研究經歷的就需要實習。實習期間要頻繁地調研上市公司,有時候一個月得調研20家左右。有些新人頂不住壓力就走了,有些則不合標準被淘汰了。”

  葉展撰文透露了澤熙對研究員的考核辦法,主要有三條:推薦的股票能漲,最好馬上漲;漲幅要高過滬深300指數;買入後不能下跌超過10%,否則無條件止損,不允許補倉。這被稱為“史上最嚴”的考核辦法,但這確實體現了澤熙的投資哲學,那就是以絕對收益為基礎,以相對收益為目標,以嚴格止損為紀律。

  “要想達到澤熙的標準,既要對公司基本面有深入的研究,以挑選標的,又要對市場情緒有敏感的體悟,以尋找買賣點。所以澤熙的研究員非常辛苦,大部分時間都在各地調研,調研的密度和深度遠高出行業平均水準,然後再加上徐翔對市場獨一無二的敏感度,最終才造就了奇跡般的業績。”葉展説。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澤熙給的試用期只有一年,在一年的時間裏如果排名靠後就要被淘汰。

  上述工作人員透露,剛進入澤熙工作時,不是在調研,就是在調研的路上。要看研報,又要跟上市公司溝通,有時候在計程車上就睡著了,非常辛苦。自己覺得選的投資標的已經不錯了,但是拿到徐翔面前,仍經常被否。

  最近兩年,澤熙在北京、深圳設立了分公司,其中深圳分公司成立於2014年11月,2015年3月才開始運營,行政、投研等均有招聘。

  雖然一直在招聘,但是每年也有淘汰出局的研究員,因為要想達到徐翔定下的考核標準非常有難度。徐翔在公司內部也多次稱,對於一個投資管理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是人才。然而,人才一直是困擾他的問題。

  在去年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徐翔在評價自己旗下的研究團隊時只用了“一般”兩個字。“我們的研究團隊只能説是一般吧,但為什麼業績比別人好,我覺得因為別人更差。”徐翔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