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紮在清盤線上的陽光私募:反彈後都在減倉
- 發佈時間:2015-09-18 03:34:34 來源:今日早報 責任編輯:田燕
掙紮在清盤線上的陽光私募:
反彈後都在減倉
葛衛東、王茹遠……這些耳熟能詳的私募大佬或面臨清盤,或自掏腰包加倉的消息越來越多。
“身邊的朋友有做了杠桿的,確實被打怕了,凈值出現了很大的回撤。那種刻骨銘心的痛,沒經歷過很難表達。”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告訴記者。
“咔嗒”,私募基金經理武澤鵬(化名)點燃一支煙。輕吐了三個煙圈後,他坦承,第二隻産品成立的時間點很糟糕,現在很被動。
上半年做得還是很不錯
約一年前,武澤鵬離開券商出來單幹,成立了一家陽光私募,很快發了第一隻産品,自己做投資總監兼基金經理。他運氣不錯,隨著行情的一路上飆,産品凈值也水漲船高。到了今年6月初,該産品扣費前的凈值已經超過了3.5。
於是,他馬不停蹄地設立了第二隻産品。不料時勢弄人,幾天后,“股災”第一波不期而至。同絕大多數的投資者一樣,武澤鵬無以招架。在第一輪暴跌後,他嘗試加倉,卻被套得更深。
“幸好我不在私募做,不然年終獎可能都拿不到了。”一名在上海的QFII(合格境外投資者)基金經理對記者説。
“雖然經歷了股災,但是上半年做得還是很不錯的,所以年終獎應該還是有的。私募‘有點三年不開張,開張管三年’的意思。”一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不過,剛剛“奔私”的基金經理就沒那麼幸運了:産品剛剛成立不久,業績凈值積累不高,高額的年終獎恐怕只能寄望下一年了。
在經歷了9月14日、15日兩天6.1%的大跌後,行情終於在16日迎來反轉。當日,滬指大漲147.09點,漲幅4.89%;創業板指大漲128.69點,漲幅高達7.16%。
但這樣的大漲能否持續,私募的心裏並沒有底。
本以為靠前期的豐厚獲利能扛住
當葛衛東自掏1.5億元加倉旗下産品“混沌”的消息被廣泛傳播時,記者正與北京一家大型私募人士聊天,其頗為無奈地表示:“這讓其他面臨清盤危機的私募情何以堪。”
上海一家規模過百億的私募人士也告訴記者,此前大跌時,他們也曾自掏腰包加倉,且數目不小于“混沌”。
“6月30日凈值為0.9544,單日漲幅5.9%。但7月1日一下子被打到0.89,跌了6.5%。之後更是隨著大盤節節敗退,每日的跌幅都在5%以上,到了7月6日,凈值跌破警戒線,為0.74元,7月8日凈值達到最低點的0.72元,距離清盤線僅一步之遙。”武澤鵬回憶道。
伴隨股指的一路下跌,不斷有私募清盤的消息傳出來,令武澤鵬擔心的事出現了:一波下跌直接把第二隻産品的凈值推到了清盤線。
“從5000點到4000點我跑得太慢,前期的勝利成果都交了出去。之前獲利很豐厚,以為自己的利潤能夠扛住,但是暴跌的速度實在是出乎意料。”北京一位從公募“奔私”的投資總監告訴本報記者。
記者了解到,6月15日~7月8日的那波大跌期間,上海一家老牌私募將倉位砍到了50%,隨後又進一步建倉,即便如此,該私募的一些産品依然受到了不小的衝擊。
令上海這家老牌私募擔心的一件事情是,他們旗下的一隻結構化産品凈值跌破了1元,儘管倉位很低,但連續幾日的暴跌已經讓他們如驚弓之鳥,即便看到了短期的反彈機會,也不敢“亂動”。
“身邊的朋友有做了杠桿的,確實被打怕了,凈值出現了很大的回撤。那種刻骨銘心的痛,沒經歷過很難表達。即使之後再去做,可能也不會太激進了,1比2,最多1比3。”武澤鵬慶倖的是,他沒有做杠桿。
在一系列利好及“國家隊”出手之下,上證指數開始反彈。7月9日~7月23日的11個交易日內,上證指數上漲了17.58%,最高時超過4100點。
記者身邊的不少私募都參與了這波反彈,收益都還不錯。
“上周加倉搶反彈了,對於凈值在不同區間的産品有不同的策略,倉位規定也不一樣,只有安全墊比較高的産品才會去搶反彈。以凈值1.2元為區分,高於1.2元的才去搶反彈,倉位從低於兩成加到六成。凈值1.2元以下不搶反彈,倉位還是低於20%。”上述上海老牌私募人士在7月27日收盤後説。當日,滬指迎來了8.48%的暴跌,他們的産品遭遇了一些“損傷”。
武澤鵬也搶了反彈,但加倉不多,從五成加到六七成,之後又減掉了一些,減到了四成,凈值從底下(接近清盤線)起來了20%以上。
他的第二隻産品也抓住市場的反彈契機,凈值回升到了0.89。但當回本的曙光剛剛出現,隨後的又一波暴跌令其遭遇了一定幅度的回撤。
據媒體報道,截至8月31日,今年已經有472隻私募産品半途“夭折”。
首波大跌後的反彈,私募都在減倉
8月20日~26日,滬指一週內跌去了866.82點,跌幅高達22.85%。
8月24日,滬指暴跌8.49%。當日,記者打電話給上述上海老牌私募人士,剛接通,電話那頭的語氣緊張、急促,“先不説,我們現在馬上要開會。今天情況很糟糕,得去解決問題。不管怎麼樣一定得救回來!”
後來記者了解到,該私募旗下的一隻結構化産品跌破了警戒線,差點兒“挺過了股災倒在了震蕩裏”。為了防止跌穿清盤線,他們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補了一部分資金進去,“可算是保住了”。回頭來看,在當時的環境下,即便是很輕的倉位,如果沒有補倉,很容易就觸及清盤。
“熊市中,投資者的犯錯成本遠比在牛市中高。牛市裏,投資者進行錯誤的交易可能會造成買入股價暫時偏高,並失去一些時間成本,不影響盈利。而在熊市中就不同了,一筆錯誤的交易可能會讓本金出現大幅虧損。”武澤鵬嘆了口氣,在一波持續一年左右的熊市裏,投資者會僅僅因為幾次錯誤的交易,就在短短的1~2周內輸掉大量資金。
上述“奔私”的北京私募投資總監表示,他們那段時間的主要做法是試探性小幅加倉,“淡化指數、精選個股、波段操作”。具體來説,是配置一些基本面上自己看好的公司,但倉位很輕,逢高減倉。
“沒人能承擔起看錯的風險。滿倉去做,市場的波動性很容易把人打垮。”武澤鵬説。
私募排排網創始人李春瑜告訴記者,他了解到的是,在第一次大跌中,很多原來倉位沒降下來的私募也趁著反彈降了倉,倉位控制得比較好。“所以在第二波的下跌中,很多私募也就躲過去了。”李春瑜説。
因此,雖然最近3個多月來行情一路向下,但靈敏如私募,倉位普遍較低,除了一些像武澤鵬第二隻産品那樣在6月中下旬成立的新基金,很多在上半年都積累了一定的收益,私募也拿了不少的管理費及業績提成。
警惕熊市中“一日遊”行情
“市場還看不到底部的跡象。從各方面來看,底部不是這個樣子,底部就是沒有人看多。從跌幅的角度來看,跌得很多了,達到了底部的跡象。但是時間上不夠,跌的時間太短了。也有可能在這個位置橫盤。”上述北京私募投資總監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一位做MOM(Manager of managers,(直譯為“管理人的管理人”,是一種資産管理方式)的研究人士也告訴記者,從他了解到的情況來看,目前私募的態度都比較謹慎,他判斷目前整體倉位水準在二三成之間。
“現在沒有‘股災’前那麼樂觀,長期來講對股市還是有信心的,短期市場情緒還需要時間來修復。”李春瑜説。
由於私募追求的是絕對收益,因此當波動率太大時,沒有辦法去追求絕對收益。武澤鵬也坦承,想儘量把安全墊做高一些,但難度很大。
同時,武澤鵬時常提醒自己的一點是,當“一日遊”行情出現後,有些投資者會著了魔一般地認為市場即將出現大幅反彈,僥倖佔據大腦,於是大舉介入希望扳回損失,結果卻一敗塗地。
他説,這是他在多年前的熊市中犯過的錯誤,他也希望未來能夠避免這種情況的再次發生。
“不過繼續跌下去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好事,因為價值始終是跌出來的。相對合理和相對低估,在這個市場裏是很難扭轉頹勢的。所以我們需要一個絕對的低估,甚至比合理價值低30%~50%的價格,我相信在這個價格上肯定有大量資金去操作。”武澤鵬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