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半年結束僅剩下最後幾個交易日,基金半年業績排名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但在部分基金公司的投資經理看來,短期排名越來越像基金業內部的一個“遊戲”,對於基金的持有者而言意義不大。
為了讓基金經理在投資上能夠有更為長期的考慮,部分基金公司開始大比例提升長期考核的權重。事實上,在業績考核機制長期、穩定的前提下,基金經理才能夠更專注研究投資,更冷靜地思考和決策。
改善基金持有人的投資體驗
從長期數據來看,國內基金的平均收益並不差,但部分投資者卻總是質疑,買基金到底能賺錢嗎?之所以有這種質疑,往往源於部分基金投資者的持基體驗較差。
據數據顯示,自開放式基金成立以來至2016年末,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為16.52%,債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為8.05%。
而截至2017年6月16日,近1年、3年、5年以來各類型基金平均回報數據顯示,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凈值增長分別為4.32%、62.84%、81.56%;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凈值增長分別為8.10%、79.89%、91.63%;混合債券型二級債券的凈值增長分別為1.23%、31.55%、44.95%,而中長期純債型基金的凈值增長分別為0.98%、21.32%、26.27%。從數據來看,上述各類基金中長期平均回報均為正收益。
但從另一個數據來看,卻發現雖然基金長期而言具有不錯的賺錢能力,但大部分投資者虧損了。通過對投資者行為的深入分析,或許能解釋基民的錢是如何虧掉的。
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此前發佈過一個報告顯示,近45%的個人投資者持有單只基金的平均時間不到一年,其中近一半人群持有單只基金時間甚至不足半年;從購買基金後的態度來看,40%的投資者表示購買基金後“偶爾查看一下賬戶盈虧,覺得差不多了就贖回”,17%的投資者“很緊張投資的盈虧,每天要查看凈值、收益率及每日業績排名”,還有4%的投資者會“頻繁申購、贖回或轉換,以圖短期套利”,只有不到39%的投資者“一般不查看賬戶盈虧,注重長期收益”。
在長信基金總經理助理安昀看來,從私募回到公募,他更加意識到公募基金普遍的缺陷,就是多數基金經理在投資時過於注重收益而不注重風險,因為公募沒有清盤壓力,所以不注重控制回撤,這就造成一些基金凈值大幅波動,加上投資者不恰當的擇時,最終導致投資體驗很差。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正確的投資方式?對於基金投資而言,持有時間太短、過度關注基金短期業績而頻繁申贖等情況並不利於獲得正回報,而優選具有價值投資理念的基金公司、投資風格穩健的基金經理、中長期業績優秀的基金産品,或許是更為靠譜的選擇。
拉長基金經理考核週期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金融監管的不斷從嚴,A股市場變得越來越規範,價值投資也成為多數機構認可的投資理念。東方資管旗下産品中長期業績優異,備受市場追捧,而多家基金公司也開始研究、學習其運作模式。據了解,已有不少基金公司開始拉長基金經理的考核週期。
以前業內對於基金經理的考核相對短期化,1年期佔的權重很高,甚至還存在3個月考核期,而在業內一個基金分析師看來,就國際經驗而言,3年是一個最起碼的標準。
據悉,東方資管對於基金經理的考核週期長達5年,這意味著公司已經形成與長期價值投資相對應的約束和激勵機制。
在東方資管人士看來,公司給予投資經理的考核週期相對較長,考核壓力也相對可控,不以短期業績的漲跌為標準,而長期業績的考核權重一直是最大的。投資經理在業績考核機制相對長期穩定的前提下,能夠更專注研究投資,更冷靜地思考和決策,因而耐得了寂寞,守得了孤獨,為投資人帶來長期穩定可持續的回報。
東方資管的一位投資經理坦言,拉長了考核週期,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基金經理的投資壓力,讓基金經理能夠更加專注于去尋找那些具備內生性增長的優質公司。在其看來,就投資而言,時間維度更長的考量,在A股實際上很有效。
滬上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也對記者表示,該公司3年期考核權重也從過去兩成佔比提升至四成。
長信基金總經理助理安昀則透露,如今長信基金對於基金經理的考核,已經以3年期為主。他坦言,以前做基金經理,會追求10倍股這種激動人心的故事,經過反思後,他認為,追求10倍股的思路並不對。其一,這是小概率事件,而投資應該做大概率事件。其二,追求高收益也意味著高風險。大道至簡,雖然人人都知道用合適的價格去買入偉大的公司持有,但是堅持的人卻很少,尤其是公募基金,因為相對收益的考核機制,會引誘一些基金經理買入一些不靠譜的標的。
(責任編輯:毛凱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