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權益類基金再現滯銷 年內18隻募集期超過40天

  • 發佈時間:2016-03-16 08:3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近期,理財不二牛查閱基金公告發現,嘉實基金口氣發佈了3隻混合型基金延長募集的公告。難道市場已經不景氣到這種地步了?

  不僅是嘉實基金,今年以來已經有多只權益類基金延長募集,其中募集期超過40天的多達18隻。理財不二牛比較了近幾年的數據發現,上一次權益類基金集體滯銷,還是在2012年和2013年。

  雖然説歷史不會簡單的重復,但這中間會不會有什麼巧合?於是,理財不二牛獨家整理了一份權益類基金髮行規模與上證指數漲跌的大數據,以期為投資者揭示其中的深刻聯繫。

  權益類基金再現滯銷

  理財不二牛仔細研究發現,嘉實基金此次延長募集期的3隻混合型基金——嘉實新思路、嘉實新趨勢和嘉實新優選是從去年底和今年1月開始發售,目前已銷售了兩個多月,算上延長募集的天數,3隻基金的募集期都將達到91天。

  那麼,新基金91天的募集期是什麼概念?這樣的募集期是長還是短?理財不二牛根據Wind資訊統計發現,就算是2008年的股市低迷期,當年發行的新基金最長募集期也不過才61天。

  理財不二牛依次查詢了新基金每年的募集期之最,分別是2009年74天,2010年47天,2011年73天,2012年81天,2013年61天,2014年54天,2015年92天。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的92天算是特殊情況,因為2015年下半年市場“變臉”,募集期超過40天的基金全部是6月後發行的,其中還有不少分級基金。這只創下92天募集期的基金就是中融中證白酒分級,該基金從2015年6月25日一直賣到9月24日,勉強達到2億元。這與去年上半年暴漲行情時基金髮行規模屢創新高,形成鮮明對比。

  今年發行的新基金中,截至3月14日募集期超過40天的已經有18隻,除上述嘉實基金的3隻外,還有嘉實滬港深精選、長信利泰、嘉實新起航、嘉實新財富、景順長城環保優勢、中信建投醫改、金鷹智慧生活、華商新興活力、泰達宏利同順大數據、新華科技創新主題、中歐明睿新常態、富國研究優選滬港深、工銀瑞信香港中小盤、中海魅力長三角、華安滬港深外延增長。不難發現,嘉實係旗下有不少基金在列。

  另外,這18隻基金中,有6隻已經成立。儘管它們募集時間很長,但首募規模也低,全部都是2億元或3億元。

  行情不給力 産品存量太多

  為什麼現在基金銷售這麼慘澹?理財不二牛採訪了新基金銷售一線的業內人士,“市場不景氣啊,但凡沾股票的新基金,現在是真不好賣。要是能湊夠2億元,我想大家也不會選擇延長募集期。延募絕對是最後一步,沒有人願意的。”

  “2014年7月、牛市前夕,那時我們判斷基本上是底部了,做了好多活動,號召投資者入市買基金,但投資者都是大寫的冷漠。雖然現在一樣賣不動,但我們感覺這個時點買,收益可能也不會太差。對於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説,你不可能買到最低,也不可能賣到最高,關鍵是不要踏錯大方向。”

  那麼3月以來的一波反彈行情,對新基金銷售會不會有幫助?該業內人士很堅定地表示不會,“我這麼多年的經驗是,投資者購買熱情最高漲的時候,大概是市場漲了一倍左右,比如階段性最高點,現在只漲一兩百點,他們還是很冷靜的。”

  當然,除了市場波動外,目前新基金髮行不振,可能也與供給太多有關。由於去年行情一度火爆,基金公司也緊跟行情,上報了太多産品,即便現在暫停上報,存量也夠消化很長一段時間。且這些産品大多同質化嚴重,缺乏亮點,就更難脫穎而出。

  既然新基金髮行基本是看天吃飯,那麼各大基金公司還是應該注意,不要搶太多太難看。

  那麼,是不是真的市場點位高時,權益類基金髮行就好,點位低時就賣不出去呢?理財不二牛仔細研究了2007年~ 2015年這9年裏,市場高低起伏時權益類基金的銷售數據,以期探究二者到底有何關係。

  上漲、反彈和階段性高點賣得火熱

  2007年~2015年共有108個月,由於權益類基金主要是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於是理財不二牛計算了期間每個月發行的上述兩類基金規模佔當月新基金髮行總規模的比例,再與當月行情、當時所處的區間行情做對比。

  首先來看基金髮行旺季。這9年間,權益類基金髮行佔比超過70%的一共38個月,除去當月總成立數少於10隻的,一共是22個月,具體見表一。

  理財不二牛發現,除了2010年5月,2015年7月、8月和2016年1月、2月之外,權益類基金賣得好的時候都是在市場上漲、反彈和階段性高點時。尤其是像2009年8月、2010年1月和2015年6月,這3個月的權益類基金髮行佔比都超過了9成,而恰好這3個月都是階段性高點。

  再來看發行淡季。權益類基金髮行佔比不足3成的,在過去9年裏一共是31個月,除去當月成立不到10隻的,一共是19個月,具體見表二。

  理財不二牛發現,權益類基金銷售最慘澹的這19個月,其中有12個月的上證指數都是下跌,或是處於下跌區間。

  2012年和2013年基本上是權益類基金銷售的歷史冰點,上證指數在1949點~2421點震蕩,儘管個別月份超跌反彈不俗,但投資者卻基本是“打死也不願再買”的態度。回過頭看,這2年恰恰是處於市場低迷時期。

  如果在這兩年能夠守住寂寞,堅定買入持有。不是就連巴菲特也説,投資是反人性的嗎?就算是2014年買入也不算晚,但2014年的權益類基金髮行也不盡人意。確實如上述業內人士所説,在行情剛剛啟動、沒有大漲時,投資者還很難意識到此時是入場時間。非常典型的就是2014年1月,投資者根本已經不願意再買,直到5000點時,再蜂擁入場。而如何才能買到好基金,理財“小白”不妨關注理財不二牛每天推出的中國首檔實盤理財手記——《二牛實盤理財手記》,以及收聽喜馬拉雅FM同步上線的音頻節目。

  從去年下半年市場下跌至今,權益類基金銷售也進入了一個瓶頸,反觀保本基金這些固定收益類産品,卻賣得很火爆。如果“以史為鑒”,在目前人氣最低迷、銷售最慘澹的時期,大膽申購權益類基金,會不會也能趕上低點呢?當然最低不敢保證,但比較歷史點位和發行數據來看,相對低點這個大方向是沒有錯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