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QDII基金的迷茫:告謦的額度難換靚麗的收益

  • 發佈時間:2016-03-16 07:3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2016年開年迄今,A股市場的陰晴不定讓權益類基金的投資者心生怯意,保本基金和QDII基金則相對受到歡迎。

  來自WIND資訊的統計表明,截至本週一收盤,內地的QDII基金收益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分化,排在首位的諾安黃金達到了16.47% ,接下來的全是黃金類QDII基金,分別是匯添富黃金及貴金屬、嘉實黃金易方達黃金主題,而排在最末位的是銀華恒生H股B,其收益為-24.14%,首尾的差距約達到了41%。

  第一季度尚未結束,QDII基金已經出現明顯的冷熱不均,黃金貴金屬類基金成為領先者,但一場四個季度的較量如今判斷輸贏尚早,哪類QDII基金會迎頭趕上呢?

  首尾冰火兩重天

  全面審視目前的QDII基金各子類型,中國經濟網記者發現,QDII基金內部冷熱不均。

  來自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統計表明,截至3月11日,各子類型的QDII基金的平均收益基本為負,這其中虧損最多的為QDII亞太股票型基金,其平均虧損達到了10.02%,在銀河細分的12類QDII子類型中,只有QDII債券基金和QDII商品基金的收益為正。

  首先來看QDII商品基金,這一門類目前包括了8隻基金,分別是銀華抗通脹主題諾安全球黃金博時抗通脹增強回報、易方達黃金主題、嘉實黃金、匯添富黃金及貴金屬、信誠全球商品主題國泰大宗商品配置等。

  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國金證券建議2016年3月延續“黃金+高收益債”配置,且進一步增加黃金資産在整體投資組合中的比重,以對衝市場風險並分享金價上漲紅利,同時繼續回避歐股、港股及商品QDII。如是看來,似乎商品QDII內部接下來也將出現分化,黃金QDII將成為一枝獨秀的品種。

  記者採訪了解到,從中長遠看,金價上漲已不再局限于短期反彈概念,持續上漲的前景比較明朗。或許正是這一層原因,黃金QDII在股市風雨飄搖的時代才顯得金光閃閃。排在排行榜前幾位的除去4隻黃金基金外,排在第五位的是中銀標普全球精選,這五隻基金也是內地QDII中迄今收益率能夠達到兩位數的。

  而在排行榜的另一端,總共有6隻QDII基金年初至今的虧損達到或者超過了20%,具體説來實際上只有3隻,分別是銀華恒生H 股B、廣發納斯達克生物科技、嘉實全球網際網路。

  如果從分類型的QDII基金來看,來自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統計表明,QDII全球股票型基金中只有諾安油氣能源一隻收益為正,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QDII全球商品基金,這一子類型中只有兩隻收益為負,分別是銀華抗通脹主題和國泰大宗商品配置。

  有趣的一點是,近期內地房價有飆升之勢,但國際房價似乎沒有形成聯動,這反映在QDII上就是房地産QDII 今年以來沒有突出表現。房地産類中表現最好的是廣發美國房地産QDII,其只上漲了百分之一點多。

  QDII額度或成催化劑

  昨日,還有一則消息或許對接下來QDII基金的發展帶來影響,近期,部分基金公司接到外匯局郵件摸底外匯産品使用情況。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向記者表示,自從美國停止量化寬鬆步入加息週期以來,內地的基金公司對於發行QDII産品興趣漸濃,不過多家基金公司手頭的QDII額度基本用盡,但外管局自去年2月份以來就一直沒有批下來新的額度,同時QDII額度的租借費用價格不菲,這也導致QDII新品日漸稀少。

  據中國證監會網站披露顯示,最新一次對QDII基金進行批復時間為今年1月21日,受理並審查華安基金的全球美元票息債券型(QDII)的申請,但此後無QDII産品進入審查階段。

  同時,對於存量的QDII來説,自去年下半年因美元升值而受到熱捧,於是手中QDII額度緊張的基金公司只能暫停部分産品的申購或限制大額申購。據悉,自今年1月中旬,已有QDII額度為6億美元的博時基金暫停旗下“博時亞洲票息收益債券”、“博時大中華亞太精選股票”、“博時抗通脹增強回報”等多隻QDII基金産品的申購;國泰基金旗下“國泰納斯達克100指數(QDII)”也從1月7日開始暫停5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大額申購。

  而實際上,暫停了場外QDII基金的申購實際上引導了資金流向了場內的類似QDII—LOF類的産品。究其原因,受到近一段時間以來原油和黃金的輪番強勢表現,部分這類産品都有過高溢價的表現,於是導致投資者可以進行場內申購、二級市場賣出的套利操作。

  不過,上述人士提醒記者特別需要注意的一點是,QDII-LOF 基金往往對標原油等大宗商品指數,價格和凈值之間的溢價率擴大,很有可能不是來源於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大量買入,而是基金凈值對標指數的突然下跌,而這對於前期完成申購並持倉的投資者來説,將遭遇凈值的縮水,即便溢價率不變,同樣需要承受損失。

  令人不解的是,表面上暫停了資金對旗下QDII産品的申購,但“鎖倉”操作似乎並沒能帶來QDII基金收益的提升,而從原油到黃金的熱點切換似乎也預示著QDII投資者的急功近利。

  未來發展路在何方?

  記者注意到,兩會期間,央行副行長兼外管局局長潘功勝曾表示,下一步將對QDII制度進行研究和修改,基調是更方便市場主體的跨境投融資。同時,深港通今年開閘也明確被提了出來。

  數據顯示,目前內地的QDII基金公司有32家拿到了QDII的額度,佔目前內地QDII基金公司的三分之一,而拿到的額度大概約250億美元。業內人士指出,在新的QDII額度拿不到的情況下,急於出海搏殺的投資者似乎只能借助於滬港通和可能開閘的深港通,衝擊尤其嚴重的是主投香港市場的港股類QDII。

  不過,上述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現,這種擔心或許有些杞人憂天,畢竟無論滬港通還是深港通都有一定的資金門檻,而香港市場還沒有體現出足夠的賺錢效應,同時香港市場類似渦輪一類的投資品種風險極高,某種程度上這會讓內地的投資者望而卻步。

  或許有一個例子也可以從一個側面佐證這一點。根據記者拿到的資料,2015年12月內地香港互認基金開閘以來,互認基金並未引起投資者的興趣,募集規模僅佔規定額度的萬分之一。互認基金銷售遇冷的主要原因A股、港股市場接連巨幅調整,投資者對新型産品的熟悉尚需時日。

  雖然可能預期的衝擊沒有預料的大,但QDII基金整體缺乏賺錢效應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由於QDII基金常需要聘請海歸人士操盤和海外的研究團隊,這筆費用成本相對於內地發權益類基金或者固收類基金要高出很多,因此一些實力有限的基金公司實際已經放棄。具體説來,他們在申請到QDII額度後長時間未用導致失效。

  綜上所述,目前QDII的發展似乎在等待著監管當局新的政策出臺,已經徘徊在發展十字路口的QDII基金未來何去何從?姑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