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公募瞄準大宗商品市場 商品期貨基金要火

  • 發佈時間:2016-03-14 08:0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A股交易量持續萎縮,大宗商品市場卻迎來久違的活躍。“近期有多家公募在跟我們洽談商品期貨基金開戶的事情,公司也將此視為今年戰略規劃的重點。”國內某大型期貨公司人士向記者透露。

  “可以這麼説,現在幾乎各家公司都在研究或關注商品期貨基金,區別只是有的公司已明確在推進,有的公司正處研究論證階段。”華南某基金公司人士告訴記者。

  經過大宗商品持續幾個月的回暖行情,商品期貨基金看來也要火了。

  模式:

  ETF與LOF齊頭並進

  近期商品期貨的觸底反彈,加上國內市場在這一領域的空白,讓公募看到了機會。

  目前,市場上只有1隻商品期貨基金,即去年8月份成立的國投瑞銀白銀期貨上市型開放式基金(LOF)。而據記者了解,已有多家公募陸續開始佈局大宗商品期貨。

  中國證監會3月9日公佈的《證券投資基金募集申請行政許可受理及審核情況公示》(以下簡稱《公示》)顯示,2015年度共有兩隻商品期貨基金獲得受理,分別為華泰柏瑞旗下的東證大商所農産品(000061,股吧)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以及華寶興業旗下的銅期貨基金(LOF)。截至3月4日,這兩隻産品已得到證監會第一次審查反饋。由於産品的特殊性,審核實行普通程式,審核期限為6個月。

  據業內知情人士透露,另有1家公司上報了上期有色金屬指數基金,也是1隻商品期貨基金。

  除上述幾家公司,此前公募已有“探路者”。據了解,嘉實基金(部落格,微網志)就曾對商品期貨ETF進行過一些探索,現在也在持續關注中。另據知情人士透露,包括華夏基金匯添富基金九泰基金等在內的多家公募都在著手此類産品的研究,其中,有的公司已向證監會遞交了基金募集申請資料,有的公司正處於設計論證或規劃研究階段。不過,記者與上述公司確認時,有的表示推出時間尚不確定,有的因擔心産品設計細節泄密,暫時拒絕採訪。

  魅力:

  波動不大收益不低

  商品期貨基金為何忽然成了公募眼中的香餑餑?

  商品期貨作為一種獨立於股市和債市的資産類別,對大類資産配置而言很有必要。除了這已成市場共識的原因,華寶興業産品開發部總經理章希給出了他的邏輯:A股市場大幅震蕩,債券收益率下滑,國內市場陷入“資産荒”的窘境。本來,通過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産品投資于海外優質資産也是一條可行之途,但目前公募基金QDII想要獲得新增額度很難。於是,在當前政策允許的公募基金可投資範圍內,仍處於空白的商品期貨被挖掘出來。

  “由於商品期貨採用保證金交易,多倍杠桿放大了商品的波動性。其實,若剔除杠桿因素,商品期貨價格的實際波動要比國內中小創股票小得多。從長期來看,不加杠桿的被動商品期貨基金風險收益特徵與成熟市場股票(如標普500)接近。”章希表示。

  據某期貨研究人士粗略測算,東證大商所農産品指數的年化波動率一般不超過15%,要低於滬深300指數超20%的年化波動率。

  “按照證監會《商品期貨交易型開放式基金指引》的要求,商品期貨基金不允許採用杠桿交易方式持有商品期貨合約,基金持有所有商品期貨合約的價值不超過基金資産凈值的110%,因此,商品期貨基金的價格波動不會太大。”一位熟悉産品設計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局限:

  暫無太大創新

  據了解,華寶興業的銅期貨基金主要追蹤上期所陰極銅主力合約,華泰柏瑞的東證大商所農産品ETF採用指數化方式,通過投資大商所多個農産品類期貨合約達到跟蹤指數的目的。與目前的LOF和ETF的最大區別就是,它們的投資標的為商品期貨。

  “從國外商品期貨指數型産品的發展經驗看,商品ETF憑藉更加完善的産品架構、監管模式及運營流程,可以很好地滿足投資者需要。商品ETF無疑是最適合國內市場環境的指數産品。”中證指數公司在此前研究報告指出,以後可以在國外商品ETF的經驗基礎上(監管模式和産品結構),結合國內市場的實際特徵(期貨市場環境、交易所規則、份額清算交收等),逐步推出適合國內投資者需求的商品ETF産品。

  但在章希看來,目前的商品期貨LOF與商品期貨ETF各有優劣。相對而言,LOF在基金運作上更為簡便易行,且可以同時吸引場內和場外的客戶。

  從申贖機制看,證監會2014年12月發佈的《商品期貨交易型開放式基金指引》顯示,商品期貨ETF需要使用商品期貨合約組合或基金合同約定的方式進行申購贖回。但某業內資深人士分析認為,目前國內證券交易所和期貨交易所之間的通道尚未打通,依託交易所現有的ETF交易機制,商品期貨ETF暫時還無法實現期貨合約的實時申贖,只能跟商品期貨LOF一樣,進行現金申贖。

  該人士同時指出,在現有模式和機制下,商品期貨ETF想要做出大的創新可能還不具備條件。不過,隨著系統、規則與法規的進一步完善,商品期貨ETF未來有望涌現更多創新,如T+0、杠桿、反向等,都有可能成為其中的創新點。

  空間:

  機構與個每人平均適合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4月,全球商品ETP(含ETF)的産品數量為901隻,規模達1248億美元,種類涉及貴金屬、能源、農産品以及其他品種,其中,全球農産品ETP的數量有186隻,資産規模共計37億美元。

  中證指數公司在此前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國內商品指數産品的發展空間也很廣闊,按照國際市場非指數頭寸:指數頭寸為7:3的幅度來計算,2014年國內約有7000億人民幣的期貨市場持倉規模(雙邊)有望衍生出3000億左右的指數化投資。即使扣除暫時無法入市的養老金(約佔據50%的指數投資頭寸),指數化投資的市值規模也有望達到1500億。”

  章希認為,從不同的需求角度看,商品期貨基金既適合機構投資者,也適合個人投資者。其中,商品期貨的長週期屬性適合機構資金做長期配置,而大週期內的短期波動則適合個人投資者捕捉局部交易性機會。

  章希呼籲,隨著保險資金可投資範圍的愈加廣泛,希望監管機構可以考慮放行保險資金等機構資金在一定比例限制下借道公募基金投資于商品期貨,以滿足長期資金大類資産配置的需求。目前,包括銅在內的不少商品期貨經過多年的連續下跌,已處於底部區域,考慮長期戰略配置此類資産恰逢其時。

  上述熟悉産品設計的基金人士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按照美林證券的投資時鐘理論,商品期貨是經濟處於通脹期或預計進入通脹時期的最佳投資品種,國內目前商品相關的投資標的較少,商品ETF的出現為機構進行商品的相關配置提供了可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