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香港製造基金達594隻 內地機構資管規模激增81%

  • 發佈時間:2015-07-23 09:0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香港的基金管理業生機蓬勃。基金管理規模連續3年保持雙位數的高速增長。截至2014年底,香港的基金管理業務合計資産創下17.7萬億港元的歷史新高,同比增長達10.5%。而且,香港仍然是國際投資者首選的投資平臺。截至去年年底,源自國際投資者的資金達到12.4萬億港元的歷史高位,佔香港整體基金管理業務的71%。隨著內地與香港資本雙向流動的增加,內地機構已成為香港基金業的生力軍。

  儘管旅遊、零售行業愁雲密布,香港的基金管理業卻生機蓬勃。

  香港證監會于7月21日公佈的《2014年基金管理活動調查》(簡稱《基金調查》)顯示,香港基金管理規模連續3年保持雙位數的高速增長。截至2014年底,香港的基金管理業務合計資産創下17.7萬億港元的歷史新高,同比增長達10.5%。其中,約2000億港元為房地産基金,非房地産基金為17.5萬億港元。

  香港證監會投資産品部執行董事梁鳳儀錶示:“最新調查結果突顯了愈來愈多資産在香港管理,這是有賴於香港在引導內地金融市場與世界各地之間的資金流向方面扮演了仲介人的角色。

  隨著亞太區財富規模近年來迅速擴張,資産管理行業儼然已成為下一個藍海。根據普華永道的調查顯示,2012年亞太區內管理資産的規模已達7.7萬億美元,預期會以接近10%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速度遞增,在2020年前,整體資産規模將達16.2萬億美元。

  近年來,香港一直致力於成為亞洲區內的基金業中心。香港證監會的調查報告顯示,香港仍然是國際投資者首選的投資平臺。

  截至去年年底,源自國際投資者的資金達到12.4萬億港元的歷史高位,佔香港整體基金管理業務的71%。

  同時,從投資地域來看,大部分在香港管理的資産繼續投資于亞洲。去年,投資于亞洲的資産總值增長14.4%至4.97萬億港元,佔比達72.5%。

  其中,大部分在港管理的資産投資于香港及內地, 達3.5萬億港元,其餘則投資于日本及亞太區其他市場,分別為4100億港元、1.06萬億港元。2014年,投資于亞洲以外地區的資産總值亦增長27.2%至1.88萬億港元。

  香港“製造”基金達594隻

  《基金調查》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香港製造”(即在港註冊基金)的基金數目明顯增加,由去年同期469隻,增加125隻,總數已達594隻。過去五年間,香港註冊的基金數量幾乎翻番,發展勢頭十分迅猛。

  香港Deacons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林俊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曾表示,香港冀望借助基金互認打造成為亞洲資産管理的中心。“一直以來,香港作為全球基金銷售中心,但政府希望轉型為全球主要的基金製造和管理中心。推出基金互認之後,香港註冊的基金將可以進入龐大的內地市場進行銷售,這無疑將迫使國際大型基金公司重新考慮自己的戰略。”

  梁鳳儀指出,7月1日推出的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安排將進一步推動這方面的發展,並促進香港成為基金註冊地及投資管理中心。

  據公開資料顯示,在基金互認開放申請首日,香港證監會共收到14宗內地基金南下的申請,包括中國銀行、景順、華夏基金、匯豐、摩根資産等。

  同時,為了提升香港作為亞洲資管中心的競爭力,香港證監會正在積極研究進一步縮減基金産品認可審批週期。繼去年將基金申請有效期由12個月縮短至6個月後,證監會正制訂一些優化措施,旨在進一步縮短處理新基金申請的整體時間。

  “正在考慮中的新措施包括引入處理申請的雙軌模式,令標準申請能夠加快獲得處理。”香港證監會表示,在新的程式下,目標是在一至兩個月的時間內審批標準申請,並將非標準申請的處理時間縮短至由遞交申請日期起計約兩至三個月內。這項措施暫定於今年第四季以試驗安排的形式推出。

  此外,香港近日首次將適用於離岸基金的利得稅豁免延伸至私募基金,有望吸引更多的私募基金進入香港。

  根據香港政府7月17日公佈的修訂條例,離岸私募基金買賣香港境外私人公司的證券交易,可豁免征收利得稅,有關規定也適用於私募基金常用的特定目的工具(SPV)。

  香港金管局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在香港管理的私募基金的資本總值高達1100億美元,同比增長11.6%,約佔在亞洲管理的私募基金的資本總值19%。

  內地機構資管規模激增81%

  隨著內地與香港資本雙向流動的增加,內地機構已成為香港基金業的生力軍。

  在人民幣投資産品需求日增的情況下,內地公司積極在香港開展資産管理業務,2014年度所管理的資産總值同比上一年度飆升81.6%至9868億港元。

  截至2015年5月底,共有93家內地相關機構在香港設立了239家持牌法團或註冊機構。其中,25家內地證券公司設立了合共97家持牌法團,6家內地期貨公司設立了合共10家持牌法團;21家內地基金管理公司設立了合共21家持牌法團;10家內地保險公司設立了合共13家持牌法團。

  同時,香港證監會統計數據顯示,由內地相關基金集團管理的證監會認可基金的數目,由2013年底的194隻上升至2014年底的253隻,總資産凈值由1451億港元上升至1891億港元。

  此外,此項調查指出,隨著內地金融市場逐步開放及“滬港通”啟動後,截至今年5月底止,香港證監會共認可91隻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及人民幣滬港通基金,同比增加超過60%。

  截至今年4月底,國內公募基金資産規模達6.2萬億港元,基金産品約2108隻,然而,居民存款卻高達50萬億港元以上,天量的國民財富需要進行全球配置,內地無疑是全球基金業界公認的“金礦”。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內地機構利用香港這個國際平臺進行全球配置,香港已成為內地投資者投資于亞洲以外地區的跳板。

  香港證監會數據顯示,去年在香港管理並來自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 (QDII)的內地資産同比增長11.6%至1250億港元。這些QDII資産當中有超過一半投資于亞太地區,約39%投資于香港,17%投資于亞太區其他市場,而其餘44%則投資于北美、歐洲和其他地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