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基金業人士認為非理性贖回可能加劇損失

  • 發佈時間:2015-07-08 04:30:3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史上最大規模的上市公司停牌潮正在上演。“上市公司大規模停牌回避短期內市場的非理性下跌,而對於公募基金來説,因為股票停牌期間市場的變化較大,所以有些基金已經按照指數估值法在進行凈值折算,折算後的凈值跌幅可能比實際跌幅小,可能會在目前帶來一定的贖回壓力。不過從目前了解到的資訊來看,贖回還沒有成規模發生,而現在也不是公募大規模減倉的時候。”北京某公募基金公司副總經理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根據歷史經驗,當市場在重倉股停牌期間發生了較大變化,股票復牌後將面臨一定程度的補漲或補跌,持有該類股票的基金凈值也將因此出現異動。而目前的監管政策已經明確基金公司需要承擔基金估值的主要責任,即當長期停牌股票停牌前最後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不再反映該股票的公允價值而且偏離公允價值的幅度佔基金資産凈值的比例較大時,基金公司需要按照估值技術等方法對長期停牌股票進行估值。

  目前業內採取的主流方法是指數估值法,由於指數跌幅多數情況下小于個股跌幅,所以折算後的基金凈值多半也高於實際凈值。金牛理財網基金研究員何法傑表示,如果用前一交易日的收盤價來計算基金凈值,可能此時的贖回壓力會更大,而用指數法估值後的基金凈值與實際凈值的差距縮小了。

  按照這一規則,如果市場持續下跌,這些基金凈值可能會出現異動,那麼持有這些基金的投資者也許會遭受損失,而在股票復牌前提前贖回基金的投資者還會進一步加劇前者的損失。

  北京某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從渠道了解的資訊顯示,公司還未收到成規模的散戶贖回申請。她呼籲機構投資者此時更應該理性操作,共同承擔穩定市場的責任。北京另一家在上週末參加過“救市會議”的公募人士説,基於産品週期定位以及投資者結構,目前也未收到大規模的贖回要求。上述公募基金的副總經理也稱,意識到復牌可能産生異動的投資者或許已經在贖回,但尚未形成規模。

  濟安金信副總經理、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稱,前期追高買基金的人本質上以低風險投資者為主,而現在市場急劇下跌使部分投資者被套,反而不願意在此時贖回。如果認同現在市場已經處於底部區域,現在贖回可能就贖在“地板價”,還要負擔不少的手續費。在長期看多市場的前提下,建議基民長期持有,另外也要相信基金公司的專業化資産管理能力,因為一旦市場在底部盤整後走高,基金公司的收益率曲線肯定會比市場平均水準高。另外,基金公司估值時儘量客觀公正,機構儘量少做贖回,不加劇市場的波動。

  另外他指出,目前公募基金實行的是組合投資法,加上現在很多基金規模都很大,組合中單只股票佔比不會太大,因此復牌後造成的基金凈值異動可能會低於預期。同時,在市場整體企穩回升之前,上市公司復牌的概率也比較低,投資者不用過度擔心。

  “公募基金崇尚的是價值投資,我們對市場的長期表現有信心。如果公募基金現在為了應對贖回壓力而集體減倉,可能又人為造成幾個跌停板。另外,監管層現在穩定市場的決心也非常強烈,所以現在公募基金沒有必要大規模減倉。”深圳某公募基金的投資總監告訴記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