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基金公司脫貧
- 發佈時間:2015-06-10 09:0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牛市讓基金公司的業績快速增長,但不少基金的基金份額卻不見增長。基金管理公司在為投資者賺錢的同時,總是想迅速做大做強,一些近兩年內才成立的基金也是使出渾身解數,這些基金由於在證監會發佈的《基金管理公司、取得公募資管的資産管理機構名錄》中排在第80位之後,因此被稱為“80後”基金或“90後”基金。
不可否認的是,管理資産的規模無疑是衡量基金管理公司成功與否的最直接的指標。今日,《每日經濟新聞》理財部記者在經過深入調查之後,將為你揭曉這些“80後”基金公司的實力。
根據證監會披露的數據,截至4月15日,基金管理公司一共有96家,另外還有8家資産管理機構取得公募資格。其中,成立於2013年3月的興業基金為第80家基金管理公司,而作為“80後”基金管理公司,還包括中融基金、中信建投基金、中金基金、紅土創新基金、九泰基金和泓德基金等16家。
在這些基金中,從成立時間看,“90後”基金無疑趕上了好時代,一齣生就遇到了大牛市,借助A股市場近一年來的天時地利,如果想迅速做大規模並實現盈利相對要容易很多。
眾所週知,每個行業都會有相對的盈虧平衡點,基金行業也不例外。對於基金公司盈虧平衡點的説法,前幾年有説法稱需要50億元的保有量,再後來又説至少要70億元,今年又説大概需要100億元。那麼,管理百億資産規模的基金公司一年能賺多少呢?規模達百億並且實現盈利一般需要多長時間?
規模上百億需時不同
同花順數據顯示,以賺錢最多的華夏基金和易方達基金為例,截至2014年12月31日,華夏基金管理資産規模為4583.62億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規模3322.41億元。截至2014年12月31日,華夏基金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35.78億元,凈利潤12.01億元。可以大概估算出,每百億管理規模貢獻的凈利潤在0.26億元左右。
此外,截至2014年12月31日,易方達基金的管理資産規模合計3686.47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9.81億元,凈利潤6.54億元,大致可以估算出,易方達每百億管理規模貢獻的凈利潤在0.18億元左右。
那麼,一家基金公司要實現百億規模,或者説要實現盈利,一般需要多長時間呢?同在2008年成立的農銀匯理基金和民生加銀基金給我們演繹了完全不一樣的過程。
2008年~2011年,民生加銀基金連續四年虧損,直到2012年才實現1059萬元的凈利潤;而農銀匯理基金只在2008年成立當年虧損,2009年就實現盈利1039萬元,並一直保持盈利至今。從規模來看,民生加銀基金2011年底僅為52億元,到了2012年躍升至210億元。而農銀匯理基金管理規模在2009年底就已經達到132億元。
可以看出,基金公司公募規模能否迅速做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盈利速度,短的一年內即可實現盈利,長的則要四至五年,甚至可能跨越牛熊週期。
不過,濟安金信的王群航表示,“公募業務要成規模,除了要有市場行情的配合,還需要展現良好的投資能力,在主動權益類産品上做出起碼一年以上的業績出來,而且這個業績必須是領先的。”
“80後”基金脫貧誰最快
跟前輩們比起來,“80後”、“90後”基金由於趕上了牛市,所以快速做大且盈利的可能性看起來要樂觀得多。那麼,這波牛市以來,又有哪些基金率先“脫貧致富”了呢?
興業基金是“80後”中值得一提的基金公司,2014年實現盈利1.2億元,2013年成立當年盈利1281萬元。此外,借著牛市的勢頭,興業基金旗下公募産品累計規模于上月突破了百億。
興業基金目前旗下有三隻混合型基金,2015年1月成立的興業多策略,初始規模為23.6億元,一季度末資産凈值為25.3億元。截至6月5日凈值為1.508元,一季度末重倉持有的格力電器、長春高新、宏發股份、歌爾聲學漲幅都比較大。另外兩隻基金,分別是興業聚利靈活配置混合和興業聚優靈活配置混合,都成立於2015年5月,規模分別為50億元和30億元。
此外,成立於2013年5月的中融基金,最近也在加快發行步伐,目前旗下有三隻混合型基金,成立於2014年11月的中融國企改革靈活配置混合一季度末資産凈值為3.5億元,股票倉位接近九成,截至6月5日的凈值為1.65元,其一季度末持有的中文傳媒、復星醫藥等個股最近漲幅都很可觀。
分級基金規模可迅速做大
今年以來,隨著市場行情的火爆,分級基金持續受到追捧,這無疑為快速做大帶來了難得的時機。中國量化投資俱樂部理事長、鵬華基金量化總監王咏輝指出,“指數分級帶來了投資杠桿,買入分級B就是加杠桿,牛市以來,分級B基金翻了5倍甚至8倍,市場規模可以迅速做大。”
但總的來看,“80後”、“90後”在公募産品方面相對都比較冷清,從17家基金公司來看,許多公司都只發行了貨幣型和債券型基金,其餘産品也多以專戶為主。
比如成立於2013年8月的鑫元基金,目前只有貨幣型和債券型基金;成立於2013年11月的永贏基金以及成立於2014年6月的嘉合基金,目前旗下都只有貨幣型基金;此外,成立於2014年7月的創金合信基金,只有創金合信聚利債券這一隻基金。
對於這種現象,王群航分析稱,“一是因為可能找不到主動權益類的投資經理或管理人員;其次,也是基於對投資者負責的考慮;再次,還得説服渠道。而專戶則是特定的投資對象,而且專戶也不一定是二級市場,可以是定增等其他市場。但做公募的話,由於“雙十”規定,則至少要持有十幾隻股票。”
不過,持續向好的行情確實也讓這些基金公司開始對公募權益類産品躍躍欲試,上月開始,已經有基金開始發行混合型的公募産品。
以華福基金為例,其2014年營業收入620.86萬元,凈利潤虧損754.57萬元。直到今年5月才開始發行公募混合型産品。
創金合信總經理蘇彥祝也表示,“截至5月底,創金合信基金公司專戶規模達230多億元,以投資顧問形式管理的資産規模650多億元。創金合信基金目前處於盈利狀態,僅有一隻公募産品,但下半年計劃發行多只産品。”
破解人才數量不足 “80後”基金愛創新
“80後”基金公司跟之前的“60後”、“70後”等基金公司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開始顯現出了“80後”、“90後”特有的個性。
首先,這些基金的設立方式有別於之前的基金。例如,中金基金是首家通過發起設立方式由單一股東100%持股的基金公司;2015年2月成立的泓德基金,則是首家由專業人士發起設立;成立於2014年6月的紅土創新基金,背靠深創投公司,可以看做是從一級市場到二級市場的延伸。
其次,“80後”、“90後”基金公司開始在機制上做出改變。如九泰基金專戶投資團隊採用“事業部制”管理模式,每個事業部以投資經理為核心,團隊中包括投資經理助理、研究員等,一個團隊可以管理多只專戶産品。每個事業部獨立核算、自主管理、平行發展。
成立於2014年7月的創金合信基金,實踐合夥制,深圳市金合信投資合夥企業(以下簡稱金合信投資)作為股東,出資比例為30%,而總經理蘇彥祝等三十余位骨幹成員則通過合夥持有金合信投資,成為這30%股權的真正持有人。
蘇彥祝表示,“除了員工持股,今年初又啟動了事業部制,這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是想在公募行業借鑒私募的機制優勢。”
另外,這些基金公司專注的領域越來越細分。中金基金主要特色基金産品為量化對衝産品。成立於2015年4月的中金絕對收益,其業績比較基準為一年期銀行定期存款收益率。截至6月5日的凈值為1.033元,基金規模只有7.1億元。而嘉合基金特色也是以量化投資為主。
紅土創新基金目前主要以一對多專戶為主,從2014年9月至今的備案情況看,一共發了11隻一對多專戶産品,其中新三板一對多專戶産品為4隻。而九泰基金的主要業務板塊也集中在新三板,目前已備案的一對多專戶産品多達29隻,新三板産品也達到15隻。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公募産品僅有九泰天富改革新動力混合一隻,剛剛結束募集。
有業內人士認為,“之所以存在這些特色,主要是由於跟大公司相比,新公司在人才等方面都比較缺乏優勢,做公募産品的話,至少要有10個研究員,兩三個基金經理,再加上行銷隊伍等,差不多就要二十人的團隊了。因此新公司只能在一些細分業務領域慢慢去做,比如説量化,這樣可能不需要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