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棄百萬年終獎 基金經理任性“奔私”

  • 發佈時間:2015-03-04 08:2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近幾個月來,公募基金經理們發出了一封封離職信,使得“公轉私”的浪潮越發洶湧。放棄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元的年終獎到私募去,是什麼讓公募基金經理如此“任性”?這些公募基金經理真得舍得嗎?

  此外,經歷了2014年的飛速發展,年底時基金子公司的資産管理規模已接近3.8萬億元,盈利能力甚至趕超母公司。那麼,這些基金子公司去年年終獎能有多少?其評定標準和發放方式又和母公司有何不同?為使外界了解這一基金圈的生態變化,《每日經濟新聞》特別推出基金業年終獎深度調查,以飱讀者。

  為了實現工作與財富的雙自由,公募基金經理的“奔私”潮自去年三季度開始逐漸升溫。進入2015年,這一浪潮越發洶湧,前兩個月已有136隻基金公告其基金經理離任,平均每天就有兩隻基金的掌門人萌生退意。

  而歲末年初,正值基金公司年終獎發放之時,在經歷2014年小牛市後,基金經理的年終獎金額尤為吸引外界目光。然而,讓人意外的是,對於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的年終獎,部分“奔私”的基金經理不惜放棄,提前“公轉私”。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些基金經理對年終獎態度的轉變?對此基金業界又有哪些變化?近期,《每日經濟新聞》理財部走訪多位公私募人士,試圖為讀者解開這些謎團。

  奔私:年終獎態度悄然轉變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對於部分在年後離職的公募基金經理而言,儘管沒有等到年終獎的發放日,不過老東家多少會有些紅包以示感謝,但這些基金經理對年終獎的態度卻悄然轉變。“我們公司的年終獎要在下一年的二季度發放,説實話我考慮了很久,如果那時我又不想走了怎麼辦,畢竟公募基金在熊市中是很好的避風港。對於年終獎,就看公司的想法吧!”滬上一位已經“奔私”的基金經理表示。據了解,該基金經理的首只私募産品將於今年二季度發行。

  一位原小型基金公司的資深投資人士則表示,“我不知道還有沒有年終獎,還沒有考慮這個,我想應該有吧,去年我幹完了的。我們是純粹的業績考核,主要是看當年的業績較過往業績是否有所增長。”而該投資人士目前正忙著籌備新的私募公司,等待合夥人的加盟。

  據了解,前述滬上“奔私”基金經理所在公司的年終獎已提前發放,儘管沒有太多驚喜,這位老將還是收到了老東家的最後一份紅包。

  公募基金經理陣營資格最老的當屬華安基金的尚志民,其于2月17日離任華安安順靈活基金和華安宏利股票(愛基,凈值,資訊)基金的基金經理,但未包含高管離任資訊。據了解,華安基金的年終獎是在春節前發放,其年終獎收入囊中已沒有太多懸念。“離任基金經理是否有年終獎,我覺得最終還是取決於你和公司談的結果,畢竟幹了這麼多年,人情還是有的。”一家基金公司的相關人士指出。

  公募:能有100萬已不錯

  基金經理年終獎到底能有多少?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基金公司年終獎主要與幾個方面息息相關—當年的經營狀況、分發的比例、股東層面的考慮、基金經理的具體考核指標等,且各家基金公司的狀況完全不同。

  就具體考核制度而言,各家基金公司情況並不一樣。

  某中型基金公司的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基金經理的考核比重分為1年、2年和3年,2年和3年的考核比重比1年高,綜合考核、産品規模也會考核,但是比例會比較小。同時,基金經理投資中的合規佔比較小,但也會影響到最終的分數。比如投資中有很大限制,比例不超過5%,不小心違反一個,都會影響考評分。通常情況下,基金公司在年終獎發放時,都會提取一個比例,再按照不同部門進行分配。年終獎計劃要經過董事會批准。這些年來,公司的年終獎大部分都維持在均值附近。”

  滬上某業內資深人士指出,一般來説,基金經理薪酬和公司的盈利缺乏正相關,完全按照市場化機制,與其他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進行業績排名決定。因而,不管這個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規模多大,産品是否盈利或者盈利能力有多高,在這種機制下,假如一隻資産規模僅2億到3億元的迷你基金,但業績能跑到前面,公司也得按市場水準給該基金經理髮放薪酬,否則後者就會被別的公司挖走。從基金公司的角度來看,只有業績起來,規模才能增加。

  “據我了解,基金經理年薪差別很大,北京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的稅前年薪可達到200萬到300萬元,而上海基本是小基金公司,絕大多數不到100萬元(稅前),這些大基金公司規模大,整體水準比較高。”滬上一位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表示。

  該基金經理進一步坦言:“一般年終獎能有一百萬元就已經很不錯了。有些基金公司的考核制度比較嚴格,如果基金經理當年的業績排名不到前1/3,當年該基金經理就可能沒有年終獎。如果其業績排名在前1/10,年終獎就應該是年薪的兩到三倍,基本上也就幾百萬元。”

  就發放情況來看,各家基金公司也不相同。有的公司選擇在春節前一次發放,有的要推遲一個季度;有的選擇分批發放,春節前後各一批;有的甚至將基金經理一年所得按照“五三二”的比例發放,當年發放50%,第二年一季度發放30%,下半年發放剩餘的20%,如果第二年的二季度離職,基金經理就拿不到這20%。

  2014年,A股經歷了一波先成長股後藍籌股的小牛市,不少基金公司的經營狀況也有所改善。比如,廣發證券(行情000776,問診)公佈的2014年報顯示,其控股子公司(持股51.13%)廣發基金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17.84億元,同比增長13.70%,凈利潤為6.04億元;子公司易方達基金(持股25%)實現營業收入19.81億元,同比增長4.73%,凈利潤為6.54億元。

  那麼基金公司的年終獎紅包額是否會隨之上浮呢?

  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的情況來看,基金公司境況有喜有憂。如東方基金發放了6個月工資的年終獎,興業全球和富國基金的年終獎紅包也有不小漲幅。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有關人士則表示,儘管公司去年凈利潤有所增長,但因員工數增加,年終獎可能不升反降。

  私募:財務自由指日可待

  對於已“奔私”的基金經理而言,如今更多是思考如何在私募界穩紮穩打,進而擁有一席之地。多位“奔私”基金經理在受訪時表示,陽光私募最為誘人的就是“錢”景和彼此認同的企業合夥制文化。

  “以前在公募,即便産品賺100%,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如果碰到牛市會更慘,別人賺100%,你只賺了70%,你的排名就是在後1/2。如果你又恰好身處一家年終獎標準較為嚴格的基金公司,那麼你極有可能一分錢獎金也沒有。當然,有的公司可能會人性化一點,會"意思"一些。但如果是私募,賺到的就是賺到的,即使是70%,在行業裏該提取的業績報酬就是實在的。”一位已“奔私”的基金經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道。

  一家老牌基金公司的“奔私”基金經理則算起了私募帳單—就主動管理産品而言,管理費通常是1.5%~2%,業績提成一般為20%。業內通行規則是,發行渠道提取管理費的一半,即1個點,不過券商渠道不提,管理費都歸管理人所有。以過去私募産品的通常規模1億元計算,按照1%的收費標準,那麼私募也能提取100萬元的管理費。如果産品運作不錯,一年業績能漲50%,私募就能提到1000萬元。在這1000萬元中,除去辦公場地費用及人力等成本,也有幾百萬元的收入。目前,大多數陽光私募的合夥人通常為3到5人,各人收益將按照相應的出資比例進行分成。“我們做量化對衝私募的,交易量一年都在100倍以上,如果産品規模有1億元,券商到手的交易佣金為600萬元~700萬元,券商很樂意幫你賣産品,而且交易系統和軟體,很多都不收費。我們一年收益如果沒有20%到30%,很難在市場存活,而且現在市場很好,也沒有必要做100%的對衝。以我們的産品為例,産品超過6%收益,公司就可提取20%的業績報酬,假設産品一年的收益有30%,1億元的資産就可提取5%,總計在500萬元左右,且成本也不高。隨著量化對衝産品工具的逐步豐富,産品規模擴容也是大勢所趨。”一位從事量化對衝的投資人士表示。

  除誘人的“錢”景外,私募更多地會採取合夥人機制,這不僅是利益的捆綁,更是文化的認同。“大家都很熟悉,從最初選擇一起創業,就意味著彼此對投資理念、企業文化都有一種認同感,這在公募基金是很困難的。”滬上一位“奔私”基金經理指出。

  此前有媒體報道,曾有公募基金人士坦言:“過去在公募基金一年能拿一兩百萬元,算是還可以。但是我出來做半年多工夫,就賺了快5000多萬元,實現財務自由應該沒有問題了。”

  相比之下,陽光私募在利益分配、企業文化上,其機制的靈活性已顯露無疑。公募基金幾十萬、上百萬元的年終獎,顯然其吸引力正逐漸下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