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規模戰開打 股基取代貨基成衝刺利器
- 發佈時間:2014-12-24 08:1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臨近年終,基金公司不僅要參與年末業績排名戰,還要開打規模爭奪戰。
從三季度基金公司的規模數據和四季度新産品發行情況來看,基金公司之間的這場規模大戰異常慘烈:三季度被擠出前十的匯添富基金大有 “拼了”的意味;中銀基金正在戰戰兢兢地努力保住前十的位置;嘉實基金和南方基金你追我趕,競爭進入白熱化。
與往年不同的是,隨著股市賺錢效應顯現,加上今年年末市場資金面寬鬆,貨幣基金不再是基金公司衝刺規模的利器,股票型基金大有取而代之的節奏。
“四季度以來,藍籌崛起,資金紛紛入市,偏股類基金重新回到投資人的視線中,産品發行市場也隨之升溫。”華南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規模前十展開貼身肉搏
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市場上共有96家基金公司,天弘基金以5489.65億元的資産規模位居第一把交椅,把第二名的華夏基金[微網志](資産規模為3323.48億元)甩出了很遠。工銀瑞信[微網志]則以2377.59億元的資産規模位列行業第三,之後依次是嘉實基金、南方基金、易方達基金[微網志]、廣發基金[微網志]、興業全球、博時基金[微網志]和中銀基金等。
從座次來看,天弘、華夏位置比較穩固,其餘基金公司年底的規模排名則充滿變數,尤其是前十以內的基金公司,規模廝殺異常激烈。
從三季度末的數據來看,廝殺最慘烈的要數興業全球、博時、中銀和匯添富在第八、第九和第十名的爭奪。截至三季度末,中銀以1095.54億元的資産規模擠進前十,匯添富(資産規模為1090.59億元)以5億元的規模之差被擠出前十,博時以1104.17億元的資産規模位居第九,興業全球以1125.4億元的規模位居第八。
從四季度産品發行情況看,博時不太樂觀,只發行了一隻産品——博時貨幣,募集15.06億元。而中銀四季度發行的中銀安心回報,募到32.19億元,目前正在發行的中銀研究精選靈活配置混合將於25日結束募集。
匯添富的競爭目標顯然是中銀基金。匯添富由於三季度被擠出了前十,在規模上的追趕顯得異常迫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匯添富12月共發行了兩隻産品,其中匯添富外延增長主題股票募集到54.28億元,匯添富收益快錢貨幣目前還沒公告募集份額。
由於資産規模接近,排名第四、第五的嘉實基金和南方基金規模競爭也十分激烈。截至三季度末,嘉實基金的資産規模為2027.62億元,南方基金為1995.44億元。
二季度末,南方排在嘉實前面,位列第四,而三季度末,嘉實基金反超南方基金成為第四。四季度,南方基金髮行了三隻産品,其中南方絕對收益募集到14.99億元,南方理財金募集到35.55億元,南方恒指ETF于17日剛剛結束募集。嘉實基金也不甘示弱,繼9月底嘉實元和募集100億元之後,四季度又發行了嘉實新收益混合和嘉實滬深300指數研究增強,前者募集到23.06億元,後者將於24日結束募集。易方達在四季度沒有發行任何産品。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下半年以來,尤其是四季度,股市行情轉好,資金大規模流入股市,貨幣基金則因為資金面寬鬆收益節節敗退。此前依靠貨幣基金提升規模排名的基金公司,面臨資金流失規模下降的風險。興業全球此前正是得益於貨幣基金的發行,才實現了華麗的逆襲。截至三季度末,掌櫃錢包所關聯的興全添利寶貨幣規模增加到771.19億元,對興業全球的規模提升毋庸置疑。
偏股類産品發行火爆
下半年以來,基金髮行新産品的熱情被逐漸推高,而且以偏股類産品為主。數據顯示,8月在售的基金達到35隻,宣告成立的基金則達到31隻,這幾乎是7月新成立基金數的一倍;9月新基金數達到48隻,創下年內基金單月發行量之最;10月新成立基金的數量有所回落;11月以來,市場上成立或正在發行的基金産品達到37隻;12月以來有26隻産品發行,其中有7隻産品屬於貨幣基金或債券型基金,其餘均為偏股類基金。
基金最近上報的産品也以偏股類産品為主。最新的審核公告顯示,11月共有23隻産品獲得證監會[微網志]受理,16隻新基金遞交發行申請材料。在新上報的基金中,股票型基金達9隻,且多為指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3隻;債券型和貨幣基金各2隻。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四季度以來基金公司主要發行的産品類型變化很大。去年基金公司發行的産品主要是貨幣基金等固定收益類産品,今年則把重心放在了偏股類産品上面。
“四季度以來,藍籌崛起,牛市降臨,資金紛紛入市,在這一背景下,偏股類基金重新回到投資人的視線中,偏股類産品發行市場也隨之升溫。”華南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從銷售情況來看,偏股型基金也比貨幣基金更加火爆,“2日售罄”等牛市景象經常出現,這顯示出基金公司行銷重點的轉移。很多偏股類基金都募集到了不錯的額度,比如匯添富外延增長主題股票募集到54.28億元,而寶盈先進製造混合募集到42.56億元,富國中證國有企業改革指數分級募集到了58.05億元。
不過,上海某基金公司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雖然市場行情向好,基金公司偏股類産品申購有不少增量,但同時贖回量也很大,對於基金公司整體規模的幫助有限。“申購和贖回量均大幅增加,説明市場博弈非常激烈,基金公司年底的規模排名變數很大。”
貨基失去昔日光環
自2007年以來,市場一直“熊”著,而今年下半年以來,股指節節攀升,市場終於迎來了久違的牛市行情。同時,基金資産管理的規模也是突飛猛進。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2月22日,今年新成立的基金規模突破3000億元大關,為3221.91億元,創下年內新高,僅11月首募規模就超過60億元。可統計的91家基金管理公司三季度的資産凈值合計達到38350.13億元。
由於基金公司主要是靠管理費維持盈利,規模的大小直接影響了基金公司的營收能力。多年來,規模的大小是衡量一家基金公司賺錢能力的最主要指標。排名越靠前,就意味著盈利能力越強,在各方博弈中也會佔據一定的主動地位。比如規模大的基金公司在與銀行等銷售渠道的談判中更有優勢,銀行也更加傾向於將好的資源配置給大基金公司。
因此,每到年底,基金公司為獲得一個好的規模排名,往往都會使出“渾身解數”,其中最主要的手段就是發力貨幣基金,貨幣基金因此成為基金公司衝刺規模的利器。然而,今年下半年以來,這一情況發生了變化。從目前基金公司發行的産品來看,貨幣基金衝規模的歷史或將終結,偏股型基金成為主流。
“往年一些基金公司為了衝規模,在貨幣基金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其實大家都知道,貨幣基金並不賺錢,對於基金公司來説,就是為了做‘面子工程’。”某基金業內人士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一方面,大型機構客戶在申贖貨幣基金方面有很大的話語權,基金公司往往賺不到多少管理費;另一方面,一旦年底過去,基金公司的貨幣基金規模出現大幅度縮水。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