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益類基金的春天來了麼?
- 發佈時間:2014-10-20 00:31:11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張明江
秋意漸深,權益類基金髮行卻迎來了久違的暖意。10月10日,僅募集了兩天的華商未來主題基金就以近50億元的規模結束募集。而在9月底,寶盈瑞豐也僅用一天時間,認購規模就超過2.2億元的募集上限。權益類基金的春天真的來了麼?
從業績上看,儘管上周股市出現調整,但對權益類公募基金來説,今年仍然很有希望取得不錯的業績。這意味著,權益類基金有望連續三年獲得整體正收益,近兩年甚至可能連續獲得兩位數的平均收益。在近三年整體低迷的股市環境下,這樣的業績實際上是可以接受的,與信託、銀行理財等其他理財類別相比也絲毫不差。
但與業績相比,作為公募基金業核心競爭力體現的權益類基金規模近三年並沒有實質性增長。僅僅在今年第三季度,受益於股市上漲,權益類基金髮行才有所回暖。而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權益類新基金能取得10億元以上的首發規模就可以算作新聞了,因此有不少基金公司延長募集期。
權益類基金“叫好不叫座”的原因有很多,歷史上也曾經屢次出現。投資者對基金業績的認知往往存在時滯,而且存在從眾心理,很多人通常要等到一年以上的時間,看到周圍已經有人買基金賺到了錢,才會考慮投資基金,這也是為什麼要到牛市已經持續一年多的2007年下半年,基民才會大量入市。
當然,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恐怕還與上一輪牛市相關。當時被套在頂部的基民仍大有人在,有數據顯示,從2007年10月16日牛市頂點到現在的7年時間裏,當時存在的238隻權益類基金中目前只有37隻沒有虧錢,佔比不到兩成。很多被套的基民在手中基金回本前恐怕不會再考慮投資權益類基金,這使得基金業失去了對老基民的吸引力,而這些人如果沒有虧錢,原本應是更容易投資基金的群體。
近三年雖然權益類基金業績不錯,但由於股市只有結構性行情,導致基金間業績分化比較明顯,基金業績的持續性也不佳,經常出現前一年排名靠前的基金,第二年卻滑落到隊尾的情況。這種情況也影響到基民的投資體驗,抑制了投資者的投資熱情。
從今年年中開始的股市上漲,雖然在一個季度的時間裏漲幅明顯,幫助權益類基金扭虧為盈,但還不足以形成引發全社會關注的賺錢效應。新基金髮行市場的回暖,也更多出現在那些近兩年業績持續優異的基金公司中,還沒有成為行業普遍現象。從這個角度看,權益類基金已經看到了春天的曙光,但能否真正迎來爆發的機遇,還要看股市的持續性和基金公司把握機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