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小型對衝基金殺入A股 19億逆市增持25家公司
- 發佈時間:2014-09-23 08:45:0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田燕
滬港通內地推介啟動 外資小型對衝基金殺入A股
10月將近,滬港通推介活動也進入衝刺階段。據了解,包括兩地交易所及券商在內的機構將在本週密集召開推介活動。上交所和港交所將在深圳和北京相繼召開滬港通研討會,介紹滬港通運作模式及交易機制等。而包括瑞銀證券、國信證券在內的多家機構也在本週舉行針對投資者的滬港通推介會。
在昨日國信舉行的滬港通推介會上,與會港交所相關人士透露,在過去兩周針對北美、歐洲、中東等地投資者的國際路演中,投資者反應整體正面,內地經濟發展的勢頭仍被看好,兩地大盤股約10倍的市盈率對長期資金也具有吸引力。
港交所人士透露,2014年8月底至9月中進行的市場演習已經順利完成,現正最後修訂交易及結算規則以及運作程式,爭取儘快解決稅收、供股等市場關心的問題,投資者教育工作正在積極進行中。
未來流入A股外資將持續不斷
此前高度強調滬港通利好作用的瑞銀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李則在昨日舉行的另一場推介會上,再次強調滬港通在推動A股市場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意義。他表示,從短期市場反應出發,在滬港通正式開行前確實可能存在投機資金和一些以絕對收益為導向的投資者獲利了結。但中長期看,通過滬港通流入A股市場的資金未來將會持續不斷。
陳李預計:“未來一年,海外投資人會成為A股市場上面非常重要的一個投資方,會對A股大盤股和一部分股票産生重要的影響。”
陳李表示,國際資本配置額度和稅務方面的法律問題是目前阻礙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主要障礙,但是這些問題都有望通過滬港通的不斷完善而得到解決。如果明年A股因此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全球大型公募基金都將必須配置A股。大量國際機構投資者的進入,將改變A股市場當前的投資者結構和估值體系。
根據陳李的估算,“滬港通3000億的額度,預計QFII未來一年增加700、800億人民幣的使用,RQFII增加1600億到1800億的額度,那麼到2015年底為止,海外投資人持股規模可以達到9000億人民幣。這相當於9%的所有A股的自由流通市值,也相當於75%的全部中國內地公募基金的持股規模。”
而對滬港通中的港股通,機構觀點則較為謹慎。瑞銀證券H股分析師陸文傑就認為,過去四個季度內地機構在港股市場持續減倉,港股通開通後也不會有強烈的加倉意願,而絕大多數個人投資者此前沒有投資港股的可靠渠道,預計將成為港股通初期主要參與者。
記者同時了解到,關注滬港通進程的投資者普遍看好滬港通帶來的機會。部分參與滬港通推介活動的機構人士表示,非常關注港股通帶來的新投資機會,滬港通的橫空出世將迅速消解兩地市場隔閡,資金的雙向流動、資産的平行比較、研究的相互覆蓋、人員互訪互通將成為兩地投資界共同關注的主題。
對衝基金伺機搶先殺入A股
滬港通機制激發了海外投資者對投資中國A股市場的信心與興趣。近期高盛、瑞銀等多家外資機構在海外路演時發現,海外投資者對於A股的關注度日高,預計滬港通啟動初期,海外投資者以偏小型、靈活的對衝基金為主,系統逐步落實之後,大型海外公募基金等參與度會進一步提升。
對於國際資金流入A股的類型和節奏,機構普遍認為首批將以小型對衝基金為主。公募基金由於需要更新法律文件、監管機構審批等原因,無法在第一時間使用滬港通。而指數基金則更加被動,需要等待相關指數編制機構的決定。國際資金在A股市場中的投資標的,將圍繞較香港市場便宜、高股息率和香港市場買不到,以及受益於中國經濟增長三個標準來選擇。軍工、環保、大型醫藥等板塊被認為對於國際資金最具吸引力。
對於可能最早投資A股市場的小規模、靈活的對衝基金,陳李這樣評價:“這類投資主體與目前QFII的風格很不一樣。QFII主要投資主體是主權基金、大型公募基金,而滬港通啟動初期的海外投資者以偏小型、靈活的對衝基金為主,他們對於選股的策略也會有差異,估計大部分會投向A股比較便宜的股票。”
高盛首席中國策略師劉勁津則表示,在美國路演時發現,部分退休基金、保險基金有意向通過滬港通增加對A股市場的配置,而且,“一些海外投資者正考慮將他們此前放在東南亞的頭寸轉移到中國來”。
劉勁津告訴記者:“A股估值相對便宜,8倍左右的市盈率,對於海外中長線投資者而言,尤其具有吸引力。”另外,當前海外投資者在中國市場的配置非常低,但隨著滬港通啟動,海外投資者的策略將發生巨大變化。
“結合香港和A股市場,將形成全世界第二大交易市場,從規模上講對海外投資者足夠重要。”劉勁津表示。“海外投資者關注A股4-5%的分紅收益率,同時,這也是他們分散組合風險的渠道。”
産業資本無視“套利”熱潮近19億元逆市增持25家公司
進入9月份,在A股攀升再度加速的背景下,産業資本減持情況愈發明顯,而自9月9日大盤出現高位震蕩開始,産業資本減持則進一步加劇。統計數據顯示,9月9日以來,産業資本(剔除個人)對238家公司進行了556次減持交易,市值達到144.5億元,接近8月份整月減持的159.52億元,雖然在已發生的産業資本交易中,減持無疑是操作的主流,但仍有部分産業資本逆市操作。
具體來看,9月9日以來,産業資本(剔除個人)對25家公司進行了68次增持交易,市值達到18.55億元。從增持股份數量來看,有13家公司獲産業資本增持超100萬股,其中,更有6家公司被産業資本增持超1000萬股。其中,萬科A被增持5701.14萬股,合肥百貨被增持3860萬股,美菱電器被增持3812.84萬股,此外,三友化工(1737.30萬股)、南山鋁業(1518.49萬股)、眾業達(1160.00萬股)也均被産業資本增持超千萬股。
從多家被增持的上市公司公告不難看到,産業資本增持的目的主要還是看中相關公司的長期價值。而9月9日以來,這些公司的表現也較為出色,在25家被産業資本(剔除個人)增持的上市公司中,有15家公司股價漲幅在此期間跑贏大盤(滬指同期下跌1.57%),其中,利達光電、中科雲網、眾業達和三友化工期間累計漲幅居前,分別達到30.35%、24.95%、20.72%和19.13%。
對此,分析人士指出,增持比例是判斷産業資本增持信心強弱的重要因素,一般情況下,增持比例高的股票組合存在明顯的超額收益,而低增持比例組合的收益一般反應得非常快,但超額收益不具有持續性。就增持類型而言,産業資本以爭奪上市公司控制權為目的的增持行為最容易刺激股價快速上漲,因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增持規模佔流動股本1%以上、業績預期向好、估值水準與所屬行業基本相當的産業資本增持股。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産業資本的增持頻率也是分辨其增持誠意的重要指標,就歷史經驗而言,一個月之內出現3次以上增持行為,則表明産業資本確實看好上市公司的估值水準和行業前景。另外,部分股價低於産業資本增持價的個股可能會引發産業資本進一步買入,但在具體操作時,投資者不能將股價低於增持價的現象一概視為正面信號,投資者要分辨大股東增持的目的,如果增持的目的是為了保障上市公司的增發事項、防止可轉債轉股等實際問題,那麼其股價在短期內持續堅挺的幾率較大,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其中獲得大股東持續增持、中報業績相對樂觀且近期有放量回升的個股。
機構繼續青睞強勢股
兩市22日再次出現調整,滬指大跌1.7%止跌于20日均線,深成指則下跌1.88%,兩市成交量均出現小幅放大。調整背景下,個股普跌跡象明顯,漲停個股減少至26家,同時開始有跌停個股出現。龍虎榜中,個股分化明顯,機構對強勢股情有獨鍾。
星期六獲機構加倉
中海科技22日因漲停上榜,買入席位中共有四家機構現身其中,合計買入金額達到8158萬元。雖然賣出席位中也有兩家機構出現,但賣出力度明顯不如買入,賣出金額合計為1216萬元。可以看到,股價震蕩走高的中海科技未受大盤調整影響快速上漲。22日該股低開高走,尾盤封死漲停板,成交量明顯放大。在經過大幅上漲後雖然機構間存在分歧,但買入意願明顯更為強烈。按22日成交均價計算,買入席位中出現的四家機構合計買入約390萬股,佔該股流通股本超過1%,主力資金分歧中出現加倉跡象。
星期六22日因漲停上榜,買入中三家機構合計買入2184萬元,賣出前五位均為營業部,賣出力度明顯較買入集中。可以看到,在利好消息推動下星期六大幅高開後出現震蕩走高,臨近午市收盤漲停板被多頭封死,全日成交量繼續放大。短線資金流出較為集中,而機構投資者開始出手接盤。按22日成交均價計算,買入席位中出現的三家機構合計買入約270萬股,佔該股流通股本接近1%,主力資金出現小幅加倉痕跡。
機構高位追漲兩股
百潤股份22日因漲停上榜,買入席位中兩家機構合計買入6966萬元,賣出席位前五位均為營業部,賣出力度明顯較買入分散。可以看到,百潤股份在連續六個“一”字漲停後繼續強勢走高。22日該股大幅高開後再次快速封死漲停板,成交量出現快速放大。雖然短線股價幾近翻番,但機構投資者買入意願並未因此減弱,同時多家短線活躍資金席位亦在積極做多。按22日成交均價計算,買入席位中出現的兩家機構合計買入約200萬股,佔該股流通股本接近2%,主力資金高位出手追漲百潤股份。
迪瑞醫療22日因大幅換手上榜,買入席位中出現兩家機構合計買入6367萬元。賣出席位均為營業部,賣出較為分散。可以看到,迪瑞醫療高位震蕩,22日大幅低開後出現震蕩回升,截至收盤跌幅收窄至2.87%,成交量保持高位運作狀態。龍虎榜顯示,機構投資者攜手多家短線活躍資金席位現身買入。按22日成交均價計算,上述機構合計買入約80萬股,佔該股流通股本超過5%,主力資金高位開始建倉迪瑞醫療。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