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牌照:誰的草?誰的寶?
- 發佈時間:2014-09-01 02:38:46 來源:新民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今年以來,已有3家PE機構申請成立公募基金公司,保險資管、券商資管等也在積極申請公募牌照。
公募行業的新進入者們大多資源充足,保險的客戶、PE的資金、券商的專業,可以説比現有基金公司有更多優勢,基金公司能否保住現有的地位,還要看誰真正有核心競爭力。
在基金公司越加重視專戶及子公司業務、視公募業務為雞肋的同時,券商、PE、保險等其他資産管理機構則在積極申請公募業務牌照。
越來越多資管機構的加入,無疑將使公募行業的競爭進一步加劇,有一種聲音説,基金業的“拼爹”升級了。
公募牌照成了草?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股權變動有加劇之勢。華夏、天弘、廣發、東吳等基金公司先後完成了絕對控股權轉讓,而長安、紐銀西部、江信、道富等中小基金公司則因各種原因導致原股東出讓股權。
股權轉讓背後,是不算好看的規模數據。據天天基金網數據統計,截至2014年6月30日,公募基金規模低於100億元的基金公司達到43家,低於50億元的達33家,分別佔93家基金公司的46%和35%。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稱,公募基金行業目前面臨諸多難題,除了銷售難、人才缺以外,公募産品的同質化也遭市場普遍詬病。
事實上,公募基金的處境頗為尷尬。雖然已發展多年,但公募行業並沒有有效積累,客戶都在銀行手中,銷售由銀行説了算,而人才頻頻流失,基金公司成為資管行業的黃埔軍校。同時,公募業績差、規模縮水、盈利不佳、人才流失、股東拋股等負面新聞屢屢見諸報端,行業士氣也有些低迷。一時間,似乎公募淪為一根草,不受待見。
一家券商係公募基金副總經理對此表示,以前基金公司數量不多,不論業績如何,基本上都無生存之憂,但任何行業,僅靠政策保護和壟斷獲益,長期看一定會脫離客戶需求,變得僵化、臃腫。
不過,濟安金信副總經理王群航認為,公募基金的固定管理費模式是非常好的盈利模式,不能因為某幾家基金公司做不好,就認為整個行業不值錢。凱石工場副總經理張劍輝認為,雖然公募基金行業競爭激烈,但是也談不上飽和,不應該悲觀。
從另一個角度看,有賣則必有買,如果説老股東轉讓股份是心灰意冷,那麼接盤者則是信心滿滿地看多。
誰在佈局大資管?
與行業內的頹廢不同,越來越多的資管機構看上了公募基金牌照。今年以來,已有3家PE機構申請成立公募基金公司,保險資管、券商資管等也在積極申請公募牌照。
多位人士告訴中國基金報記者,搶入公募領域是為了佈局金融控股集團,打通金融行業上下游,彌補現有行業缺陷。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不斷深入,“得屌絲者得天下”,公募基金領域正是最好的選擇,不過各家戰略高度不同。
一位保險業內人士表示,保險資管是給自己理財,公募基金是給大眾理財,保險資管申請公募牌照,可實現資管全覆蓋,為保險客戶提供所有理財解決方案,此外,保險公司龐大的銷售體系也有助於規模增長。
PE機構則是為了將服務群體從高凈值客戶延伸到更廣。一位PE合夥人對記者表示,PE定向募集的大客戶有限,起始資金高,投資週期長,募集難度可想而知,而如果擁有公募牌照,就可以公開宣傳和募集,篩選出不同等級的客戶。同時,PE機構對實體經濟企業的盡職調查及風險控制的經驗可以彌補公募基金的不足。
券商資管佈局金融産業鏈的步伐也在提速。新《基金法》將券商大集合業務定性為公募基金,一家券商資管負責人表示,如果不進軍公募基金,幾十億規模的存續産品到期後就沒有辦法解決,大集合業務也無法展開。
相較而言,證券投資私募機構對於公募牌照興趣較淡。多位私募基金負責人表示,雖然具備發行公募基金的能力,但目前並沒有這個打算。
機遇大於競爭
公募行業的新進入者們,大多資源充足,保險的客戶、PE的資金、券商的專業,可以説比現有基金公司有更多優勢,基金公司能否保住現有的地位,還要看誰真正有核心競爭力。
北京一位公募基金總經理表示,資産管理領域遠沒有飽和,新進入者將為行業帶來新的思路、新的模式,有助於行業更好的發展。
上述券商係基金公司副總經理也表示,這些機構在渠道、客戶維護、産品設計方面的好的做法,將推動整個公募基金行業朝著更貼近客戶需求的方向發展,對基金行業走出2008年以來的低迷有積極作用,基金公司類型將更加多樣化和更富有活力。
另一位業內人士也認為,其他金融機構的加入,將倒逼基金公司更貼近市場,也更加注重成本和效率。
不過,基金公司基層銷售人員對此有些憂慮,公募基金的銷售渠道有限,維護渠道的成本已經很高,新基金公司的加入將導致銷售競爭更加激烈;另外,基金經理投研能力提升緩慢而基金公司數量增長加快,將使得人才競爭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