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公募基金大資管轉型之困

  • 發佈時間:2014-08-15 08:3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在混業經營的大資管時代,公募基金可謂是混得“風生水起”,尤其是非公募業務得以迅速發展,甚至隱隱有了動搖公募業務這門“正業”的趨勢。與此同時,基金總規模刷新至7.25萬億,仍然穩居券商和私募之上。不過業績方面卻剛好相反,僅僅跑贏基準水準,算是勉強捍衛了自己的“專業形象”。

  另外,各家基金公司電商的發展參差不齊,但是産品大多僅與貨基綁定。雖然天弘基金依靠餘額寶的先發優勢在這一領域保持了超然地位,但“贏家通吃”的網際網路法則似乎暫時失效,因各方正在積極拓展非貨基産品,行業想像空間仍大,最後究竟由哪路“諸侯”問鼎仍未可知。而粗放式野蠻生長的基金子公司們,則在監管層一系列文件的規範和約束之下,開始重新尋找自己的定位,行業的格局變數還非常大。

  面臨上述種種挑戰與機遇,2014年下半年,基金業將如何應對?《每日經濟新聞》對此進入了深入採訪調研,以期為投資者的決策提供幫助。

   基金投研優勢暫失 跑贏大盤跑輸私募券商

  私募最優、券商居中、公募最弱──這是今年上半年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情況的縮影。儘管多數公募基金業績尚能跑贏大盤,但投研優勢與“同行”相比已暫時落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由於非公募業務的飛速發展、網際網路“寶寶”産品雨後春筍般涌現,公募基金對於權益類投資的專注度正在下降。雖然身處混業經營大背景之下,多元發展是大勢所趨,但作為機構投資者的核心競爭力不能丟。準確定位,才能立於不敗。

   站在混業經營路口:華夏成基金轉型縮影

  華夏大盤上半年凈值虧損16.23%,在主動型權益類基金中排名墊底,一時之間引來市場一片唏噓。

  業內人士稱,這是一件很有代表性的“案例”。前基金經理王亞偉去私募後,華夏作為公募基金行業的老牌龍頭,旗下擁有龐大的投研隊伍,難道不能全力維護好這只曾經公募領域的旗艦基金?

  之所以典型,還因為業績背後折射出了太多現狀。

  今年上半年,華夏係主動型權益類基金遭遇前所未有的“滑鐵盧”,不論偏股型還是股票型,根據同花順(行情,問診)iFinD統計顯示,竟無一實現正收益。而華夏係最後一隻主動型權益類基金還是2009年12月11日成立的華夏盛世。也就是説,距今4年半時間裏,包括因股權問題而長期被勒令停發的産品,華夏係再無任何主動型股票基金和偏股基金問世。

  隨著今年以來管理層 “捕鼠”升級,華夏不斷被捲入輿論漩渦。以至於5月16日證監會公開表示,“正在調查的部分利用未公開資訊交易股票、非法牟利的嫌疑賬戶,與華夏管理的個別基金存在關聯”,但並未肯定被調查對像是華夏大盤。

  規模方面,華夏原本 “牢不可破”的霸主地位,也在餘額寶問世後,被天弘基金在半年左右趕超。其當然不願“坐以待斃”。去年10月28日,華夏與百度合作開展網際網路基金銷售業務,並一度因8%的約定收益率引起證監會關注;今年1月15日,華夏與微信合作的理財通上線,與餘額寶正面廝殺。不難看出,華夏已將大部分重心放在“寶寶軍團”的規模鬥爭之上。

  與此同時,華夏的非公募業務發展也頗為積極,只剩下傳統的二級市場投資日漸淪為雞肋。當然,這與漫長的熊市也有直接關係,基礎市場行情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基金公司産品發展方向。

  而華夏基金上半年的境遇就像是整個公募基金行業的縮影。

  醉心網際網路“寶寶”産品、大力發展非公募業務的絕不止華夏一家,主動型權益類基金産品業績整體不佳,而“捕鼠”風暴之下更是引得人人自危──基金經理前所未有的高離職率可見一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目前公募基金公司積極參與混業經營的大背景之下,部分公司已經出現所管理的公募資産規模低於非公募資産規模的“倒挂”現象,而公司的發展重心或許正在傾斜。專戶子公司橫行,非公募業務狂飆,上半年管理層已不得不出面提醒公募基金仍要將“公募”二字作為業務中心。

  公募業務無非是面向普通投資者、部分機構投資者,以各類基金産品作為發展載體的業務類型。其核心競爭力仍是證券投資能力,即對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等允許範圍之內的投資實力。

  可能A股熊市太過漫長,牛市的瘋狂滋味已幾近遺忘。但不得不提的是,7月底藍籌股的積極反彈,給力程度超出預期,最後8個交易日實現“8連陽”,尤其可貴的是市場人氣和信心均恢復不少,但踏空行情的基金卻不在少數──因為去年以來新興産業的瘋狂已使多數基金集中調倉于創業板,或呈輕倉觀望狀態。

  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再來談論基金業績,感覺難免有些“滄桑”。

   多數基金跑贏基準:捍衛專業顏面

  今年上半年業績表現最好的主動型權益類基金是中郵戰略新興産業,凈值漲幅達到39.34%。

  那麼,華夏大盤和中郵戰略新興産業,誰更能代表公募基金上半年的投研實力呢?應該説,兩者都具有代表性,再結合平均業績就更能説明問題。

  今年上半年股票市場依舊缺乏行情,上證指數累計下跌5.68%,滬深300指數下跌6.81%。根據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371隻股票型基金上半年凈值跑輸上證指數的78隻,即78.97%的股票基金跑贏大盤,平均收益為-0.48%。與此同時,185隻偏股型基金上半年跑輸上證指數的僅23隻,87.56%的偏股型基金跑贏大盤,平均收益為0.25%。

  也就是説,作為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公募基金在下跌市裏跑贏大盤是大概率事件,勉強捍衛了其投研領域的專業身份。不過公募基金講究相對收益,根據風格設定有各自的業績基準。由於基金半年報尚未公佈,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目前可統計的477隻股票型和偏股型基金中,跑輸自身業績基準的共152隻,即跑贏佔比68.13%。

  實際上,業績基準是對基金投資風格的合同約束。但跨風格選股已經成為行業“潛規則”,除非是專注于細分行業投資的主題型基金,多數基金都在隨著市場風格而動。

  不過,凈值上漲是綜合因素。或許某只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中並無漲幅名列前茅的大牛股,但由於資産配置整體合理,一樣可以取得良好業績。相反,如果僅僅重倉一兩隻大牛股,而其他資産錯配,也很難帶動凈值上漲。

  今年上半年就有一個典型例子,即海隆軟體和它的重倉基金。海隆軟體上半年股價漲幅高達203.57%,個股漲幅排名第四。而在基金二季報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半年末僅兩隻基金重倉該股,分別是廣發小盤持有515萬股,廣發內需增長持有131萬股。但就上半年業績來看,前者虧損7.04%,後者虧損9.95%。尤其是廣發內需增長,其前十大重倉股中還有一隻上半年股價增長了3倍的世紀華通,但兩隻牛股也不能扭轉其凈值表現。

  對於上半年第一大牛股成飛整合,主動型基金的集體踏空就更令人遺憾──儘管二季度末成飛整合出現在18隻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中,但無一例外均是指數型基金。基金目前紛紛看好軍工行情,但顯然預判並不充分。

  而上半年取得傲人業績的中郵戰略新興産業,主要得益於極好的倉位控制。其股票倉位從80.68%驟降至48.74%。作為一隻專注于新興産業投資的基金,自2012年6月20日成立以來正好趕上新興産業行情列車,若藍籌行情真正啟動,其接下來的挑戰會更加嚴苛。正如其基金經理團隊在二季報中指出,“上半年醫藥板塊和創業板整體漲幅巨大,三度面臨IPO重啟帶來的供給衝擊,部分股票漲幅已經透支了今年的業績增長,我們預計相關股票在三季度很難取得很高的超額收益。”這對於所有曾依靠重倉新興産業而凈值一飛沖天的基金來説,都值得警惕。

  不過,減倉並非中郵戰略新興産業的個體行為。根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統計顯示,上半年末基金股票倉位已處於近幾年低點:主動型股票基金倉位為76.70%,標準股票基金倉位為83.52%;而2011年以來,兩類倉位波動範圍分別為76%~82%和82%~87%。銀河指出,尤其是南方、景順長城、華夏和博時等整體股票倉位顯著低於行業平均。

  曾有基金經理在二季報中表示,“整體看,今年的市場環境較過去幾年比較特殊,博弈市的特徵前所未有。在浮躁的市場中,希望投資者能給予我們一定的時間。”這段話不難看出基金經理們的無奈。

  儘管基金經理們已經不同程度減倉,但多數資金仍投資于資訊技術業。根據銀河證券統計,上半年末,製造業、金融業和資訊技術業三大行業共佔基金持股市值約八成。同樣都是1200億左右的持股市值,金融業2/3為指數基金持有,而資訊技術業九成以上為主動型基金持有,區別明顯。銀河同時指出,統計2006年底以來基金在9大行業的配置偏好變遷,2009年6月30日是分水嶺,資訊技術和製造業基金配置偏好就此持續提升,而金融、採掘業持續下滑到底部。由此可見,如果風格轉向,基金踏空在所難免。

  今年上半年,共有33隻股票型基金凈值漲幅超10%,除中郵戰略新興産業之外,興全輕資産、工銀資訊産業、華商價值精選、浦銀安盛紅利精選、財通可持續發展、匯添富逆向、長盛量化紅利、富國醫療保健行業、長盛電子資訊等都表現不俗;此外,還有12隻偏股型基金凈值漲幅超過10%。

  私募券商業績搶眼:上半年全部賺錢

  王亞偉去私募後,鋻於其低調的作風,千合資本連官網都未籌建,更沒有參與中國基金業協會的私募管理人備案,因而昀灃的準確業績鮮為人知。不過今年5月中旬有媒體報道稱,昀灃今年以來業績增長已近兩成;不過7月又傳出消息昀灃凈值大幅回落,且經紀商國信證券昀灃項目經理飛往北京與王亞偉見面。

  眾所週知,私募不少基金經理原本也是公募出身,私募也是眾多公募大佬的首選去處,以至於在私募基金經理群體中已經形成了特有的“公募派”。

  就是這樣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在混業經營背景之下,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集合理財之間的業績比較也越來越多。那麼剛剛過去的上半年,三大陣營的業績分別如何?

  根據海通證券金融産品研究中心業績評價報告顯示,上半年各類私募、券商産品全部取得正收益──即包括股票、債券、宏觀策略與期貨、套利、TOT、FOF等在內的所有産品均未虧損。

  正面交鋒情況來看,海通報告指出,私募基金在股票策略、債券策略、相對價值套利策略、組合基金四大類策略上全面戰勝券商。從與公募基金的比較來看,私募與券商的各類策略産品均跑贏公募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上半年,私募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為1.11%,而券商股混型産品平均收益為1.02%,公募基金股票型産品平均收益為-0.48%。僅從股票型産品來看,上半年私募最優、券商居中、公募最弱。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私募基金在人才和激勵機制上的優勢。

  根據海通統計,上半年私募股票策略産品業績前十的産品為穗富1號、澤熙3期、創勢翔1號、澤熙4期、金蘊55期(季勝)、澤泉-漲停板1號、湘軍彭大帥1號、安盈1號、新價值成長一期、中域增值1期,收益率均超過27%。尤其是業績冠軍穗富1號收益率高達71%左右。澤熙投資、新價值、西域投資、淡水泉等私募旗下均有多只産品排名靠前。而券商股混型産品業績前十為中金定增1號、華融定增1號、中山寶睿精選成長、華龍金智匯靈活配置、安信安悅、浙商金惠引航、廣發恒定3號、信達滿堂紅主題投資、德邦蝶彩1號、長江超越理財寶6號,收益率均超過17%。業績冠軍中,金定增1號收益率高達50%左右。

  公募基金在多年的規模瓶頸之後,得益於非公募業務和 “寶寶”類産品,最近兩年迎來飛速發展。但如果不著重把握自身核心競爭力,不關注主業,在加速發展的過程中定位不準,就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