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重倉股頻現大宗交易
- 發佈時間:2014-12-15 08:2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業內人士認為,近期市場風格轉換,以及為年終衝刺排名,基金經理頻繁調倉換股的可能性較大。233隻重倉股16個交易日大宗交易成交267.8億元,90隻重倉股溢價交易,七成為主機板股票。
11月21日以來,大盤強勢上攻,截至上週末(12月12日)上證指數累計上漲19.80%,基金重倉股也隨著這波上漲行情頻頻現身大宗交易平臺。
《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根據WIND資訊整理數據顯示,截至12月12日,11月21日以來的16個交易日裏,233隻基金重倉股現身大宗交易平臺658次,佔露臉大宗交易個股總數的66.38%,累計成交267.84億元,佔兩市大宗交易總成交額的68.32%。
業內一位基金分析師表示,基金經理可能為年終衝刺排名,頻繁調倉換股,同時,近期市場風格轉換,低估值藍籌崛起,基金經理也可能緊急調倉買入。
233隻重倉股16個交易日 大宗交易成交267.8億元
《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根據WIND資訊最新統計顯示,截至12月12日,11月21日以來,滬深兩市共有351隻個股出現在大宗交易平臺上,共計進行大宗交易976次,合計成交392.06億元,日均成交額達24.50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351隻個股中涉及基金重倉股233隻,累計現身大宗交易平臺658次,佔露臉大宗交易個股總數的66.38%,累計成交267.84億元,佔同期兩市大宗交易總成交額的68.32%。上海一位基金分析師表示,基金可能為年終衝刺排名,頻繁調倉換股,以防同業“砸盤”影響業績。
具體看來,和佳股份在考察期內共計現身大宗交易平臺14次,是露臉最頻繁的基金重倉股。今年三季度末,和佳股份被16隻基金合計持有7074.47萬股,持股市值為16.18億元。WIND資訊數據顯示,該股10月以來累計上漲7.08%,若上述基金持股數量至今未發生變化,則受益和佳股份的股價上漲,重倉基金累計浮盈1.23億元。
考察期內,登陸大宗交易的233隻重倉股中,股價表現最好的是長江證券,16個交易日暴漲86.77%,10月以來更是累計上漲114.93%。三季度末該股被工銀瑞信中小盤成長和21隻指數型基金重倉,持股總數為1.67億股,持股市值為11.42億元。若基金持股數量至今未變,則受益長江證券近期股價上漲,22隻基金賬面共計浮盈28.18億元。
此外,華泰證券、廣發證券、英唐智控和興業證券10月以來均累計上漲超100%,考察期內他們分別登陸大宗交易平臺7次、4次、1次和4次。
90隻重倉股溢價交易 七成為主機板股票
以折價交易為主的大宗交易平臺,溢價成交格外引人關注。
《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發現,11月21日以來的16個交易日裏,976次大宗交易中,共發生溢價交易231次,其中基金重倉股參與的有172次,佔比達74.46%,涉及基金重倉股90隻。
具體看來,這90隻溢價大宗交易的基金總倉谷中,主機板股票共計64隻,佔比為71.11%,其中,更有19隻是作為低估值藍籌代表的“601軍團”股。而同期,以溢價形式參與大宗交易的中小板股票和創業板股票,分別為16隻和10隻。
具體看來,172次基金重倉股參與的溢價大宗交易的平均溢價率為3.65%,其中溢價率超過5%的交易共計52次,更有5次大宗交易的超過10%。其中,溢價率最高的是光大銀行,該股在11月28日的兩筆大宗交易的溢價率都高達10.14%,兩次成交額分別為1.50億元和299.21萬元,而成交額較大的那筆交易,賣出方是機構專用席位,買入方是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公司交易部。三季度末,光大銀行被10隻基金合計持股6271.65萬股。
此外,交通銀行、浦發銀行和廣發證券均有1次大宗交易的溢價率超過10%。進一步統計顯示,172次溢價的大宗交易中,涉及券商股的共27次,涉及銀行股的共32次。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高溢價率的大宗交易多發生在券商股和銀行股,而且這些大宗交易的賣出方多是機構專用席位。統計顯示,19次溢價成交且交易額在1億元以上的大宗交易中,機構專用席位以買方出現的僅2次,而以賣方出現的共計5次。具體看來,11月21日,機構賣出招商銀行3.02億元,成交的溢價率為1.98%,當天機構還賣出貴州茅臺1.53億份,兩次交易的接盤方均為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長江路證券營業部。數據還顯示,11月21日當天,機構專用席位還分別賣出華夏銀行、光大銀行0.88億元和0.85億元,接盤方也同上。
統計顯示,172次大宗交易中,機構以買方出現的共計23次,共計買入5.91億元,以賣方出現的也有23次,共計賣出9.84億元。
上述基金分析師表示,藍籌行情凸顯,一些機構借助大宗交易溢價套現,也有機構借此搶籌藍籌股。目前距離2014年結束僅余13個交易日,基金跟隨市場變幻的節奏,也加快了調倉換股的腳步。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士也告訴記者,公司的基金經理現在已經不再熱炒創業板,多數都調倉買入藍籌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