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臨近年末,各大基金公司規模衝刺大戰如期打響。
數據顯示,按認購起始日,截至12月20日,12月以來已發行96隻基金,創下半年以來月度新高,還有30隻等待發行。中國基金報記者注意到,多家公司趕在年末密集佈局新品,最多的月內發行了5隻産品。例如,永贏基金本月已發行了4隻産品,還有1隻産品等待發行;中歐、華安、博時、富國等多家基金月內均已新發3隻基金,此外,中歐、富國、博時還各有1隻産品在等待發行。
分類型來看,指數型基金佔據新發産品的半壁江山,除了中證A500、上證180、上證科創板200、滬深300等相關寬基ETF之外,還有紅利、人工智慧、消費電子、晶片、汽車等熱門主題ETF産品。此外,主動權益類基金(含股票型、混合型)已發行25隻,發行數量較上月有所增多;債券型基金新發力度雖然較過去幾個月有所減弱,但仍有近15隻産品發行。
華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産品經理表示,今年權益基金尤其是股票指數基金,已成為吸引增量資金入場的主力。11月共成立98隻基金,募集規模合計1474.16億元,其中,股票指數基金募集規模達到1036.98億元,佔比超七成。此外,基金公司推出了浮動利率債券基金、信用債基金等創新産品。
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總監孫珩表示,與往年相比,今年基金髮行衝刺大戰呈現出鮮明特徵,以債基為代表的固收産品和ETF成為核心戰場,這源於投資者風險偏好轉變,更追求穩健收益與資産配置效率。
對於年末規模衝刺,基金公司的態度和打法也在發生轉變,更加注重規模的品質而非增量。
“去年7月,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工作正式啟動,促使基金公司更加注重提升投資研究和資産管理能力,從而提高整個行業的競爭力。”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表示,相對於規模的增量,當下公募更注重規模的品質,著力提高負債端的管理能力,在資産結構上注重提升含權産品的佔比,在客戶結構上努力促進持有時長提升,以改善投資者結構,引導更多穩定資金入市。
“公募對規模衝刺的認知或態度正發生顯著改變,這體現在從單純注重規模數字增長轉向重視産品品質與投資者適配性,産品設計更貼合市場調研結果與投資者需求,行銷時也更強調風險揭示。同時,從短期衝刺向長期佈局轉變,如重點佈局ETF和固收類産品,不僅著眼當下,更是著眼其長期發展潛力以培育業務增長點。”孫珩認為,主要原因是監管要求趨嚴,促使合規運營與投資者利益保護成為必要;投資者更理性,倒逼基金公司提升産品品質;此外,市場環境不確定性增加,要求基金公司調整策略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適應市場變化與投資者需求,才能在競爭中立足。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