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出“新質生産力”——代表了一種生産力的躍遷,意味著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更體現了以産業升級構築新競爭優勢、贏得發展的主動權。日前,在2024年招商係金融機構年度展望“蓮花山論壇”上,博時基金首席權益策略分析師陳顯順就“旭日東昇——掘金新質生産力”發表主題演講。
陳顯順表示,2023年經濟開局相對比較不錯,經濟工作目標基本上能夠實現,展望2024年,旭日東昇的格局沒有變化,基於基本面向好的格局沒有變化,對投資而言,比較重要的結構性因素在於掘金新質生産力。
2024年,新時代下三個宏觀特徵變化
先來回顧一下,2024年需要注意的三個宏觀特徵的變化。
➤ 特徵一:過去全球化分工帶來的低通脹、高增長的有利環境正在過去。回顧1900年以來的100多年,全球的增長通脹階段主要經歷過三個,第一個是1900年到1940年期間高增長波動和高通脹波動階段,第二個是1940年到1980年整個波動率同時在回落,第三個是過去40年低通脹高增長的有利的40年。
追根溯源,低通脹高增長環境來源於全球化下生産要素的合理分配,消費國消費,製造國製造,原料國生産,這是低通脹高增長環境形成的核心動力。展望下一階段,中國將進入低通脹、低增長階段,低通脹源於過去十年需求不足,低增長下則要求穩中有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
➤ 特徵二:國內投資率向下,而海外投資率上升。二十大以來,國內經濟增長尤其是高品質發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而海外發達國家更多的是依賴傳統的機械投資、製造業投資的路徑。海外的較多經濟體,經歷的是製造業投資擴張的階段,而我們是在穩定進入一個平滑的中樞。國內投資率見頂下行,而以發達國家為代表的海外經濟體投資率上行,這是一個逆全球化的趨勢。
因此,在國內、海外投資率背離的背景下,要注意供給邏輯,淡化需求邏輯(出海除外),要去尋找到供給端出清的行業,供給端改革的方向。
➤ 特徵三:地産及收入預期下行的消費動能減弱。當前,我國居民大約有六成資産直接或間接配置在房地産相關領域。近年來,房價持續上漲帶來了“財富幻覺”,例如2017年房價上漲導致存量房産增值9萬億以上,2018年高達14萬億,均是當年居民收入增長的2-3倍。
房價漲跌帶來的“財富幻覺”大小,對消費有重要影響。我們發現,房價表現好的城市,消費表現也好,房價表現差的城市消費也較差。這意味著,若地産風險後續在B、C端共振下放大,負面影響會擴散至地産行業外。地産房價的穩定或者説泡沫的擠出,可能某種程度上會導致財富效應的收縮,這種負面的影響將會擴散至地産之外的行業,尤其是像消費類領域。
展望2024年:旭日東昇
對於新的一年,我們整體認為會是“旭日東昇”。
➤ 海外增長:美國製造業繼續磨底,服務業緩慢回落,消費邊際略走弱,去庫存週期行至後程。從近期的美國高頻數據看,整體製造業PMI不及預期,延續2023年二季度以來的磨底態勢,美國的零售數據相比前期的強勢也有所回落。從庫存的角度看,9月數據顯示,整體庫存、零售和製造商庫存增速在小幅回暖,出現邊際補庫的跡象,批發商仍在去庫存中。因此,從整個製造消費乃至於美國財政的角度,可以看到美國的經濟增速下行是大勢所趨。
➤ 海外通脹:能源、房租和薪資減速,10月美國通脹不及預期,今年年末美國CPI緩慢回落至3%附近。美國通脹是過去兩年市場最為關心的問題,通脹的核心是在於能源、房租和薪資三項,展望未來一年,我們認為能源、房租、薪資整體是在下滑的通道中。
➤ 海外流動性:美聯儲11月FOMC會議繼續暫停加息,回歸觀望模式,短期逆風緩和,但降息尚遠。接著增長和通脹,我們核心是去關注其背後的資本運作規律,或者説美聯儲的操作邏輯。美聯儲2023年11月FOMC會議,包括12月的會議,傳達的信號是偏鴿派的。市場普遍預期,下一個階段,2024年五六月份,美聯儲會開啟一個降息的週期,這個時候方向比節奏更重要,美國整體處於一個大的降息週期之中。
➤ 國內經濟:預計2024年PPI轉正,CPI溫和上行。放眼國內,經濟增長的情況在穩中向好,不管是工業方面的工業增加值、工業企業盈利,還是消費方面的社零數據,或者地産銷售、地産投資等數據,其實都比預期的有所好轉。一系列高頻數據都指向國內宏觀復蘇是有紮實的邏輯基礎的,紮實修復的基本面環境沒有變化。
結構上,地産投資降幅收窄、出口回暖是主要拉動;而消費增速則回落。同時,2024年PPI同比有望轉正,CPI低於2%溫和上行。2023年7月以來PPI已經見底回升,但彈性較弱,2024年有望轉正。考慮到地産對消費斜率的拖累,CPI將溫和上行。
投資策略:掘金新質生産力
➤ 一個前提:
重倉行業的微觀交易結構改善。在談行業配置策略之前,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重倉行業的微觀交易結構正在改善。2021年以來市場持續消化擁擠度壓力,也對規模較大的組合帶來掣肘。這個問題我們在2022年“蓮花山論壇”的時候也提到過,微觀交易結構的惡化需要時間來解決,目前可能已經處於一個相對比較好的良性化的解決階段,這是一個好消息。
微觀結構帶來的壓力,使得白馬重倉股難以出現大幅跑贏現象。從市場微觀結構來看,2021年以來市場仍在持續消化此前重倉行業的擁擠壓力。從最新的情況來看,一方面市場對2000億以上的大市值個股持續減持,而對100億以下、100-300億市值區間股票持續增持。另一方面,從基金持倉集中度看,2023Q2前10大與前20大重倉股持倉市值佔比均繼續下降。
➤ A股風格:
一、順週期受益於經濟修復,全年成長有望佔優。我們對於2024年的投資展望,科技成長是底色,順週期是節奏性的,受益於經濟修復、預期改善帶來的投資機會。當前,經濟見底回升,市場在逐步修復,順週期類的方向受益於宏觀經濟的觸底回升,科技成長方向,尤其是在高品質發展形勢之下,科技的創新性、戰略性值得去關注。因此,我們覺得2024年應是順週期和成長均衡配置的過程。
二、微盤股風險較高,看好盈利上行的大盤風格。同時,由於微盤股的盈利能力難以支撐其高估值,大盤股盈利優勢有望顯現。2021年以來微盤股跑贏的背後,是其相對估值的大幅擴張。從基本面來看,2019年以來微盤股盈利能力持續處於負區間,其盈利難以支撐其當前的高估值。隨著交易結構持續惡化,微盤股可能迎來踩踏,而盈利隨經濟修復的大盤股有望佔優。
➤ 行業配置:
看好新質生産力主線。我們的觀點比較鮮明,看好新質生産力的主線。在一個經濟體發展的客觀規律之下,在産業的高品質發展的背景下,科技的權重佔比提升是大勢所趨,這是産業規律,也是經濟發展的規律。傳統的經濟學定義經濟增長是由人口、資本和技術等幾大要素貢獻的。人口,全球都在面臨著老齡化的壓力,資本的貢獻率在過去十年二十年已經充分體現,那麼下一個階段支撐經濟增長,乃至切換經濟增長引擎的核心動能,就來源於新質生産力。
一、滬深300中科技行業佔比抬升。股市是經濟的映射,看2018年滬深300的行業佔比,金融佔35%,工業佔13%,可選消費佔10.2%,日常消費佔8.7,資訊技術佔8.6%,金融和工業相加接近50%,消費佔比20%,資訊技術佔比8%。再看2023年6月底,滬深300的構成中,金融21.5%,相比過去5年市值壓縮了13%,資訊技術佔比達到17.2%,相比2018年直接提升近9個百分點,工業仍然在擴張,達到16%,反映了過去5年經濟結構的變化。
二、美股內部從1990年以來,科技行業佔比抬升。拉長時間來看,1990年以來美國市場30多年的變化對於我們當前市場有比較大的參考意義。美股30多年的結構變化本質上也反映了美國經濟結構的變化,能源、材料、公用事業等傳統行業佔比在不斷的被壓縮,由最開始的30%壓縮到12%,資訊技術一路在擴張,由18%一路上升到33%,乃至於成為美國股票市場最大的組成部分,而醫療保健也在不斷擴大比例。
三、A股科技、製造權重上升與中國經濟去地産化、高品質發展方向一致,核心行業包括:人工智慧、電腦、通信、電子、傳媒、高端裝備、機器人等。過去十多二十年來,國內投資經歷了引擎的切換,地産投資曾是核心發動機,而在過去10年,尤其是在2012年2013年以來,資訊技術的投資增速開始放量,並且穩定在比較高的中樞區間。A股科技製造權重的上升,與中國經濟去地産化,高品質發展的方向是一致的。
如果再延伸一下,我們會看到,所有輔助於中國經濟戰略發展的投資方向,都會獲得比較好的超額回報。所以,從新質生産力角度,可以找到幾條細分的主線,包括像人工智慧、電腦、通信、電子、傳媒、高端裝備、機器人等,這些是代表新質生産力的一些方向。
四、均衡配置“復蘇預期+中特估高分紅”主線。在新質生産力的行業配置基礎之上,還需要關注到哪些投資機會呢?經濟修復的主基調之下,順週期或者説復蘇方向的品種也是值得關注的,可以沿著經濟修復、中特估高分紅和産業趨勢三條主線進行行業配置。
第一條是經濟修復預期方向代表的復蘇,包括三個方向:低估值成長,如半導體、創新藥;週期修復,如石油、有色、煤炭等供給有優勢行業;消費復蘇,如基本面紮實的食品飲料、社服。第二條主線是以高股息策略、高分紅策略為代表的中特估高分紅,如能源、金融、運營商、公用事業,以及數據要素、一帶一路、先進製造等。第三條大的主線就是新質生産力,包括微觀結構與性價比改善、受益於應用端創新的AI,以及人形機器人、衛星通信、高端機床等。
展望2024年,中國經濟穩中向好,而海外增長具備一定壓力,降息週期將會開啟,行業配置上需要去關注代表著經濟結構轉型,也代表著中長期産業趨勢的新質生産力方向。除了新質生産力相關的TMT、高端裝備等行業之外,還要適當佈局復蘇預期相關的週期和消費,以及高股息策略相關的中特估品種。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