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外匯 > 外匯資訊 > 正文

字號:  

衡量人民幣 美元不是唯一尺規

  • 發佈時間:2015-12-14 08:51: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儘管2015年已近尾聲,但海內外市場對人民幣的關注卻有增無減。進入12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價便不斷下跌,12月11日早盤更是創下近4年新低。對此,有外媒指責中國加入SDR(特別提款權)籃子後便故意讓人民幣貶值,也有人據此對中國經濟前景表示擔憂。專家指出,對於任何一種貨幣而言,美元都是衡量匯價的重要參考,但並非唯一標準。如果從人民幣對其他主要貨幣走勢、中國國際收支結構、中國經濟基本面等多種因素全面考察,人民幣無疑仍是一種強勢貨幣。

  美升息預期影響大

  在物理學中,有一個描述“熱脹冷縮”原理的有趣案例。它的大意是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桌子的高度,當尺子受熱時,測量出的高度會小于尺子正常時得出的結果。事實上,這種差異並不是因為桌子“變矮了”,而是尺子受熱膨脹後刻度變得更加稀疏的緣故。

  如今,人民幣也在經歷著類似的事情。11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6.3180人民幣兌1美元一路跌至最新的6.4538元人民幣兌1美元。那麼,是否可以就此認為人民幣“不行了”呢?

  桌子的準確高度,可以通過使用多把尺子測量後取平均值的辦法來解決;而觀察人民幣匯率波動的話,參考包含更多幣種、合理分配權重的“貨幣籃子”顯然更為科學。上週五,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簡稱CFETS)就正式發佈了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截至今年11月30日,該指數較2014年底上升2.93%。與此同時,如果參考國際清算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貨幣籃子,人民幣則分別升值了3.50%和1.56%。

  天津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係講師楊珍增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人民幣兌美元的短期貶值主要原因在於中國經濟自身的下行壓力及美聯儲加息預期的持續發酵。

  “需要注意的是,當美國開啟量化寬鬆之時便意味著遲早有一天美國會在其經濟回暖後結束該政策,具體表現就是美聯儲開啟加息週期,全球資金回流美國。這對人民幣、歐元、日元等大多數貨幣都會造成較大的貶值壓力。”楊珍增説。

  貨幣強弱綜合看

  “通常,一種貨幣要成為強勢貨幣需滿足諸多條件,包括母國經濟體量要足夠大、增速要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水準、中長期幣值穩定或略微上升等,就這些方面來説,人民幣都是完全滿足的。”楊珍增説,對中國而言,市場化不充分是制約經濟較快增長的主要因素,但幸運的是我們正在通過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措施來釋放經濟增長的動力。

  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司長王允貴稍早前指出,國際上研究匯率波動最重要的基礎框架還是國際收支框架,無論做什麼樣的預測,最後都要看國際收支結構。他介紹,今年全年有超過50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1000多億美元的外商來華直接投資,這種穩健的國際收支是人民幣不存在大幅貶值的基礎。

  如果回歸中國經濟,那麼人民幣的“底氣”無疑更足。記者從國家發改委獲悉,今年前10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6%,商品房銷售額和銷售面積分別增長14.9%和7.2%,11大類重大工程包已開工283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43535億元……

  人民幣長期仍看漲

  儘管短期看法不一,但不少國際金融機構還是對人民幣的長期走勢持樂觀態度。花旗集團大中華金融市場主管莫兆鴻表示,人民幣流通量增加及基本面將逐步向好,長遠看好人民幣匯率走勢;匯豐則在報告中指出,儘管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和中美貨幣政策分化將造成企業外幣負債降低,但這並不意味著人民幣將步入長期貶值,這種信心來自於中國的高儲蓄率和經常項目順差,以及相對較高的經濟增長率。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易憲容在分析政府決策時認為,中國政府希望以此擴大人民幣在全球範圍內的使用量,而實現這一目標可通過刺激各國央行、主權財富基金和私人投資者儲存更多人民幣資産,因此政府方面不會讓人民幣形成一股新的貶值潮。

  “在短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可能會比較大,而中國各行各業正在進行的深層次改革無疑將為人民幣中長期的走強奠定堅實基礎。”楊珍增強調,對於國際化貨幣而言,短期波動即使較大其實也十分正常,普通民眾並沒必要過於在意這些波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