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外匯 > 外匯資訊 > 正文

字號:  

張茉楠:人民幣匯率弱化釘住美元更有利於加入SDR

  • 發佈時間:2015-08-21 07:3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人民幣匯改一直在路上。8月11日,央行意外宣佈完善中間價定價機制,將上一交易日即期匯率收盤價、外匯市場供求狀況以及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化作為中間價定價的主要參考標準。受此影響,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大跌,跌幅達1.87%,並引發全球市場的連鎖性反應。

  對於這種匯率下跌不能理解為一般意義上的貨幣貶值。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是阻礙中國資本項目開放、人民幣國際化和增強貨幣自主權的關鍵因素,也一直是困擾貨幣自主權和定價權的決定性變數。由於此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非市場化定價以及匯率漲跌幅限制的存在,匯率價格不僅不能真實地反映市場供求關係,人民幣釘住美元機制安排也使得央行一直處於被動的困境。

  在中美金融週期和貨幣週期大分化的背景下,人民幣兌美元及其他貨幣持續被動升值已經成為中國經濟不可承受之重。因此,要想打破單邊被動升值的“魔咒”,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勢在必行。

  在國際清算銀行監測的61種貨幣中,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升幅分別排第一和第二位。貨幣升值影響國際價格競爭力,限制經濟增長。此次對匯率中間報價作出調整,是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的重要一步,意義絕不能僅從眼前利益來評估。

  從政策效果而言,不可否認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機制改革在弱化人民幣釘住美元安排、嘗試脫鉤美元的同時,的確會放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但這與持續性貨幣貶值有本質區別。

  一方面,匯改新政有利於減少匯率行政干預,提高匯率彈性,消除“雙層體系”(即已經在香港和其他境外“離岸市場”形成的另一個不同於內地“在岸”市場的交易規則和匯率價格),使受到嚴格管制的人民幣對市場作出更靈敏的反應。

  作為匯率改革的下一步,央行可能面向合格境外主體加大在岸外匯市場的準入程度,加強在岸與離岸市場間的聯繫,促進形成境內外一致的人民幣匯率。

  另一方面,此次匯改也有助於一次性消除中間價的政策性扭曲,推動人民幣與美元匯率中間價接近市場均衡價格。特別是此次人民幣一次性大幅貶值,也充分體現了央行在長期被動中換取短期主動,是對人民幣過度升值、回歸合理幣值的矯正。

  匯率缺乏彈性是人民幣加入SDR的一大技術障礙。如果人民幣保持軟釘住美元,對非美元、非釘住美元的國家而言,SDR對其本幣的波動性將顯著上升。SDR作為國際儲備的價值穩定性將會受到負面衝擊。這種負面效應,在人民幣保持釘住美元的情況下,還會隨著加入時間的推遲而放大。可見,更為市場化的匯率形成決定機制也是人民幣加入SDR的先決條件。

  所有的改革都會付出風險和代價。人民幣匯改新政也不例外。直接的影響就是貨幣貶值引發的資本外流和外債風險的提高。新匯改必須取得持續可信度,而非短期功利。

  從貨幣立場看,兼顧匯率市場供求、籃子貨幣匯率,引導市場預期、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是央行的主要目標。人民幣匯率保持長期穩定,期間雙向波動對於維持金融資産價格,防範大規模資本外流,控制海外負債風險,降低債務融資成本和負擔,以及穩定經濟增長預期都是有利的。(作者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