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外匯 > 外匯資訊 > 正文

字號:  

國際清算銀行數據:人民幣有效匯率創21年新高

  • 發佈時間:2015-08-19 08:35:25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8月18日,國際清算銀行(BIS)發佈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REER)與名義有效匯率指數(NEER)再次刷新自1994年1月BIS有數據記錄以來的最高水準。

  最新數據的出爐,正呼應了8月11日央行宣佈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機制時所強調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相對於全球多種貨幣仍表現較強”。

  從BIS發佈的具體數據來看,7月份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為127.46,環比上漲1.20%,連續第2個月走高;同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為132.13,環比上漲幅度更是達到1.61%,同樣成為繼6月後第2個月上漲。這意味著,人民幣實際與有效匯率均創造了21年來的最高水準。

  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是人民幣與中國所有貿易夥伴國貨幣雙邊名義匯率的加權平均數,如果剔除通貨膨脹對各國貨幣購買力的影響,就可以得到實際有效匯率。

  BIS發佈的有效匯率指數是基於2008~2010年貿易數據權重,並以2010年為基期,于每月月中發佈最新數據。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籃子貨幣包含61個國家和地區,可以綜合反映一國貨幣的實際有效匯率。在人民幣指數的權重中,前三位分別是歐元、美元和日元三大貨幣。

  上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連續三天大幅下調逾千點,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三天累計貶值約3%。

  對此現象,分析人士指出,雖然與俄羅斯盧布、馬來西亞林吉特等貨幣相比,人民幣貶值幅度並不算大,但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匯率的調整對於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貿易往來國的經濟都有著明顯影響,也因此導致國內外機構、學者對於8月11日的新匯改看法不一,“貨幣戰”的討論也多了起來。

  但昨日數據再次表明,2005年匯改後,人民幣保持的單邊升值趨勢,已經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不斷推高,新的中間價改革調整來得正是時候。薛皎

  根據BIS此前發佈數據,2005年初時,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為82.84,而目前這一數值已經上升至130.08。10年間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上漲近60%。截至今年3月份時,人民幣實際與名義有效匯率指數曾連續10個月雙雙走高。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強調,僅從去年6月到今年7月,由於跟隨美元升值,人民幣按實際有效匯率計算已經升值12%,這給中國的出口帶來巨大壓力。在今年前7個月中,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6%,7月份單月出口同比下降8.3%。

  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微網志)日報》採訪時也表示,日元、歐元和其他許多貨幣大幅貶值已經讓人民幣實際匯率被迫升值,而美聯儲加息預期可能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實際匯率升值,這也要求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應儘快調整,這兩天的貶值應該理解為一種糾正和回歸。

  目前,人民幣匯率已趨於穩定。自上週四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基本維持在6.40附近,正如央行行長助理張曉慧在8月13日的媒體吹風會上所説的“中間價與市場匯率偏離3%,而目前偏差校正已基本完成”。

  昨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再次小幅上調3個基點,報6.3966,通過一週來中間價的調整幅度,符合央行強調的“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