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外匯 > 外匯資訊 > 正文

字號:  

貨幣貶值:硬幣的兩面

  • 發佈時間:2015-08-03 00:43:2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空襲”之聲響徹非美元貨幣市場。近期,拉美、亞太等新興市場國家,乃至紐西蘭、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商品國家的貨幣“沒有最差、只有更差”,吸引了“嗜血”的對衝基金兇猛做空。

  新興市場國家貨幣的系統性疲弱表現,令市場人士擔憂一場“貨幣危機”或將到來。

  歐元兌人民幣匯率大跌近20%,讓地中海的海風咫尺可聞;英鎊不再高冷,讓奢侈品走下神壇;澳元入“4”,讓南半球的陽光、沙灘觸手可及。在全球貨幣競相貶值之時,“便宜的世界”使得投資者有了更多玩轉的理由。

  “最脆弱的貨幣”

  “最脆弱的貨幣”——近期,國際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發出了一個強烈信號,聞風而動的對衝基金拋售潮一觸即發。

  被高盛極力看空的貨幣正是韓元。當前,韓元已貶至3年來最低水準,上周美元兌韓幣一度在1173.57附近水準徘徊,創下2012年6月以來的最疲軟水準。雖然7月份韓元累計貶值幅度已經高達4.3%左右,但在高盛看來,韓元還將有逾12%的下跌空間。

  高盛看空韓元的理由主要有兩點:首先,雖然南韓央行試圖放鬆貨幣政策,但鋻於國內杠桿率較高,南韓央行不願降低利率,因此“(真正的)寬鬆很可能是通過韓元貶值的方式實現”。其次,韓元的流動性非常強,使得做空韓元很容易,正如其在報告中所説:“在亞洲新興市場貨幣當中,韓元有著最佳的低買賣價差、低套利成本和高流動性組合。”

  隨著韓元貶值預期強烈,全球投資者紛紛拋售南韓資産。據彭博社報道,全球股票基金上周繼續拋售南韓股票,七月已經凈拋售約19億美元,導致南韓綜合股價指數(KOSPI)可能錄得今年以來的最差月度表現。

  遭到對衝基金大肆做空的不只韓元。近期,最具代表性的三種商品貨幣——澳大利亞元、加拿大元、紐西蘭元都遭遇對衝基金兇猛的“空襲”,先後貶值成今年以來表現最差的貨幣之一。最近一段時間,這三種貨幣都跌至多年來低點,年內跌幅達10%至15%,並面臨進一步貶值的風險。以紐西蘭元為例,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持倉報告顯示,在場內市場,紐西蘭元的持倉量和主力凈空單都達到了創紀錄的水準,可見資金做空的猛烈程度。

  其實,在貶值的道路上,拉美、亞太等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正在迎頭趕上。資料顯示,彭博社所追蹤的24種交易最為廣泛的新興市場貨幣,過去一個月中有20種貶值。追蹤這些貨幣匯率的指數2015年以來下跌8%,達到1993年開始追蹤這一指標以來的最低水準。如果保持這樣的貶值速度,今年將是自2008年以來該指數表現最差的一年。不僅如此,摩根大通新興市場貨幣指數也跌至自1999年創立以來的最低水準。

  具體來看,在亞太地區,七月下旬多國貨幣出現加速下滑,印尼盧比跌至近20年低位,泰銖跌至2009年以來最低水準,即便是此前較為抗跌的菲律賓比索也出現補跌。

  而拉美新興市場國家更是成為貨幣貶值的“重災區”。巴西雷亞爾今年以來跌幅高達20%,7月27日更是創下12年來的低點,成為了全球表現最差的新興市場貨幣;智利比索兌美元匯率跌至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準;墨西哥比索同樣未能倖免于刷新歷史低位的遭遇。

  貶值有利提振出口

  “三件事情匯集,就可能形成一場大規模的貨幣危機:首先,美國兌主要貨幣上漲;其次,美聯儲或9月升息;再次,新興市場的引擎——商品價格快速下跌。”業內人士如是説。

  當前,新興市場國家貨幣的系統性疲弱表現,令相關人士擔憂一場大規模的“貨幣危機”或將到來。正如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卡羅(Andrew Karolyi)所説:“短期內,這將讓許多新興市場進一步受到壓力。”

  在這一情況下,有市場人士認為,“貨幣戰”可能隨之産生。高盛總裁兼首席運營官科恩(Gary Cohn)在今年1月的達沃斯論壇上就表示,為了促進經濟增長,全球多個國家已經加入貨幣戰爭。“我們正處於貨幣戰爭中。現在流行的觀點是,刺激經濟增長最簡單的方法是讓貨幣貶值。”

  摩根士丹利的全球新興市場策略師詹姆斯·洛德(James Lord)也表示,“各國央行正嘗試在其匯率可能因美聯儲決定加息之際産生波動而採取一些預防措施。”

  今年年初以來的多國央行“放水”尚且記憶猶新,當時,短時間內包括丹麥、加拿大、瑞士、埃及、土耳其、秘魯、新加坡和印度等國在內的多家央行紛紛步入寬鬆貨幣週期,被一些業內人士形容為服用了“興奮劑”。

  不過,在混沌天成期貨研究院院長葉燕武看來,各國貨幣競相貶值,並非一種“貨幣戰”,而只是在全球經濟增速和結構變化的背景下,經濟體解決自身問題的合理方式。“這些經濟體的需求結構都要依靠全球經濟增長來引領,在全球經濟下滑的情況之下,出口必然受到巨大的拖累,國內經濟因此受困,而貨幣政策必然傾向於寬鬆,對通過本幣的貶值來提升出口的意願自然很強。”

  期貨業專家景川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與前幾次經濟週期不同的是,本輪經濟運作的差異化十分明顯: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令經濟走出泥潭,穩健的復蘇使得美聯儲即將開啟加息週期;另一方面,其他主要經濟體仍然陷於經濟增長乏力當中,多數央行選擇通過降息等工具穩定經濟。如此一來,美元資産受到追捧就難以避免,美元走強的同時,其他貨幣相對走弱則成為市場的選擇。

  “當前由於美國的加息預期使得資本紛紛選擇流向美國,其他各國為了應對經濟下行,都競相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通過貶值來刺激投資和出口,以穩定經濟增速,防止通縮風險。與其説是貨幣戰爭,不如説是為了在當前的國際宏觀環境下留得一席之地。”南華期貨研究員張元桐説。

  值得注意的是,有業內人士指出,在各國匯率波動的情況下,人民幣幣值穩定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興證期貨宏觀分析師劉文波表示,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在中國與各國貿易往來極為頻繁、且幣值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下,會有越來越多的貿易夥伴以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也會被越來越多的貨幣當局作為外匯儲備。在當前的情況下,由於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內部貨幣政策需要保持一定的寬鬆,而美元匯率近期表現強勁,對人民幣匯率會形成較大壓力。總體來看,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基本具備,但是其進程尚需自然推動。

  “便宜世界”的投資策略

  “貨幣貶值使海外市場有很好的投資機會。當前不少國家和地區投資環境較好,法制相對健全,且本幣貶值使得其資産相對便宜,具備較好的投資機會,這些國家和地區包括歐洲、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日本等。”中國宏觀對衝研究院院長付鵬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例如當前李嘉誠大量投資歐洲資産,這就是一個原因。

  以澳大利亞為例,在澳元貶值的同時,當地房價仍保持上漲勢頭。瑞士信貸估計,未來7年中國人還將在澳大利亞房産市場再投入440億澳元,更加有利的匯率可能會促進投資增長。澳元貶值時,中國買家的購買力變得更強。

  景川則指出,由於全球的支付以及結算手段以美元為主,因此在美元升值而非美貨幣貶值的情況下,大宗商品受到的壓力是二者長期負相關的結果,加上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經濟仍然疲弱,保持空頭思路仍然是目前情形下商品市場的較好投資選擇。

  張元桐對貶值的貨幣進一步區分出三類:第一類是新興市場貨幣,比如巴西雷亞爾、俄羅斯盧布等,它們的貶值主要影響其國內商品價格,體現的是貨幣購買力下降,令本國出現通脹攀升甚至惡性通脹風險,儘管在經濟增長預期偏低的背景下不宜採取偏緊的貨幣政策,但為防止滯脹風險,必須鋌而走險提高基礎利率打壓內部需求進而壓低通脹,這類貨幣的貶值對大宗商品有一定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此類國家的需求放緩方面,但影響有限;第二類是商品型貨幣,比如加元、澳元,他們的貶值對應的不僅是自身經濟形勢,還反映了全球市場對於原油、鐵礦石等的需求(需求預期),應該説該類貨幣的貶值是與相關商品走勢同步的;第三類是美元指數構成中的非美貨幣,此類貨幣的貶值將進一步反向推動美元升值,由於商品與美元存在長期的反向關係,因此此類貨幣貶值對商品負面影響較大。

  劉文波提醒,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有利於下游企業的利潤改善,比如在原油價格下跌之後,航空與航運企業的經營利潤會有所提高。

  葉燕武則持相對謹慎的態度:“應該説是大宗商品的價格引導了各國的貨幣貶值。當然有些國家從降息等貨幣政策引導工具的角度,來助推本幣貶值,但是根本的原因還是出口商品的需求不足。大宗商品的週期是需求的週期,貨幣政策引導的金融屬性並不是價格波動的本質,至於投資機會更多還是要看需求端的好轉情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