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人民幣雙向波動迎來新契機
- 發佈時間:2014-09-19 00:31:47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畢曉娟
6月以來,人民幣貶值行情扭轉,截至9月中旬,連續3個半月的升值行情令人民幣收復了2-5月貶去的大半江山。不過,近期國內較差的經濟數據令人民幣再度承壓,境內即期成交價連續貶值,離岸人民幣9月15日單日貶值高達290基點。筆者認為,這也許是進一步推進人民幣雙向波動常態化的一個有利時機。
第一、市場的自發調整是近期人民幣貶值的主要原因。讓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起主導作用是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近日央行人民幣中間價相對較為平穩,但即期匯率連續貶值,顯示8月外匯佔款環比下滑和低迷的宏觀數據對市場心理造成了較大衝擊。外匯市場這種非外力作用下的自發調整是市場走向成熟的表現,也是進一步驅除長期瀰漫市場的升值預期的好機會,若市場參與者能夠習慣人民幣匯率隨經濟數據的波動而起伏,無疑有助於央行逐步退出常態式干預。
第二、人民幣雙向波動的頻率和幅度都有待提升。從年初計算,今年人民幣最大累計貶值幅度不過3.4%,無論與美元、歐元、日元等發達國家貨幣相比,還是與俄羅斯盧布、印度盧比等新興市場貨幣相比,其波動幅度都十分有限,且波動頻率很低。人民幣今年的貶值之所以對市場造成巨大衝擊,主要原因不在於其貶值幅度,而在於其打破了長期以來的升值慣性,重創了單邊升值預期。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波動頻率,擴大波動幅度是徹底扭轉市場思維定勢的必需過程。從宏觀調控的角度看,當前市場自發的調整恰好提供了一個順勢而為的機會。
第三、市場對人民幣維持中長期基本穩定的信心並未動搖。人民幣較大幅度雙向波動最大的潛在風險在於市場情緒失控,導致惡性貶值,那時貨幣當局將不得不出手維穩,這種被動而為無疑成本高昂,但在現階段,這種潛在風險完全可控,因為市場對人民幣的基本信心並未動搖,甚至多數投資者仍對人民幣在中長期維持強勢抱有較強信心。
從遠期結售匯數據的波動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出這一點。在人民幣持續升值階段,我國出口企業對遠期結匯利用較多,而進口企業對遠期售匯利用相對不足。例如2013年遠期結匯簽約3521億美元,佔當年出口規模的15.9%;遠期售匯簽約規模約2200億美元,僅佔當年進口規模的11.3%,遠期結售匯順差高達1321億美元。若市場對人民幣形成了比較強的貶值預期,那麼遠期售匯應明顯增長,但實際情況是,今年2-7月,遠期售匯簽約月度均值約為173億美元,較2013年月度均值下滑約5%,較2013年同期月度均值則下滑了12%,這説明面對人民幣的大幅波動,多數企業並未發生嚴重恐慌,而是在耐心等待人民幣重回升值軌道。
企業之所以對人民幣的中長期強勢抱有信心,可能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我國國際收支順差的維持以及境內凈結匯格局的延續。今年前8個月,雖然資本外流跡象有所顯現,但超過20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無疑有助於穩定市場信心。與此同時,銀行結售匯1-7月實現1894億美元的順差,即使在人民幣貶值最為劇烈的2-4月,各月結售匯也均為順差(儘管規模大幅萎縮)。這進一步表明,局部的資本外流雖然存在,但並未威脅到我國國際收支的基本穩定與安全,人民幣並未失去作為強勢貨幣的基礎性支撐。
總體來看,儘管經歷了一輪對市場衝擊較大的雙向波動,但人民幣無論波動頻率還是波動幅度均有較大進步空間。當前經濟數據較為低迷,人民幣前期的持續升值行情因市場自發的調整而扭轉,這為進一步推進人民幣雙向波動提供了較好的契機。同時,在市場投資者對人民幣中長期的基本穩定並未喪失信心的情況下提高波動頻率、擴大匯率波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貶值預期失控風險,實現由單邊升值向雙邊波動的平穩過渡。(作者單位:中國建設銀行總行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