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中國銀監會、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近日下發通知,要求未經銀行業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機構禁止提供校園貸服務。同時,現階段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校園貸業務。此外,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在風險可控前提下,有針對性地開發高校助學、培訓、消費等金融産品。
近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網路貸款平臺針對學生群體的“校園貸”風生水起。但引發“裸條借貸”、“欠貸自殺”等惡性事件層出不窮。此次推出的新政能否整治校園貸的亂象?
校園貸,故名思議是針對學生群體的一款金融産品。有些産品宣稱,只要是在校學生,網上提交資料、通過審核、支付一定手續費,就能輕鬆獲得貸款。一邊是學生群體的消費需求,另一邊是較低的貸款門檻,兩者一拍即合,甚至違法、違規的校園貸業務也大行其道,由此引發的“裸條借貸”、“欠貸自殺”等惡性事件也層出不窮。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學生群體作為借貸者更需要被保護。學生群體和成人群體不太一樣,很多金融觀念不是很成熟,消費觀念不成熟。在此過程中容易出現不理性消費,或被誘導過度性借貸,需要對借貸者保護。
此次,中國銀監會、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下發的文件,採用“疏堵結合”的方式整治校園貸亂象。所謂“疏”是允許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開發高校助學、培訓、消費、創業等金融産品,暢通正規、陽光的校園貸服務渠道。曾剛認為,需要正視學生群體正常、合理的金融服務需求,同時引導學生理性消費。雖然允許正規金融機構進入到校園貸市場,對這些正規金融機構,監管部門提出高要求,杜絕正規金融機構可能出現的過度刺激過度借貸等行為,是正視市場客觀的需求,也是完善市場管理。
相對於網貸平臺動輒10%以上的綜合年化成本來説,傳統銀行的校園貸産品擁有利率低、正規、安全等特點,引發不少在校大學生的關注。吉林通化師範學院大學生付宏馨介紹,“只要在合理合法的範圍內,這對於手頭拮據、比較困難的家庭來説有一定必要。當我們需要購買一些比較昂貴的學習用品,類似電腦這樣的東西時有一定幫助。”
滿足學生群體正常貸款需求的同時,此次新政中的“堵”體現在兩點:未經銀行業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機構不得進入校園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現階段,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逐步消化存量業務,確定整改完成期限,明確退出時間表。曾剛表示,現在“堵”的是不正規的校園貸業務。暫停網際網路金融在校園貸領域,原來很多沒有到期的還有很多的存量,這些存量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這種情況下,需要暫停原機構的業務,把原來存量的風險逐步地處理掉、化解掉。同時,杜絕相關的金融風險,有助於市場的健康發展。
通知中還提出,現階段,學校應向每一名學生發放校園貸風險告知書並簽字確認,加強典型案例通報警示教育。同時,暢通不良校園貸舉報渠道。對於發現學生參與不良校園貸事件要及時告知學生家長,會同學生家長及有關方面做好應急工作,將危害消滅在初始狀。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