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海外並購的熱情仍然不減。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3月份以來,已有至少5家公司首次披露了海外並購計劃。
3月11日,浙江萬豐奧威汽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豐奧威”)發佈公告稱,公司下屬子公司heptus 591.GmbH與Volocopter GmbH管理人Tobias Wahl簽署了《資産收購協議》,heptus 591.GmbH擬收購Volocopter GmbH名下相關有形資産、智慧財産權及承接特定合同權利義務。
萬豐奧威表示,公司本次收購Volocopter GmbH名下相關有形資産、智慧財産權等,可以加速推進公司低空領域的全球開發應用進程,在本次收購相關資産的基礎上,開發先進的eVTOL産品,打造公司全新業務增長新引擎。
3月7日,中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路股份”)披露公告稱,公司控制的中路優勢(天津)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擬通過其全資子公司中路優勢全球投資有限公司使用自有資金與廈門羅塞塔一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指定的全資子公司VSI Cycling Limited通過股權收購及增資方式持有境外公司Factor Bikes Pty Ltd(以下簡稱“Factor”)52.87%股權,各方分別以1526.39萬美元、2289.58萬美元持有標的公司21.15%與31.72%股權。
資料顯示,Factor是英國高端自行車品牌,擁有成熟的研發創新産品設計及工程製造能力。中路股份期望通過後續的進一步合作,形成自主研發國際頂級碳纖維自行車的技術能力,以此推進高端碳纖維自行車品類的市場開拓,促進永久品牌高端車型出海。
此外,蘇州歐聖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愛美客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都在3月份披露了海外並購相關計劃。
事實上,當前跨境並購,既有政策層面的戰略引導,也有市場主體的主動求變。
2024年9月份出臺的“並購六條”明確,支援上市公司圍繞科技創新、産業升級佈局,引導更多資源要素向新質生産力方向聚集。這一政策信號極大地提振了企業參與並購的信心。
與此同時,我國諸多産業正面臨從“製造”向“智造”躍升的關鍵期。並購,尤其是對海外先進資産的並購,正成為國內企業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途徑之一。政策賦能與內生需求形成共振,推動企業將跨境並購作為打開增長新局的突破口。
努曼陀羅商業戰略諮詢公司創始人霍虹屹認為,跨境並購的最大優勢是“用時間換市場、用資本買能力”。
“海外並購的協同效應通常體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技術協同,如萬豐奧威收購Volocopter資産,不僅是獲取硬資産,更是通過技術、專利、團隊的整合,快速打通低空經濟的産業鏈閉環;二是品牌和市場協同,如中路股份並購Factor這一高端自行車品牌,直接獲得歐洲成熟的銷售網路與消費認知,為其國産品牌出海打通通路;三是産品能力升級,海外研發+國內製造,形成‘前沿創新+成本效率’的組合拳,構建新增長引擎。”霍虹屹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表示,從戰略佈局來看,隨著國內市場競爭加劇,企業希望通過拓展海外市場來擴大市場份額,尋找新的增長空間。
“海外並購可以幫助企業快速進入海外市場。企業可以利用當地的資源和渠道,建立本地化的運營體系。同時,企業通過並購還可以獲取先進技術、知名品牌和優秀人才等資源,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支培元説。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