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與銀行存管“牽手”難? P2P還需考量自身

  • 發佈時間:2016-03-04 08:54:57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P2P平臺壯大的同時也會分食一部分銀行的市場,因此銀行對資金託管一直有許多顧慮,在對待平台資金存管這件事上也表現的猶豫不決。

  儘管告別了野蠻生長時期,但是對於P2P行業的資金監管該如何進行依然還是各方爭議的焦點。

  2015年12月28日,網貸行業徵求意見稿發佈,其中明確指出:“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應當實行自身資金與出借人和借款人資金的隔離管理,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出借人與借款人的資金存管機構。”由此,P2P行業對銀行資金存管的探索也在持續發酵,陸續已有多家P2P平臺宣佈將與銀行在資金存管方面進行合作。

  然而,在眾多P2P公司中,真正能夠與銀行建立對接的網貸平臺卻並不多。公開的資料顯示,截至1月底,網貸行業共有104家平臺與銀行展開闔作資金存管,其中僅有7家平臺正式完成存管,另外97家平台中的絕大部分平臺只是與銀行簽約,並未開展實質性的開發。

  實際上,資金存管的進展緩慢,無論是P2P方面還是銀行都各有考量。對於平臺而言,銀行存管會要求平臺多支出一筆不小的費用,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已先入為主與網貸平臺進行合作。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由於P2P行業依然存在許多監管漏洞,銀行並不願意承擔風險與P2P平臺對接。

  隨著P2P行業的不斷發展,與銀行託管實現牽手或許已是必然,但在經歷“磨合期”走向“蜜月期”的過程中,網貸平臺或許還需加強自身的監管與發展。

  存管“牽手”難

  隨著網貸平臺與銀行資金存管發展的大浪潮,截至目前,已有包括民生銀行(600016)、徽商銀行、招商銀行(600036)、浙商銀行、建設銀行(601939)、廣發銀行等在內的20余家銀行涉足P2P網貸平台資金存管業務,而伴隨著銀行存管網貸資金已成為網貸行業不可逆轉的趨勢和不得不跨越的“門檻”,網貸平臺也蜂擁而至期待與銀行建立存管合作。

  據一家P2P平臺內部人士透露,現階段,在大型股份制銀行排隊的平臺數量已超過100家,而選擇在一些小型城商行的排隊平臺數也超過了10家。

  但是,縱觀所有已“牽手”的網貸平臺,除了人人貸、積木盒子、首金網外,開鑫貸以及小馬金融等平臺也真正實現了與銀行的資金存管合作,實際上真正完成銀行資金存管的平臺實際不到10家。

  而銀行對於資金存管準入的“高門檻”也使得很多P2P企業止步門外。近日,民生銀行曝光了其資金存管準入的細則,據悉,該準入門檻要點包括,要求“網路交易平臺”實繳註冊資金不低於5000萬元人民幣;平臺實際控股股東為政府、大型國有國企、主機板或中小板上市公司、大型金融機構、知名網際網路企業或該平臺已獲得知名股權投資機構的投資;最近三年未發生重大風險事件等。同時,民生銀行方面也要求“如有監管要求,已按照監管政策在監管部門或監管部門認可的自律性組織完成審計備案。”

  P2P企業除了要面臨跨越符合銀行規定的門檻之外,平臺與銀行真正進行系統對接還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短的需要近3個月的時間,長的需要一年甚至更長時間。

  對此,金融工場董事長魏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資金存管是很繁重的工程,每一個用戶的資訊、每一筆交易的記錄、每一次提現、每一筆回款都要平行移動到銀行存管體系中,數據量大、結構複雜,相互之間還有交叉,使得整個工程非常複雜。另外,由於各家平臺的交易系統、賬戶體系都存在差異,包括一些類似體驗金、優惠券、債權轉讓體系等個性化的設計,使得銀行在對接每一家平臺時都面臨結構上和邏輯上的不同,可以説每一家平臺都有一個不同的體系。”

  銀行存風險擔憂

  在業內人士看來,P2P平臺對接銀行存管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迎合行業監管,遵循發展趨勢,另一方面,對接銀行存管也有利於增強平臺的信用背書。

  然而,站在銀行的角度來説,網貸平臺儘管給銀行繳納了部分管理費,但這並不能與銀行要承擔的風險相平衡。

  短融網CEO王坤則表示,對P2P平臺進行存管業務的風險跟收益不成正比,銀行一旦接入平臺的資金存管就相當於為其做了一次信用背書,在投資人看來,這等同於銀行為其做了一次平臺篩選,一旦平臺出事,相關的託管銀行難辭其咎。而且銀行與P2P資金存管合作的費率有限,但是卻要承擔平臺跑路和平臺壞賬等經營性風險,這對銀行來説並不樂意。

  崑崙銀行戰略投資與發展部總經理助理李建軍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為,無論從自身發展狀態還是外部大環境影響,P2P行業都暴露在風險之中。

  “此前P2P一直髮展較快,從普惠金融角度來説它對小微企業的滿足以及投資者投資的資産配置起到一定的作用,從資金的需求和供給方扮演了仲介的角色,但是由於發展過快,同時較為個性化,而行業的統一監管卻在客觀層面來説有些不足和落後,也包括一些投資者對風險防範意識的不足而導致了這個行業發展太快,因此行業內出現了良莠不齊的狀況;同時,由於中國經濟仍然處在轉型的過程中,因此有些投資項目受到經濟轉型的影響,可能在項目投資過程中出現一定問題,這也使得行業風險加速暴露。”李建軍説。

  李建軍認為,P2P行業的高風險也使得現階段銀行對存管合作持觀望態度。“對銀行來説,存管是新興的業態,因為該行業經驗中的風險較高,使得銀行對投資收益和風險把控難以達到平衡,另外,近期銀行自身的不良風險事件也屢次發生,帶來了銀行在風險管理態度的變化,因此使得銀行在經營過程中更趨於審慎,所以與網貸平臺的合作本身更趨於觀望的態度,隨著P2P行業的洗牌,可能在行業規範之後合作才能開啟新階段。”

  另一方面,被視為“網際網路+”銀行模式的P2P行業,毋庸置疑兩方在資産端上也存在著一定的競爭關係。王坤坦言:“P2P平臺壯大的同時也會分食一部分銀行的市場,因此銀行對資金託管一直有許多顧慮,在對待平台資金存管這件事上也表現的猶豫不決。”

  P2P或迎洗牌浪潮

  在李建軍看來,P2P與銀行實現真正的合作恐怕還要等到P2P行業自身實現低風險健康發展之後。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601988)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從現階段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一方面P2P網貸資金規模太小,對銀行吸引力不夠;另一方面銀行對P2P網貸仍普遍持謹慎的態度,擔心聲譽風險需要一定時間,雙方想要實現合作恐還需時日。”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銀行對資金存管態度並不積極,合作進展緩慢,也會倒逼P2P行業展開新一輪的平臺洗牌潮。

  在P2P監管細則18個月整改期限下,資金存管或將成為行業洗牌的推力,不符合細則規定的P2P企業也許只能選擇退市。人人聚財CEO許建文分析説:“資金存管要求銀行要追蹤監管所有的資金流,禁止被P2P企業挪用,這控制了P2P企業的道德風險。雖然銀行並未控制P2P企業的經營風險,但是一旦為平臺做資金存管,實際上就為平臺做了信用背書。因此,銀行一定會謹慎挑選,肯定是要聲譽好、實力強的。”

  人人貸創始合夥人楊一夫認為,2016年的網貸行業或將進入又一輪洗牌期,“洗牌原因不完全由於監管政策的落地,更多的是市場發展的積累。”

  對於接下來網貸平臺的調整方向在哪,王坤指出:“作為一個苛刻的合規條件,必然導致很多實力弱的平臺被淘汰,行業洗牌是今年的主旋律。平臺方面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升實力,儘量朝著銀行和監管的要求去調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