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票據仲介遊走灰色地帶 網路平臺票據理財是否安全

  • 發佈時間:2016-02-02 09:02:09  來源:揚子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某國有大行出現鉅額票據事件後,最近又一家股份制銀行傳出票據違規事件,“票據風險絕不是個別事件,在監管不規範的背景下,必定有大量的的票據遊走灰色地帶,進入股市等高風險領域。”一位銀行業人士分析,在市場向好的時候,這些問題都被掩蓋了,市場不好的時候,問題就會爆發出來。

  兩名銀行員工涉嫌非法套取38億元票據

  最近,票據風波頻頻爆發,先是某銀行2名年輕員工涉嫌非法套取38億元票據被公安機關立案查處,這兩名員工利用非法套取的票據進行回購資金,且未建立臺賬,回購款中相當部分資金違規流入股市,而由於股價下跌,出現鉅額資金缺口無法兌付;沒過幾天,又是一家股份制銀行地方分行發生票據風險案。

  因為風險頻發,目前部分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對票據業務進行風險管控,防止出現和擴大融資風險。有消息稱,有銀行已下發通知要求暫停辦理鐵礦石、鋼貿、煤貿三個行業的票據貼現業務,僅辦理部分大銀行的承兌銀票的票據貼現業務。

  中國銀監會之前也下發關於票據業務風險提示的《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票據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203號文),要求各機構全面加強票據業務風險管理。通知強調,各金融機構不得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業務,已辦理承兌、貼現的各種憑證原件要註明銀行資訊等。

  違規票據是如何暗箱操作的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1月末,金融機構票據融資規模為4.64萬億人民幣,佔各項貸款總額的比例接近5%。在國內票據市場上,長期活躍著大量票據仲介機構,它們遊走于灰色地帶,在資訊不對稱的市場環境中,起到了撮合的作用。在銀行間票據流轉的低買高賣中,賺取幾十個點的費用,但有的仲介不滿足於做撮合交易,他們幫助並無真實貿易背景的企業造假,或篡改票據金額,從銀行套取現金,將假票據引入銀行領域。

  “去年股市大漲時,一些仲介玩的模式升級了,開始向銀行做賣出回購,也就是把票據押給銀行,套取資金,約定到期回購,拿出來的資金,直接投到股市,本想賺快錢,沒料到股市風雲突變,暴跌不止,導致到期匯票無法兌現,風險直接暴露,不過,總的來説,直接套現入市的畢竟還是少數。”杭城某銀行理財師分析。

  票據理財比P2P安全,但只能買大銀行大平臺産品

  近幾年,由於網際網路金融的推廣,不少平臺推出的票據理財以門檻低、收益高、流動性強,把普通老百姓直接拉到了票據市場。那麼問題來了,最近風險頻發,票據理財還安全嗎?

  業內人士認為,比起一般的P2P産品來,票據理財還是比較安全的理財渠道。它的風險主要來自平臺和票據真實性。所以,投資者需要做的就是認準靠得住的大平臺,只買大平臺、大銀行的票據。

  此外,不要一味看重收益,現在有些平臺給出8%以上收益,還是遠離為好。“很顯然,銀行匯票貼現利率也就3%~4%上下,之所以平臺給的利率比較高,一是因為票據仲介利用了資訊差,在不同銀行、企業間來回倒手,利息就上來了;另外就是票據理財平臺為了吸引用戶,自己拿錢補貼,但這個不可持續。”一位銀行理財專家提醒。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