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錢為什麼不能給P2P? 我們要對自己的錢負責

  • 發佈時間:2015-12-30 04:00:25  來源:新華網  作者:羅克關  責任編輯:胡愛善

  證券時報記者 羅克關

  網貸資訊仲介(P2P)管理辦法徵求意見,引發市場強烈關注。但熱鬧過後冷靜下來我們不難發現,儘管關鍵概念已有準確界定,但由於定義過於冗長和拗口,P2P行業的基本邊界究竟在哪,市場最終留下的印象其實是模糊的。管理辦法中,P2P禁止從事的活動共有十二條之多,有沒有更簡便的辦法去統一理解呢?

  這事不難,但要換個思路。根據管理辦法,P2P被定義為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實際做的事情則是以網際網路為主要渠道,為借款人與出借人(即貸款人)實現直接借貸提供資訊蒐集、資訊公佈、資信評估、資訊交互、借貸撮合等服務。

  如果“直接借貸”四個字替換成“發行債券”,我們是不是會一下子恍然大悟?原來,P2P就是一個個基於網際網路載體的直接融資市場或平臺啊!在現代金融學裏,這樣的概念替換沒有問題,因為貸款合同和債券本質上一樣,都是資金使用人向資金提供者發行的票據而已。

  這個問題一旦明確,其他問題都將迎刃而解。既然是直接融資的概念,那麼P2P作為一個平臺應該做的事情,和其他平臺其實是一樣的。比如我們熟悉的銀行間債券市場,企業在其中發行債券募集資金,整個資金週轉是從買方賬戶直接劃入賣方賬戶的,市場只是為交易的達成提供服務而已。我們何曾見過,投資人會將資金交給市場,讓市場來代自己做出投資決策的事情呢?

  當然,P2P和服務於大規模直接融資行為的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相比,是有區別的。P2P主要服務於小規模個體之間的直接融資,只不過在網際網路誕生前,資訊搜索成本讓這樣的融資行為成本極高,融資方並不划算而已。大量的實際資金融通活動實際需要依賴金融機構來穿針引線,其中的典型就是商業銀行。

  然而一個很顯著的問題是,即便引入了網際網路,資訊搜索成本高昂這個老問題似乎也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離開用網際網路武裝到牙齒的金融機構,我們還是覺得自己在資訊的汪洋大海中非常無助。一些被吐槽的P2P平臺,更是在有意無意利用這一點,名義上是為投資人牽線搭橋,實際上是自己坐莊開銀行。

  如果不能準確理解P2P本質上是一個微型直接融資市場或平臺這一點,對行業的監管或者規範恐怕很難到位。通過網際網路技術去消弭資訊搜索成本,這個出發點沒有問題。但是,借由這個出發點而構建起的市場模式,是否適合用商業機構去維持運轉,卻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從這幾年如火如荼的網際網路金融實踐來看,技術的引入除了提升銀行、證券、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的運作效率外,再造一種全新的金融業態已經被證明是非常困難的。

  這些嘗試和煩惱,對普通投資人來説就更沒有意義了。我們只要記住一點就行:P2P不是銀行,我們要對自己的錢負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