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P2P平臺推活期理財專家:對接資産複雜暗藏風險
- 發佈時間:2015-12-21 07:1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郭偉瑩
近日,多家P2P平臺推出活期理財産品,試圖將流動性和高收益相結合,吸引投資者投資。但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P2P活期理財背後,卻隱藏著P2P行業資金安全的“定時炸彈”。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傢俱樂部網貸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諮詢范聯合創始人兼CIO王沛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部分P2P的活期理財産品有設資金池之嫌,且流動性也並非外界所了解的那樣可以“隨存隨取”。長遠來看,這種理財産品難以持久。
對接資産有3類
隨著銀行和“寶寶類”活期理財産品收益率的下降,傳統活期理財産品已無法滿足投資者的需求。
據悉,目前已有積木盒子、愛錢進等十幾家P2P平臺上線了活期理財産品,收益率大多在6%~12%之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髮現,P2P活期理財背後所對接的資産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為貨幣基金,直接成為基金公司的代銷渠道;第二類為P2P標的組合,平臺把多種類型的資産打包,對接活期資金池;第三類為P2P資産的靈活轉讓。
“P2P網貸本身定位應是‘資訊仲介’,然而,活期理財卻不是這麼簡單。”王沛然表示,P2P想要形成活期産品只有兩條路,其一為平臺自身設有資金池,提前墊付資金;其二是利用與平臺合作的第三方支付,將沉澱的資金投資到貨幣基金。前者明顯不合規,而第三方支付所做的事情亦應受到限制。
“目前,多數平臺應是通過第三方支付來完成活期理財。但隨著未來監管細則的落地,這種方式一定會被嚴格限制,前景不會很好。”王沛然表示。
此外,有業內人士稱,P2P平臺推出活期理財産品,有違P2P的定義,因投資人已不清楚資金的最終用途,而且産品設計、銷售合同、風險敞口等角度,也存在一定的瑕疵。
暗藏流動性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P2P活期理財産品“隨存隨取”的高流動性,也給P2P平台資金的安全蒙上了陰影。
“隨時提現對P2P平臺的要求很高,一般的P2P産品很難做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創新與風險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楊東對記者表示,P2P競爭活期理財是非常錯誤的行為,不是哪個平臺都有能力去做,勉強去做會帶來流動性風險,甚至給平臺造成毀滅性打擊。
楊東表示,一些做活期理財的平臺為了防範流動性風險,必然會進行拆標或採取期限錯配等方式,這些方式都存在巨大的風險。
有業內人士透露,P2P活期理財産品的流動性並非外界想像的那樣,多數平臺的“活”只是存在於表面,真正實施起來是有困難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瀏覽相關平臺網站發現,各活期理財産品在贖回時都設置了一定限制,並非是無限期贖回。
楊東表示,平臺可以設置回購,但在宣傳時就不能説“活期”二字,否則就有虛假宣傳的嫌疑。
“P2P活期理財是行業惡性競爭的結果。”王沛然表示,這樣的惡性競爭一直存在,並將繼續存在一段時間,只能期待日後監管細則儘快落實。毋須置疑的是,如果活期産品越來越多,必然會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並進行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