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P2P網貸這一年

  • 發佈時間:2015-12-19 04:29:27  來源:文匯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在中國網際網路金融滾滾向前的車輪上,P2P網貸(下文簡稱“P2P”)作為排頭兵,正經歷著成長的艱澀。一邊是名不見經傳的民營P2P企業“翼龍貸”豪擲3.69億元擠掉國企大鱷,榮登央視新標王,在留下一片驚嘆的同時,也為全社會立下了P2P的閃耀標簽。另一邊,就在本月初,只用了一年半時間就累計吸金超過740億元的“e租寶”,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存在自融等問題接受警方調查,令業內同行深感震驚。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在網際網路金融的汪洋大海中,“中國式”P2P何去何從?

  首奪“標王”與神話覆滅

  2015年11月18日,在央視2016年黃金資源廣告招標大會上,經過9個小時、7個輪次的激烈競爭,來自P2P行業的黑馬“翼龍貸”以3.69億元的高價,拍下央視“新聞聯播標版組合”6個單元6個位置,讓行家們大跌眼鏡。這是網際網路企業在央視廣告招標大會上首奪“標王”,算是為熱熱鬧鬧的網際網路行業長了一回臉。

  然而,風光背後的事實是:專注于農村金融的翼龍貸至今沒有盈利。公司也坦言,所有投標資金源於其股東聯想控股。當前,翼龍貸仍處於快速燒錢擴張階段。

  由於P2P行業此前負面消息和質疑聲較多,登陸央視,可以為品牌背書增信,有利於吸納更多投資人。翼龍貸董事長王思聰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央視在農村的公信力很高,農民相信央視。事實上,翼龍貸的高調“奪標”,已經為其帶來成交量和用戶量的短期暴增。“奪標”之後,翼龍貸官網顯示:11月23日,平臺成交量173.23億元,用戶245.66萬人;11月26日,成交量177億元,用戶248.13萬人;12月2日,成交量182億元,用戶量252萬人,幾乎達到了成交量每天增加1億元、用戶每天增加1萬人的速度。但這樣的增長速度能否持久,能否值得這3.69億元的天價投入?一切還需時間來驗證。

  樹大招風,通過廣告效應吸納大批投資者涌入的同時,會增加資産端的壓力,對資産端審核將是一種挑戰;同時,這對平臺面向加盟商的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2014年,由於發生多起加盟商的卷款跑路事件,翼龍貸蒙受巨大損失,直至聯想入主後才得到喘息。

  儘管有不少業內人士看淡翼龍貸的前景,但比起其他業內同行,它已經算是“航母”級的企業了,畢竟它還有實力豪擲重金大做行銷,一時間風頭無兩。相對而言,更多的P2P企業則在網際網路金融的“紅海”中浮沉。據網貸之家數據,截至今年11月,中國P2P的平臺數量已經超過3500家。在狂熱的網際網路金融外衣下,3500多家平臺在策馬奔騰,只有少數人精耕細作,更多的是盲目擴張,或是隱藏于後渾水摸魚。

  近日,堪稱P2P領域的傳奇企業“e租寶”因涉嫌違法經營,受到有關部門調查。e租寶關聯方安徽鈺誠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約10億元風險備用金被公安機關凍結,鈺誠集團董事長丁寧被警方控制。e租寶方面隨後表示,公司網站及線下機構停止推廣、發佈新産品,亦暫停其他日常業務,其官方網站亦無法打開。

  從2014年2月底成立,到如今被刑偵調查,短短一年多時間裏,e租寶完成了交易額從0到740億元的“火箭式”增長,其瘋狂的發展速度讓人瞠目結舌,創造了一個所謂的網際網路金融“神話”,卻少有人思索這神話的背後究竟有多少泡沫和隱憂。

  除此之外,名噪一時的P2P網貸平臺“徽州貸”負責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獲刑8年;P2P平臺“鑫利源”在其官網公然發佈“跑路公告”。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已有近1000家P2P平臺“跑路”,每個月有2家新增平臺,就會有1家走人……整個行業瘋狂生長的狀態,幾乎可以用“做得了就做,做不了就逃”來形容。

  監管重拳助推P2P行業洗牌

  如今的P2P,和當年的團購熱很像。在短短的4年間,團購經歷了千團大戰、無序擴張、惡意競爭、資本斷糧、重新洗牌等生命週期,成為中國快餐式網際網路生態的縮影。現在,中國的P2P行業也行走在危險的邊緣。

  在P2P發展了數年之後,監管層從今年起打出數個組合拳,意在明確P2P的性質,規範P2P的從業秩序。2015年7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正式發佈《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了P2P的資訊仲介性質,主要為借貸雙方的直接借貸提供資訊服務,不得提供增信服務,不得非法集資。

  拍拍網CEO張俊表示,《指導意見》的出臺會加速P2P行業倒閉潮的來臨,推動行業凈化。《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個體網路借貸機構要明確資訊仲介性質,不得提供增信服務。這意味著增信權將回歸到傳統銀行業金融機構或被銀行業金融機構認可的徵信機構,此前某些平臺大力建設的增信體系將功虧一簣。

  值得注意的是,《指導意見》要求客戶資金必須由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資金存管機構,進行第三方資金存管。地標金融總裁劉俠風認為,這意味著目前涉入P2P網貸領域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將全線撤離,銀行業等將逐步全面接管。

  隨著監管和執法力度的加強,P2P行業一直以來存在的違規自融、高息圈錢等亂象,也將得到有效遏制。屆時,那些投機取巧、渾水摸魚的P2P平臺將不再有機可乘。整個行業的殘酷洗牌一觸即發,拼資本、拼實力、拼模式、拼用戶……3500多家P2P平臺,最後能存活下來的,也許只有百餘家。

  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曹紅輝表示:“中國的P2P企業有三分之一已經倒閉,如果不轉型的話,我估計還有更多的企業要垮。P2P企業如果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準確進行定位,這個定位就是對既有的傳統金融體系進行必要補充和完善。”

  以差異化競爭謀生存之道

  從《指導意見》來看,P2P網貸未來發展的方向,必然是以金融脫媒化的純資訊服務平臺為主,P2P網貸將逐漸從資金管理型,轉向金融管理型和金融電商型。這其中的核心競爭力,便是優質的資産端和風險定價能力,差異化的模式和産品是決定P2P網貸平臺生死存亡的要素。

  差異化不僅提昇平臺自身競爭力,對於投資人而言,産品是否具有吸引力同樣重要。進行市場細分,精研某一專業市場,將是P2P行業的必然選擇。比如,綠色金融的P2P平臺“綠化貸”,專注市政園林綠化供應鏈金融,為具有政府信用的市政園林工程提供融資服務;或是專注于汽車網際網路金融的“牛車線上”;還有上文中提到過專注于農村金融的“翼龍貸”。小而美的定位可以幫助企業掙脫同質化的桎梏,獲取更多的市場和用戶。

  相對於這些垂直類的P2P平臺而言,陸金所、積木盒子、人人貸等大平臺則謀求綜合發展。企業通過佈局財富管理,逐步走向專業化、規範化的金融機構理財模式。陸金所日前推出理財平臺“人民公社”,積木盒子則宣佈旗下的“積木基金”開始代銷廣發基金鵬華基金財通基金等基金公司的120多只基金産品。

  中投顧問金融行業研究員霍肖樺表示,P2P平臺走向金融機構理財模式的具體呈現形式有:基金仲介(開展基金代理業務,通過售賣基金獲得佣金)、保險仲介(開展保險代理業務,通過售賣保險獲得佣金)、股權眾籌(開通股權眾籌渠道,為相關企業、項目做眾籌,獲得服務費用)。

  一名業內人士介紹説,目前經濟下行、借貸需求萎縮,如果平臺繼續做常規借貸,一方面市場需求縮減,平臺難以生存;另一方面平臺不可避免地會觸及資金池等政策風險。而轉型升級為基金仲介、股權眾籌、保險仲介等模式後,平臺就會回歸資訊仲介的屬性,因此,P2P平臺轉型升級是必然趨勢。

  同樣的,在這個資本“寒冬”來臨之際,也只有這兩類平臺可以博得投資人的青睞,獲得糧草,繼續生存下去。

  首先,專注垂直細分領域的平臺,結合自己變現靈活、可操作性強、富有差異性等特點,可以快速做大體量,在市場中脫穎而出,容易吸引投資人關注。P2P行業依靠信貸資産起家,但隨著多年的發展,優質信貸資産幾近枯竭。如今,各類金融資産或類金融資産紛紛登場,包括融資租賃、典當資産、小貸債權包、股票配資、首付貸、權益類産品、消費金融和供應鏈金融等等。優質、穩定的資産,將是P2P吸引客戶的利器,也是在投資商面前為自己加分的重要砝碼。

  經過殘酷的行業洗牌後,未來的P2P行業或許將呈現和電商、團購相似的局面——少數綜合類P2P“大鱷”佔據産業鏈的頂端,下面則是一群提供差異化服務的小平臺。

  網利金融CEO趙潤龍認為,P2P行業很快會有很多並購重組的案例發生。有資金實力的團隊將有條件、有機會並購或者投資、控股一些較小的平臺或者差異化的平臺,所以從現在起到明年上半年,整個行業將會掀起一波明顯的並購潮。

  在這個領域裏將延續著網際網路企業“強者恒強”的故事,大型企業獲得政府的認可支援和政策傾斜,擁有更良好的公信,隨之而來是充沛的資本和穩定的客戶;至於小平臺們,也能找到自己的生存法則,在特定的領域裏做到極致。

  無論如何,任何一種新生業態都會經歷成長的挫折和坎坷,在摸索中不斷前行和創新。人們期待在相關政府部門的指導下,P2P行業能夠少走一些彎路,少一些行業犧牲,以更好地釋放其內在價值,助力中國經濟的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