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係P2P被曝自融 大股東被列入異常名錄
- 發佈時間:2015-11-04 08:31:20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10月23日,網友“meoem”在網貸之家論壇爆料稱,貴州國資係P2P平臺“金安國有金融(慶豐貸)”(以下簡稱慶豐貸)項目涉嫌自融。其通過查詢工商資訊還發現,該平臺大股東已被列入異常經營名錄。
經查閱慶豐貸官網相關資訊,《中國經營報》記者發現平臺股東不僅與借款企業法人出現重疊,也與擔保公司股東有重合。
基於此,本報記者致電了慶豐貸。平臺外宣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針對股東重合的問題,實際上目前沒有任何一家平臺是完全不存在自融的情況,只是自融程度不同罷了;其次,監管層杜絕自融其本質是為了防止某些問題平臺卷款“跑路”。綜上,作為國資背景的慶豐貸,由於國資背書,平臺絕不會出現“跑路”,也就不會對投資者的資金安全構成威脅。
“即使是國資P2P平臺現在也不能讓人覺得百分百安全,指不定‘雷’就埋在裏面。”有投資者如是説。
借款方單一被疑自融,平臺人士承認拆標
爆料者表示,作為平臺法人股東之一的京平(北京)資本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平資本”),其工商資料顯示已經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此外,平臺項目借款企業基本上都是貴州雷山凱宏西江大酒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宏西江”)和貴州凱宏國際酒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宏國際”),而兩個借款企業中,前者是後者的全資子公司。加之,凱宏國際企業法人顯示為黔東南州凱宏資産運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凱宏資産”),與平臺法人股東出現重疊。因此,懷疑其存在自融情況,甚至懷疑借款標的真實性。
根據慶豐貸官網資訊顯示,平臺運營方貴州金安國有開發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州金安”)是貴州省唯一一家由黔東南州政府同意、黔東南州國資委批復成立的合法金融公司,旗下金融産品——慶豐貸是貴州省首家國資控股網際網路理財平臺。
資料顯示,貴州金安成立於2015年1月,註冊資金3000萬元,企業法人曾萬平。凱宏資産和京平資本是公司法人股東。通過工商資訊查詢,平臺法人股東之一的凱宏資産機關法人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即黔東南州國資委。另外,京平資本由於未依照《企業資訊公示暫行條例》第八條規定的期限公示年度報告,已於今年7月9日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昌平分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中。
對於被質疑存在自融情況,平臺外宣負責人表示,首先,零自融的平臺是絕對不存在的,只能説自融程度不同。其次,目前企業自融出現問題主要是民營企業,而監管層之所以杜絕自融,其本質也是為了防止問題平臺卷款“跑路”。實際上,所有的國有企業都是中國政府的企業,由於具備政府信用背書,絕不會存在民營企業“跑路”風險。因此,即使平臺存在自融的情況,也絕對不會對還款構成任何威脅。
借款企業主要以凱宏國際為主,且借款資金被拆分成若干個融資額為幾十萬元的小額標的。平臺外宣負責人表示,借款企業單一是由於平臺發展運營時間還不長。不過,目前公司已經在與多家借款企業接洽,相信後續會有更多不同借款企業出現。而將幾百萬的大額標拆分成若干個小標,則是為了迎合投資者的投資偏好。
實際上,不管是拆時間還是拆金額,抑或者是混合拆,一旦出現風險,資金實力雄厚的平臺也許可以在短期內進行墊付,但長期下去,也會導致資金枯竭容易造成擠兌危機。
值得注意的是,爆料人還透露,京平投資的股東之一謝青辰曾參與P2P問題平臺瑞盈貸逾期違約事件,致使投資者損失慘重。經查閱,記者在湘潭市市長信箱中看到瑞盈貸投資者的申訴書,其內容顯示,瑞盈貸也曾標榜其為“政府引導並參股,政府高度肯定”平臺。然而,就在今年3月4日,平臺正式向外宣佈經營出現困境,無力保證被借款人的本金和收益兌現,致使200戶被借款客戶共計近2000萬元投資款血本無歸。
在記者致電慶豐貸總經理歐陽力勝時,他承認,京平資本的股東謝青辰確實在今年3月份出了一些狀況,也有警方去公司進行調查取證。不過,此後謝青辰便離開了京平資本,目前公司的一切運營情況早已與其無任何關聯,近期也會將其從工商資料中撤掉。
平臺或涉關聯擔保,借款方與擔保方股東有重疊
以平臺上10月26日最新發佈的標的“慶豐寶(2015)B013期”為例,借款金額50萬元,項目期限6個月,借款資金用於凱宏西江的流動資金週轉,還款來源主要是公司經營收入。據工商資訊查詢,借款方凱宏西江是凱宏國際的全資子公司。隨後查閱凱宏國際的工商資料,顯示其企業法人是凱宏資産。
而在借款項目風控措施中顯示,項目由凱宏資産提供連帶責任擔保。顯而易見,項目借款企業股東與擔保方股東出現重疊部分。
對此,平臺外宣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關聯擔保的問題與自融問題的解釋相同。“所有央企都是中央企業,所有地方國有企業都屬於地方政府。關聯擔保問題,其實性質和自融相同,也是要看企業是民營還是國有。比如説,兩個國有企業A和B,A為B擔保和B為A擔保,實質上都是利用政府信用進行背書。”
不過,盈燦諮詢高級研究員張葉霞指出,目前網貸平臺關聯擔保現象屢見不鮮,其風險程度主要取決於借款人資金使用和擔保關聯方的關聯程度,總體而言,關聯擔保的風險仍比較大。投資者在面對類似平臺時,應當理性選擇。
各路資本紛紛跑步進場,而有著“國資”背景作為信用背書的平臺則更受投資者青睞。
然而,在經濟處下行之勢時,國資係P2P的風險也逐漸暴露。今年7月,北京金馬甲産權交易所旗下運營的國資係P2P平臺金寶會接連多個借款項目逾期和違約。
一位不具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在當前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調整加劇的大環境下,連銀行的壞賬率都在不斷地攀升。即使有國資背景作為信用背書的“國資係”P2P平臺也並非就是百分百安全,逾期、壞賬也隨時可能發生。況且,項目出現逾期、壞賬等情況由多重因素構成,比如平臺對項目的審核標準以及風控體系等。
“有的平臺在宣傳時,刻意誇大國資係的安全性,投資人在投資時要仔細衡量平臺項目類型,切不可盲目投資,因為即便是國資係參股平臺,壞賬出現時最終買單的可能還是投資者自己。”資深業內人士楊濤認為,從長遠來看,國資係可能由於受體制影響,在發展創新性、靈活性、積極性上遠不如一些民營性平臺,投資者在選P2P投資理財時,不應該看到國資係標簽就感性投資。
同時,盈燦諮詢研究員王方在《宣傳水分過大,國資平臺血統正宗與否得看清》文章中也提到,當前以“國資係”進行宣傳的網貸平臺越來越多,未來這種情形或將持續。不同的平臺其國資比例、結構和背景等都不盡相同,投資人在遇到“國資”平臺時,還需仔細甄選,認真判斷平臺宣傳中是否含有“水分”,切不可盲目輕信平臺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