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縮水最低降至4元 滴滴刷單“薅羊毛熱”降溫
- 發佈時間:2015-08-22 07:25:07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郭偉瑩
據刷單客透露,一個司機通過與刷單者合作,不用出車每個月也能獲得2萬元左右的收入,而職業刷單人最高月收入超過10萬元
刷單現象絕不僅僅只出現在電商行業,刷單客的存在也不僅僅只是電商平臺的痛點。隨著目前打車軟體的盛行,UBER、滴滴快的等公司為爭奪市場發放的高額補貼便吸引了一批刷單客,不少註冊司機通過刷空單來賺取補貼。據刷單客透露,通過與刷單者合作,一個司機不用出車每個月也能獲得2萬元左右的收入,而職業刷單人最高月收入超過10萬元。
不過近期薅滴滴羊毛的刷客們的生意恐怕不好做了。“最近開始實行智慧補貼,但説白了其實就是補貼減少了”,滴滴司機王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我每天上班的時候都會拉一次,補貼最高的時候差不多等於車費的兩倍,後來變成一倍,上周還是8元,前天已經只有4元了”。
事實上,不僅是滴滴,UBER、嘀嗒拼車、神州專車等打車軟體公司近期都已不同程度下調了補貼額度。對此,一位業內人士認為,補貼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刷單行為。“高額的補貼造成了打車市場的非理性化。實際上,補貼只是打車軟體培育市場的一個工具,是不可持續的。當市場成熟時補貼自然也會下降,這個行業也會趨向理性化。”
兩部手機便可刷單
本是為了搶佔市場、獎勵司機的高額補貼,成了刷單客眼中的搖錢樹。所謂的打車軟體刷單,也就是打車軟體的註冊司機通過造假刷取載客記錄賺取補貼,並沒有乘客實際乘坐。
如何刷單?“兩部手機就可以刷單”,滴滴順風車司機小樸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剛接觸刷單時,“前輩”教了他一個簡單的方法,一個手機註冊成司機,一個手機註冊成乘客。然後乘客賬號下單,司機賬號搶單。“支付車費就等於把錢從左口袋倒到右口袋,賺的就是補貼錢。不過兩部手機不能使用同一個WIFI網路,這樣很容易被滴滴後臺發現。”同時,小樸還加入了一個刷單的QQ群,開始與群裏其他司機相約“互刷”。
另一位滴滴順風車司機陸先生告訴記者,他在註冊成司機後也有刷單的行為。由於並不是職業刷單客,陸先生只是在每次從公司回家前,請他的同事下單,目的地選擇為陸先生的家。下單後陸先生迅速搶單,然後離開公司,而該同事不需要上車。當陸先生到家後就會給同事發微信告知其確認達到,後者支付車費後,陸先生再通過微信紅包將錢返還給同事。
對於補貼的額度,王先生告訴記者,“最高的時候差不多是車費的兩倍,比如車費是20元,司機一共能收到60元”。而小樸告訴記者,職業刷單客們大多“走量”,“除了每單有獎勵外,做滿一定的單數還有額外的獎勵”。以滴滴專車獎勵為例,按今年3月份滴滴定的獎勵規則,司機每天完成18單及以上,獎勵88元;28單及以上,獎勵188元;38單及以上,獎勵288元;48單及以上,獎勵388元。
由於每個賬號有補貼次數限制,所以在網路還産生了一個新的産業鏈——目前在淘寶上已有滴滴、UBER等的空白賬號售賣,每個賬號的單價在7元-20元不等,大部分店舖的月成交數量在300-600個之間。當《證券日報》記者昨日按銷量排序時,成交量最高的一家銷量已達1669件,而且全是好評。此外,小樸還告訴記者,目前還有代刷服務,只需要向代刷方提供司機賬號密碼,不用出車就可以賺取補貼,而代刷者只賺取一定佣金。
補貼獎勵不斷減少
對於刷單行為,滴滴則表現出“零容忍”。一旦發現刷單的賬號,滴滴給司機兩種選擇:一是解除與滴滴的合作關係,滴滴快的會如數退還之前司機賺取的車費、刷單罰款,但訂單補貼的部分將不予退回;二是繼續與滴滴合作,但要接受公司的封號和罰款決定。
另外,滴滴近期還對順風車涉嫌刷單用戶做封禁處理,表示在禁用期間內,車主餘額會顯示為零,系統會扣除作弊訂單收入,禁用期結束後餘額將恢復。系統判定為正常訂單的收入不會受到影響。“滴滴順風車歡迎和鼓勵車主與順路乘客拼車出行,以緩解城市交通壓力,但刷單行為明顯損害了這一願景的實現,因此對刷單行為高壓打擊是我們制定的基本政策之一,同時我們呼籲和鼓勵所有用戶遵守滴滴平臺的相關規則。”
UBER也不斷更新補貼規則來應對刷單客。據悉,小距離單過多、虛擬運作、搭乘同一司機兩次,同一個手機登錄不同賬號,都容易被封號。而且封號常以封手機串號的形式出現,一旦串號被封,無論手機登錄哪個賬號,賬號都會被封。
“最近明顯感覺到滴滴對刷單監察得更嚴了,而且補貼也有所下降”,小樸對《證券日報》記者説道,6月份順風車剛上線的時候每單補貼有30元,而7月份以來就不斷下調,目前已經不到10元。
事實上,不僅是滴滴,UBER、嘀嗒拼車、神州專車等打車軟體公司近期都已不同程度下調了補貼額度。對此,一位業內人士認為,補貼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刷單行為。“高額的補貼造成了打車市場的非理性化。實際上,補貼只是打車軟體培育市場的一個工具,是不可持續的。當市場成熟補貼自然也會下降,這個行業也會趨向理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