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6月央行將驗收頒發個人徵信牌照 市場規模達千億

  • 發佈時間:2015-05-22 07:40:14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重點摘要

  芝麻信用、騰訊徵信等8家機構經過近5個月的準備期後,近期接受了央行的“期中”檢查。業界預計,今年6月,央行或將驗收頒發個人徵信牌照。

  隨著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的高速發展,個人徵信體系的建設顯得極為迫切。今年1月5日,央行印發了《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8家機構做好個人徵信業務的準備工作,準備時間為六個月。眼下,8家機構經過近5個月的準備期後,近期接受了央行的“期中”檢查。業界預計,今年6月,央行或將驗收頒發個人徵信牌照。

  據新華網報道稱,央行圍繞組織架構、綜合業務、內控制度、技術支援四大方面輪流檢查8家機構,主要形式是現場查看和聽取彙報。

  這8家機構分別為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徵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徵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鵬元徵信有限公司、中誠信徵信有限公司、中智誠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華道徵信有限公司。其中,螞蟻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和騰訊旗下的“騰訊徵信”等網際網路企業尤其備受關注。

  螞蟻金服、騰訊等網際網路公司創新性得通過微網志、微信、朋友圈、粉絲、電商交易甚至QQ空間等來綜合判斷個人的信用風險。它們通過海量的線上數據分析,建立模型來判斷用戶的信用程度。

  儘管這些實時的用戶數據將極大地豐富傳統徵信,但這種大數據徵信體系還存在許多不足,能否被大眾及主流金融機構認可,仍有待時間的驗證。

  個人徵信試水

  作為螞蟻金服的子品牌,芝麻信用體系將包括芝麻分、芝麻認證、風險名單庫、芝麻信用報告、芝麻評級等一系列信用産品。芝麻信用分值的背後是芝麻信用對海量資訊數據的綜合處理與評估,涉及用戶的信用歷史、行為偏好、履約能力、身份特質和人脈關係五個維度。

  1月28日,“芝麻分”率先開始公測,芝麻信用隨後又在租車、租房、婚戀等多個領域商定了合作夥伴,並與國內近3000家酒店合作開展免押金入住服務。

  據螞蟻金服相關人士稱,在芝麻信用完成對接的企業中,既有神州租車、車紛享、微公交這樣的租車公司,也有百合網這樣的婚戀交友網站,還有小豬短租等新興租房網站。“芝麻信用目前還在嘗試,可能會將芝麻分引入簽證領域。”

  而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螞蟻微貸旗下的“花唄”已經接入芝麻信用。芝麻分600分以上的用戶,有機會申請“花唄”額度,在天貓和淘寶購物時,就能使用“花唄”付款。此外,螞蟻微貸不久前上線了借款平臺“借唄”, 通過“借唄”,芝麻信用用戶可以憑藉芝麻分申請相應額度的個人消費貸款。

  這8家機構中,芝麻信用和拉卡拉發起成立的“考拉徵信”進展最迅速,先後推出了國內個人信用評分“芝麻分”和“考拉分”。積累了10年跨行轉賬數據的拉卡拉,擁有海量用戶及大量的金融交易數據,並在此基礎上提供徵信服務。其在今年3月推出了“考拉分”,據悉,該信用體系還將對接國內的小貸公司和P2P公司。

  在徵信的基礎上,拉卡拉推出了信貸産品“替你還”。這是一款個人短期貸款産品,最短貸一週,最長四週。據拉卡拉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孫陶然稱,這款産品的貸款金額每天都在增長。

  “後續我們還會推出很多信貸産品,這些産品有幾個共同點。”孫陶然表示,“首先,它們都是基於我們的徵信模型,基於用戶的考拉信用分,作為我們是否發放貸款的依據。第二,所有交易都在網際網路上進行,所以我們最快的放款時間是15秒,慢的話可能十幾分鐘。第三,這些産品的客戶數量眾多,單筆金額比較小,但累計起來是非常巨大的量。這就是所謂的長尾理論,基於網際網路來為海量用戶提供高頻小額服務。”

  他透露,考拉徵信下一步還會推出新的産品,如果用戶的考拉分較高,到一些商戶消費時能享受打折。近日,考拉徵信還與中國科學院在北京成立了關注大數據徵信模型研究的實驗室,主要致力於徵信大數據建模與挖掘演算法、大數據技術以及大數據應用等方向的探索和創新。

  除了芝麻徵信與考拉徵信,騰訊也不甘落後。騰訊徵信已在QQ會員中展開內測,近期或將公測。據悉,騰訊徵信還研發了基於人臉識別技術的身份驗證的産品,這種“身份驗證+徵信評級”模式,可以搭建一個基於實名賬戶的網際網路用戶線上IP。

  大數據的“兩面”

  眼下,社交網路、電商交易、朋友圈、聊天記錄等各種數據的採集分析已經成為一些網路借貸業務常用的信用分析手段,也形成了大數據徵信的基礎。

  “每家徵信機構的自有數據都各有特色,加上外部數據的整合,最後看的是各家數據的廣度和厚度。”拉卡拉集團高級副總裁兼考拉徵信總裁李廣雨稱,“數據源越多,廣度和厚度越大,理論上講,徵信模型就越準。如果數據只有一個厚度,即只有單一數據(如網上交易數據),嚴格來説建模都有問題。”在他看來,這8家機構都有一部分自有數據,但外部數據不足。

  在此基礎上,雖然大數據分析可以很好地補充傳統徵信的欠缺,但不少業內人士指出,大數據徵信並不能完全代替傳統徵信,現階段,大數據的分析結果很難被主流的金融機構引用。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的“大數據徵信”,其宣傳效果大於其所能起到的實際作用。畢竟,現在網路平臺上積累的數據雖然多,但很“碎”,有價值的並不多;其次,目前能對數據進行深入理解分析,發現有價值的資訊並將其轉變為“洞察力”的人才非常緊缺;第三,大數據徵信眼下只能針對特定人群和特定服務,譬如對年輕人進行小額消費貸款。

  一位P2P公司高管向記者表示,當前一些網際網路機構掌握的用戶資訊比較邊緣化,諸如那些瀏覽行為、聊天記錄、線上時長等,都是非主流的數據。這些數據在網路行銷推廣方面會比較有效,但這些數據對金融信用的驗證則不那麼有用。

  這意味著,大數據徵信要真正發展起來,尚需時日。事實上,此次央行對8家機構進行檢查時,8家機構相比于年初均有提高。但由於從業時間及業務基礎不同,各家機構“成績”差別很大。

  “央行驗收的內容裏其實就包括系統安全、數據庫安全、網路安全、內控制度、業務規範、業務合規性等等,這也是央行徵信管理部門對我們這些機構重點監管的範圍。”李廣雨透露。

  目前,除了央行的徵信系統之外,開展個人徵信業務的第三方機構基本只有上海資信、深圳鵬元和北京安融惠眾幾家。根據央行發佈報告,截至2012年底,個人徵信僅佔徵信市場很小份額,規模近2億元左右。而據專家預計,國內徵信規模起碼在幾千億元以上。正因為此,儘管牌照尚未正式下發,但各家機構間的競爭已日益激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