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重組調查:歷史包袱重 難吸引新客戶
- 發佈時間:2015-05-18 07:07:38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如火如荼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永遠不缺熱點,從此前讓人耳熟能詳的P2P,到近期有A股上市公司改名“匹凸匹”,網貸行業總會不時出現新的新聞事件吸引外界眼球。
隨著時間推移,此前的熱點平台中會有不少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但那些遭遇陷阱的投資人,卻始終在關注著這些平臺的最新進展。據了解,出了問題的平臺,有的正在走司法途徑尋找解決之道,有的則選擇重組等方式進行還債。本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將重點關注曾曝出問題的一些平臺的後續進展。
《《《
樣本平臺
重組平臺臨考:新盛融試運營不樂觀 寶籌網多為老客戶
面對兌付難題,一些P2P平臺選擇以重組的方式解決問題。那麼,這種方式效果如何呢?對此,《每日經濟新聞》對新盛融和寶籌網兩家重組平臺展開了調研。
近日,記者注意到,已經在3月末重新上線的新盛融平臺網站出現無法打開的情況。此外,有投資人表示,廣州志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盛融線上運營方)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已被刑事立案。而其負責人也坦言,新平臺試運營期間的成交狀況確實不太樂觀。
與此同時,去年12月開始運營的寶籌網,目前的總成交額大概有3000多萬,投資者以老客戶為主。
新盛融:網站備案將完成
盛融線上提現困難的問題在春節期間被曝光後,業界對其最新進展一直比較關注。此前曾經傳出平臺將和好又貸重組的消息,但最終好又貸並未參與其重組。3月30日,新盛融平臺運用原來盛融線上的網站域名上線。
從此前上線的新盛融來看,其經營狀況或難言樂觀。由於最近幾日新盛融的官網已經無法打開,所以無法確定該平臺的具體資訊及經營情況。不過根據此前媒體曝光的資訊,3月30日新盛融完成了第一筆借款,年化利率為21.5%,另加投標獎勵0.5%;共有6個投資人投標,平均投資金額為2500元,滿標時間約為9.5小時。此外,新盛融平臺上線近一個月只有50多個借款人,成交量並不高。
盛融線上投資人代表、新盛融平臺負責人劉先生也承認,試運營期間平臺的成交狀況確實不太好。他表示,由於平臺初上線,平臺的股東關係複雜,同時還在做與原來的盛融線上平臺的梳理以及人員的配備等,相關的手續和程式也還沒有完全到位,所以未能完全放開手去做。
據劉先生介紹,此次債轉股的原投資人可能有400多人,涉及資金大概為1億多。他進一步表示,平臺最近正在完善一些新的設備及證照的辦理,新網站的備案也將完成,同時也會引進新的管理團隊,正式開展業務。此外,目前平臺打不開是技術問題,搶修幾天就可以完成,而且新的網站域名也將申請下來。
寶籌網:新標利率多超18%
去年12月17日,渝商創投宣佈經由投資人債轉股完成股改的新渝商(即寶籌網)正式開始運營。根據其官網資料,截至5月16日,該平臺待收本息為776萬元。
寶籌網副總經理徐真表示,新平臺上線到現在(5月15日),總的成交額大概有3000多萬,但是裏面有的是凈值標,而且有的是到期還本付息。到目前為止,平臺待收金額為700多萬。
記者在寶籌網官網看到,目前該平臺每日所發的標並不多,並且大多數期限不長。比如5月16日總共發了3個標,金額共23萬元。即使如此,滿標速度也不快,5月16日上午9點半所發的3個標,截至當日19:00,1個月期限、借款3萬元的標投了50%;期限為12個月的10萬元借款項目投了22.88%;另外一個借款期限為3個月,借款金額為10萬元的標,投標進度仍然為0%。
從項目利率上看,新平臺給出的利率比較高,大部分的標給出的年化利率都在18%以上,還有一定的投標獎勵,比如上述12個月期限的標,給出的年化利率是24%,另外還有1.3%的投標獎勵。
徐真表示,現在平臺上的客戶,大部分都是老投資人,新的投資人雖然有,但是並不多,所以平臺除了一定的運營費用以外,其餘的收益都給了投資人。目前,平臺主要是做車貸業務,在風控方面非常嚴格,並且將平臺做到透明。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平臺也在慢慢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同時也在對以前的借款逾期項目通過司法程式等各種手段進行催收。
徐真進一步表示,雖然目前平臺的交易量並不能算好,但是作為一個重組來的平臺,能夠慢慢將平臺做起來,已經算是不錯的了。平臺目前不求做大,主要是穩當地把公司運作好,讓公司可以運營下去。
業內不看好重組平臺
在業內人士看來,由問題平臺重組而來的新平臺將面臨不少問題。
棕櫚樹CEO洪自華表示,問題平臺重組的話其實是很難再做大的。他認為,這類平臺聲譽已經受損,很難再吸引到投資者—平臺此前出現問題,要不就是放款項目損失了,收不回來;要不就是平臺自融或者揮霍掉了,原平臺的資金能收回來的不多,而新平臺受原平臺名聲所累,也很難吸引新的投資者。
事實上,對於這種困難,重組平臺也有一定認知。徐真就坦言,平臺重組後的成交額確實算不上高,而且吸引新投資者也很難,但是總要慢慢地運營下去才能解決問題。
負責新盛融的劉先生也表示,因為新平臺是老平臺的重組,這方面(吸引投資者)肯定是非常受影響的,但是這個現實也不能回避,只能自己不斷努力,盡力將平臺做好,盡力來償還投資人的損失。
《《《
追討方式一
資金追討途徑少 投資人無奈接受平臺重組
在重組平臺方面,業內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問題平臺重組後的新平臺要想做起來困難重重。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仍有許多問題平臺最終選擇以重組的方式解決問題,並且獲得投資者支援得以重組成功。那麼,平臺選擇這種方式的理由是什麼呢?投資者為什麼最終會接受這種方案呢?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投資者目前追討途徑較少。一般投資人能夠收回(資金)的話,肯定是不願意去接受轉股重組的,最後接受(重組)方案基本都是迫於無奈。
平臺重組多用債轉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問題平臺在最終選擇重組的時候,較多采用的是“債轉股”方案。即以投資人此前的資金轉作股本入股該平臺或者新成立的平臺,投資人從債權人變成股權人。如果(新)平臺盈利或上市,又或者有新人入股,之前的投資人就可以從中獲利。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大部分投資者應該是不會心甘情願接受債轉股方案的。畢竟這樣通常要經歷一個比較長的週期,並且最後能不能真的收回資金也存在不確定性。
事實上,即使是已經進行債轉股的投資人也不是特別認同債轉股方案。盛融線上的一位投資者吳先生(化名)表示,他並不認同債轉股的重組,“有很多方案,但是感覺沒有一個靠譜的。”另外,重組後的平臺叫新盛融的話,就要借用盛融線上的名氣、資産以及各種資源,但是原來的盛融名氣已經那樣了,誰會去投資?
盛融線上另一位投資人也表示,平臺出事之後各種資訊都出來了,但是作為普通投資人,有些看不懂,也沒有參加平臺的債轉股方案。
新盛融負責人劉先生本來是投資委員會(盛融線上出現問題後組建)負責人,他表示,願意接受重組方案也是無奈之舉。盛融原來是一家輕資産公司,投資者就是直接讓其還錢他也還不了,沒有辦法,所以只能選擇重組。
劉先生同時表示,事實上,投資者人數眾多,意見確實比較難統一。此前預計可能會有近2億資金債轉股,但最終只有1億多的資金債轉股,涉及人數大概有400多人。
業內:轉股價值並不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目前的網際網路金融如火如荼,但是行業競爭也在不斷加劇。此前就有人預計,未來90%以上的P2P平臺或許會倒閉。網貸之家此前發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3月新出現的問題平臺達56家;2015年一季度新增問題平臺183家,是去年同期的6.8倍。
棕櫚樹CEO洪自華表示,如果平臺重組,投資人債轉股,就是從債權人變成了股東,以後的收益就要看平臺的經營情況如何。但是一個平臺出了問題,要不就是已經沒錢了,要不就是平臺自身有問題。無論哪種情況,平臺已經沒有什麼價值了,即使轉股也沒有太大的價值。
實際上,從此前新盛融試運營期間和寶籌網的運營情況來看,重組的平臺想要做大規模仍然很艱難。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如果投資人已經沒有其他方式收回資金的話,很多將不得不最終接受重組方案。
《《《
追討方式二
司法追欠案例漸增業內:追回一點是一點
目前來看,如果P2P平臺無力兌付投資人資金,投資人可以選擇的追討方法並不多。除了接受重組方案以外,還有一些投資者選擇向警方報案,走法律途徑解決問題。雖然此前出現過的案例,最終投資人也較少能夠全部拿回資金。但相關案例正在逐漸增多。
對此,棕櫚樹CEO洪自華表示,這種情況其實也很正常,平臺出現問題肯定是有很大一部分資金已經損失掉了,投資人能夠拿回一部分總比全部都損失掉要好。
走法律途徑程式較複雜
以此前曾廣受關注的東方創投案為例。根據當時法院的判決書,東方創投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金額雖為人民幣1.27億元,但截至2013年10月31日止,投資人已提現金額為人民幣7471.96萬元,該提現金額折抵本金後,投資參與人實際未歸還本金為人民幣5250.32萬元。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根據上述判決書,最終凍結的資金也就2500萬元左右,只有投資人未歸還本金的一半。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情況其實也很正常,因為P2P平臺出現問題,肯定是資金已經出現損失了,要不就是填補以前的窟窿了,這些都是很難再追回的。已經出現問題了,投資人有損失也是難免的。“平臺跑路涉案人員多,投資者分散,很難取證,公安機關立案也比較困難。或者從平臺跑路到批捕涉案人員,主要財産已被轉移或揮霍,投資者的資金返還變得遙遙無期。”網際網路金融研究機構棕櫚樹在發佈的報告中指出,“而且很多小額投資者由於跨地域等原因,維權費用比投資金額大。同時,平臺跑路案件的法律定性難。”
除此之外,走法律途徑所要經歷的時間比較久,程式比較複雜。比如此前的東方創投案,東方創投成立於2013年6月,2013年10月停止提現。同年11月,東方創投相關負責人自首。2014年7月,該案件宣判。而此前的優易網在2012年即被警方立案,但是直到2014年10月才開庭。
不過,在洪自華看來,雖然走法律途徑耗時較長,但是對於很多投資人來説,能追回一部分是一部分,所以在無法解決問題時還是要採取(法律)措施。
相關立案逐漸增多
實際上,隨著此前問題平臺司法判例的出現,有很多投資人開始選擇走法律途徑來解決問題,而公安機關對問題平臺的打擊也越發嚴厲。
在4月底召開的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的發佈會上,公安部經偵局副局長張景利表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公安機關已對約70個P2P平臺立案偵查,涉案金額約60億元。”
事實上,在很多平臺出現兌付問題後,投資人因為地域分散且資金量各不相同,意見通常很難統一。通常會有一部分投資人一開始便傾向於報警,通過司法途徑來追回資金。但更多投資人,尤其是資金量較大的投資人則更寄望于平臺能夠通過各種方式持續運作下去。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甚至還有這樣的個案:警方介入控制平臺負責人後,有部分投資人會將其“保”出來,以期能夠通過平臺負責人追回資金。
在業內人士看來,案件的宣判和公安機關的打擊或許能夠給一些平臺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讓他們能夠合規經營。不過,這些很多還是事後的一些處理方法,投資人最需要注意的還是投資的時候要認真判斷,看哪些平臺能夠投資,挑選安全一些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