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6家P2P企業掛牌前海股權交易中心

  • 發佈時間:2015-01-29 05:31:54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鄧翔  責任編輯:胡愛善

  P2P行業經過一段時間野蠻發展後,開始謀求分享資本市場的盛宴。自去年以來,越來越多的P2P平臺開始扎堆赴股交中心掛牌。據網貸中心網站27日發佈的最新數據,截至目前,國內至少有28家P2P網貸公司在各地方股交中心(所)掛牌,其中有6家是深圳本土的P2P平臺。

  這6家本土機構均在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分別是紅嶺創投、信融財富、工商貸、每天美貸、錢貸網和富壹代。P2P平臺掛牌股交中心是為融資和上市做準備,還是有其他什麼考慮?股交中心能否精準識別“問題平臺”並通過機制有效遮罩風險?這也成為很多投資人關心的問題。

  行業動態

  P2P企業熱衷掛牌股權交易中心

  網貸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初,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浙江股權交易中心、廣州股權交易中心和前海股權交易中心,共受理了國內28家P2P企業掛牌。其中,上海股交中心共掛牌企業19家,數量最多;其次是前海股權交易中心,共6家,均來自深圳本地的P2P企業。

  據了解,地方股權交易中心主要是為特定區域內達不到上市要求的企業提供股權、債券的轉讓和融資服務的私募市場。如果把上交所和深交所比喻成證券交易的“正規軍”,那麼新三板就是正規軍的“預科班”,而地方性股權交易中心則被一些人認為是“預科班的預備隊”,相當於“四板”。

  由於新三板和“四板”均屬場外交易市場,對企業資質要求要低很多。按照證監會對上市企業的資質要求,國內的P2P公司在達不到上市“門檻”的情況下,則只能退而求其次,通過掛牌新三板或地方股權交易中心,敲響資本市場的大門,在未來條件成熟時也不排除通過“轉板”上市。

  “股交中心的門檻普遍較低,部分區域股交中心既不要求股改,對資訊披露也不強求,Q板僅10萬元即可掛牌成功。”一名業內人士説。所謂Q板,就是上海股權交易中心在2013年針對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困難推出的股權報價系統。掛牌企業可以通過該平臺定向增資擴股或參與發行私募債等模式進行融資。

  但上述人士也表示,和證券交易所相比,區域性股交中心的掛牌門檻相對較低,且P2P平臺對自身估值普遍較高,使得其難以達到企業期望。另外,場外交易市場(新三板、“四板”)的另一個缺憾在於流動性比較差,交易不活躍,這些問題都導致掛牌行為本身對於企業融資意義並不大。

  “P2P公司之所以很熱衷在地方股交中心掛牌,主要是為增信和擴大品牌影響,而融資倒是很次要的目的。”深圳市人人聚財金融資訊服務公司CEO許建文表示,在過去一段時間,P2P行業在快速擴張的同時,也在頻頻上演兌付危機,各地P2P企業幾乎都出現了涉嫌非法集資的“跑路”事件。

  以深圳為例,據金融監管部門的不完全統計,去年深圳有20多家P2P平臺跑路。另外,虛假金融標的和欺詐行為以及網貸平臺後臺管控不強倒逼關停等案例也是層出不窮。“作為一個新生行業,國內對P2P企業的監管規範還不夠完善,企業在自律的同時,也希望通過其他渠道增加信譽度,掛牌就成了一個選擇。”

  “企業掛牌之後往往給人一個印象,説明這個P2P企業的資質可靠,運作良好;另外,企業也希望投資者看到,該平臺具有借助資本市場做大做強的實力和信心。”許建文説,在掛牌的企業中,也有一些此前不太著名的P2P網站,他們可以借助掛牌做足文章,以此擴大平臺的影響力。

  業內提醒

  不宜通過是否掛牌判斷平臺安全性

  P2P企業掛牌後是否等於有了一張“信譽證書”?所掛牌的股交中心又能否精準識別“問題平臺”並通過機制有效遮罩風險呢?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目前都很難做到。因此建議投資者不能誇大“掛牌”的作用,更多的還是要從平臺經營和業務規範的角度判斷平臺是否可靠。

  記者了解到,區域股權交易中心對於掛牌企業有一定的要求,但沒有十分嚴格的門檻。以上海股交中心為例,基本門檻只需要滿足:公司設立滿1年;股本總額、凈資産均不少於1000萬元;近兩個會計年度凈利潤為正值;近1年稅後凈利潤不少於300萬元這4項要求。“很多P2P公司都能夠滿足這些要求。”

  在審核程式上則實行備案制,只需要推薦人推薦,推薦人終身督導,由上海股交中心監管即可。業內人士介紹説,其他地方的區域性股交中心,掛牌條件大體類似,並不像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和新三板那樣有統一的資質審核要求,在經營風險的認定方面,也沒有特別行之有效的鑒別辦法。

  而據記者了解,此前掛牌股交所的P2P企業,也有一些發生過問題。2013年11月在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的深圳P2P企業“每天美貸”,在今年1月8日就無奈發出了“限制提現”的公告,其理由是“借款存在時間上的錯配,受年關行業形勢影響,行業整體資金緊張,目前平台資金回籠趨緊”。

  資深評論人羿飛建議,投資者不要誇大掛牌可以起到的作用,要留意一些P2P企業直接以“掛牌上市”的提法蓄意誤導,“更多的還是要從平臺經營和業務規範的角度判斷平臺是否可靠,而不是僅僅關注股權結構及掛牌情況”。

  記者採訪了解到,儘管在股交中心掛牌並非真正意義上的“上市”,也難以解決企業擴大融資的需求,但不少本地的P2P企業依然對未來的上市充滿了信心。尤其是近期全球最大P2P平臺LendingClub已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成了全球首個上市的P2P平臺,更是讓整個行業信心滿滿。

  針對P2P企業上市,有分析人士指出,雖然目前這個行業頗得資本青睞,企業暫時不缺錢,盈利能力和發展預期良好。但是上市之後,則可以籌集到更多的資金,進而擴大規模;同時也可以很大提升知名度和改善公司治理結構,只是目前的政策條件、行業發展程度都還很不成熟,上市過程註定不會一帆風順。

  2014年底,陸金所據傳引入戰略投資者摩根士丹利,估值達100億美元,大摩持股比例5%—10%,成為國內首家公開尋求海外IPO的P2P平臺。深圳的紅嶺創投、拍拍貸、91金融等P2P平臺,也傳出籌備上市的消息。潛在的財富效應,進一步激勵了國內P2P行業的創業、創新。

  在許建文看來,相比于區域性股交中心,新三板對P2P的誘惑力更大。具體來説,新三板資訊披露制度參照主機板,通過新三板上市可加強公司自身治理結構的規範性,為上市做好預演。“新三板是一個更規範、更透明的市場,對企業的合法合規性要求更高,今後從新三板走向真正意義上的資本市場也更便捷。”

  ■相關新聞

  “跑路”風險將貫穿全年

  在上週末舉辦的“2015深圳前海網際網路金融高峰論壇”上,網際網路金融千人會、網貸精選聯合發佈了一份《2015年P2P行業十大趨勢分析》報告,該報告指出,2014年全國近30家P2P平臺獲得融資,估值不斷創新高。

  2014年資本佈局P2P掀起高潮,投資金額連創新高。業內人士就此推斷,今年資本熱情不會消退,新興平臺、已獲得投資的平臺,都會陸續融資。這也是資本佈局P2P的最後機會。同時,P2P平臺自身的融資需求也將更加強烈。

  多家P2P平臺獲融資行業或存在一定泡沫

  據了解,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P2P行業近年來特別受風投青睞,成為資本競相入駐的一個細分行業。2014年,全國約30家新興平臺(部分上線不足一年)獲得A輪融資。以翼龍貸為例,據傳言,其已獲得聯想控股高達9億元的投資,刷新了2014年初人人貸的融資紀錄。

  “資本市場偏好有前景的新興行業,傳統金融資産規模達到百萬億級,網際網路金融切中海量用戶理財服務的痛點,未來市場想像空間大。”該報告還指出,根據2014年的融資案例,行業領跑者成為資本競相爭奪的對象,估值普遍較高。

  去年9月,積木盒子宣佈完成B輪融資,金額達到3719萬美元,按照行業慣例推算,積木盒子估值約在1.8595億美元—3.719億美元之間;有利網B輪融資達5000萬美元,照此計算,估值約在2.5億—5億美元之間。另有分析指,人人貸公司估值在6.5億—26億美元的區間。

  “對比Lending Club上市當天85億美元的市值,國內P2P平臺的估值想像空間十分廣闊。”報告中説,但是鋻於國內P2P行業良莠不齊,相當部分公司模式雷同,且風控體系薄弱,加之制度環境存在不確定性,政策的風險不可小覷,資本涌入的同時,行業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

  徵信業繼續受資本熱捧P2P平臺加速IPO計劃

  針對2015年的形勢研判,研究人士指出,今年,PE、VC和産業資本仍將持續投資領跑的P2P平臺。與此同時,還將圍繞P2P産業鏈的上下游進行投資,比如信用管理、IT服務、網際網路諮詢服務等細分業務;在垂直的P2P領域,産業鏈金融、消費金融有望成為投資的重點。

  據了解,2015年1月,央行宣佈8家個人徵信公司進入籌備期。作為行業重要的基礎設施,徵信行業的發展、全國徵信體系的完善,對網際網路金融的健康、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由於2014年,徵信已經被資本市場高度關注,專家就此判斷,2015年,徵信有望繼續成為資本追逐的熱點。

  該分析報告還指出,目前,各大P2P平臺的資金主要用於風控、行銷、IT等板塊,這幾大業務一旦缺乏資本支撐,平臺將難以為繼。而網際網路的玩法是先虧損做大平臺,獲得市場份額後,再尋找利潤。這意味著,2015年,隨著市場競爭更加劇烈,P2P平臺自身的融資需求也將非常強烈。

  在獲得融資之後,國內P2P企業可能會加快IPO進程。“Lending Club上市是行業發展的里程碑事件,為國內P2P平臺帶來了較強的示範效應,提振了P2P市場的整體士氣,諸多P2P平臺加速IPO計劃。”該報告指出。

  高收益“退燒”或持續不合規平臺或大量倒閉

  提到P2P,風控是個繞不開的話題,該報告預測:2015年,P2P行業整體經營風險將居高不下,逾期、跑路等現象持續蔓延,行業洗牌加速。和2014年P2P風險爆發集中在某些時點不同,今年“跑路”及相關風險問題可能貫穿全年。

  一是因為宏觀經濟形勢並不樂觀,直接影響中小企業的經營現狀,向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以及提供個人信用貸款的P2P平臺可能首當其衝;二是監管政策即將落地,大量不合規的平臺面臨清理整頓的風險,可能引發逾期、倒閉。

  此外,純粹以高收益率攬客的模式將難以為繼,同質化程度較高的平臺可能出現整合兼併;並且大量P2P融資項目的借款期在6—12個月,去年積累的大量存量將在今年需要兌付,使得今年成為考驗“風控關”的一年。

  不過,該報告指出,在P2P行業排名靠前的平臺仍有望保持領跑地位,對大部分P2P平臺來説,只有深耕細分領域,才有生存發展的空間。尤其是具有人才、資源、專業能力等優勢的新興平臺,借助創新,依然有望找到市場機會。

  另據預測,今年P2P平臺總量有望繼續增長,但高收益“退燒”的現象也將持續,隨著普通投資者的風險意識提高,回報預期正趨於理性。不過,相比存款、貨幣型資金等産品,P2P在未來仍有投資吸引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