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網際網路金融 > 意見領袖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金融:“大而全”還是“小而美”?

  • 發佈時間:2014-12-26 08:55:4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網際網路金融並非一定服務小微企業,在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同樣會出現“巨無霸”和“小微機構”的並立。但在我國,基於金融體系的“高大上”仍居於主流,小微企業、居民金融需求仍難以得到有效滿足的現實,更需要網際網路金融走“小而美”之路。小微領域是最典型的普惠金融,恰是我國金融體系的最大短板。

  網際網路金融火爆改變了我國金融格局,也引發了種種“審美疲勞”,當下政策層、業界和學界對其認識已逐漸趨於理性。無論過分誇大網際網路金融對現有金融體系的顛覆作用,還是因為頻頻發生的P2P網貸平臺“跑路”事件而對各種相關創新“一棍子打死”,都不符合網際網路資訊技術發展與金融結構變遷所帶來的新趨勢與新需求。

  討論網際網路金融,先得厘清幾個基本問題。

  要弄清網際網路金融的概念,還需回到金融或金融體系的內涵上來。黃達教授在《金融學大辭典》中提出的概念相對比較清晰,即“金融體系包括一些基本要素:制度、機構、工具、市場和調控機制。”根據這一定義的思路,則可看到,網際網路金融體現在網際網路對於金融制度、金融機構、金融工具、金融市場和調控機制所産生的影響與改變。在這些影響中,有些僅僅是網際網路的存在使得金融體系需要為之服務或做出改變(如由於網際網路推動商業活動而帶來的融資與支付需求數量與特徵的改變),有些則是網際網路直接構成了金融運營的一個部分(如基於網際網路進行的支付與P2P融資)。在現實中,網際網路金融應該更多地指後一方面。

  從嚴格意義上説,網際網路金融中的“網際網路”概念也需厘清,如銀行運營的網路化(包括銀行間的支付清算系統),其依託的是內部網,與網際網路的開放性有所不同。所以,網際網路金融與“電子金融”或“網路金融”固然有歷史淵源,但卻有所區別。

  貨幣經濟學研究的核心是各種貨幣功能,而金融經濟學則研究現代金融的支付清算、資金與資源配置、風險管理、資訊管理等功能。網際網路資訊技術的發展,不同程度地衝擊了這些功能,進而對組織架構、産品服務、效率與安全都有深遠影響。就此而言,當前值得研究和關注的最重要的網際網路金融形式,是網際網路貨幣、網際網路支付、網際網路資金配置、網際網路金融風險管理和網際網路金融資訊管理。

  網際網路使電子貨幣逐漸演變出虛擬貨幣形式,進而深刻影響貨幣概念及流通;從資金配置來看,基於網際網路的低成本金融創新和應用,抵消了主流金融機構在資金規模和網點上的優勢,促使傳統金融組織不斷採用新技術來改善服務渠道;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使現代支付清算體系的效率不斷提高,以非金融機構支付為代表的零售支付漸漸融入了人們的生活;網際網路金融模式下的風險對衝需求下降,對信用風險的控制加強,單個主體的風險更易被分散,衍生品不再成為主流;網際網路環境下的電子商務、社交網路等,能發掘和集聚全新的資訊資訊,有助於促進金融市場各類價格的發現與均衡。

  雖然網際網路全面影響了金融體系與金融運作,但在迄今為止的各國實踐中,現有的某些完全創新型的網際網路金融模式,仍然還主要起功能補充的作用。另外,我國網際網路金融發展動因,除了技術層面的因素,還多了制度層面的推力。之所以要認清這些,是因為技術因素促成的網際網路金融創新,往往在中長期具有生命力;而制度層面因素引發的網際網路金融創新,則許多是經濟金融市場化改革過渡期的中短期現象。

  如果順著“缺什麼補什麼”的思路,來討論網際網路金融在我國的功能作用,找出當前中國金融體系中的“短板”,這就是通常所説的“小微金融服務”領域。

  目前,以P2P網貸平臺為例,在“做大做強”的傳統企業與金融文化影響下,我國許多網際網路金融組織也走上了“求大”之路,這既是因為網際網路金融領域擁有相對模糊而寬鬆的監管與制度環境,也是因為網際網路金融組織期望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先機,更希望在市場規則明確下獲得“大而不倒”的地位。

  從本質上看,網際網路金融模式具有分散化、去中心化的特點,並且能通過特有的資訊優勢發掘,更好地為“小微客戶”提供服務,但客觀上説,網際網路金融並非一定是服務小微企業的。在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同樣會出現“巨無霸”和“小微機構”的並立。鋻於個人借貸或投資者發揮的作用逐漸變弱,而包括對衝基金和銀行在內的大型機構則逐漸成為遊戲主角。國外一些典型的大型P2P網貸平臺都在逐漸考慮放棄“PEER”的提法。

  例如,美國最大市場貸款平臺貸款俱樂部總裁Renaud Laplanche曾建議將行業名稱改為“市場貸款”。《紐約時報》此前借用了第二大貸款平臺Prosper Marketplace總裁對該行業的另一説法——“線上消費者金融”。

  但在我國,金融體系的“高大上”仍居於主流,而小微企業、居民金融需求仍難以得到有效滿足,所以,我們其實並不需要網際網路金融帶來更多“大而全”的平臺,而更需要“小而美”。小微領域是最典型的普惠金融,也是我國金融體系的最大短板;恰恰我國的技術創新最缺少自下而上的“草根創新”,而草根企業和個人的創新,又最需多元化的小微金融支援;隨著産業升級與經濟結構優化,與大工業、大企業相應的金融體系已不適應需要,先進製造業和服務業變得愈加重要,而小企業將來逐漸成為解決就業的主體,這尤其需要包括融資、投資、支付、風險管理等在內的小微金融服務,成為與經濟轉型相配套的新型金融體系的核心。

  由此來看,以P2P網貸為代表的網際網路資金配置模式,在我國當前的真正價值,還在於“微融資”和“微財富管理”。如果過於尋求做大,必然帶來更高的潛在風險,還需要有更嚴格的市場準入與運營監管,因為其業務特徵逐漸與現有持牌的類銀行組織接近。另一方面,支付和信用資訊環境都是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對此,網際網路對於零售支付創新的巨大推動作用,深刻改變著個人的消費行為與習慣;源於網際網路和大數據的資訊處理與信用發掘技術,能為整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奠定“草根”基礎,這些同樣也是重要的網際網路“微金融”創新。

  可以預期,未來隨著制度環境的完善,我國的網際網路金融組織發展也會出現某些“巨無霸”,但不管大還是小,在將來較長一段時期內,服務小微企業和個人仍會是我國網際網路金融獨擅勝場的舞臺。(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研究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