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金融危機不是兜底這麼簡單
- 發佈時間:2014-12-25 02:52:19 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畢曉娟
最近一週,對於上線不到一年的新浪微財富平臺來説,並不好過。
12月13日,深圳一家票據理財平台中匯線上發佈公告,就“未能提現”向投資人道歉,事件被曝將引起超過三千名投資者逾2.6億元本息無法取回。第二天,新浪微財富公告,預估中匯線上事件“有可能影響到通過微財富平臺投資中匯線上産品的用戶”。
事件發生之後,微財富一再表示平臺一切運營工作正常,到期産品均正常兌付,新的産品發佈工作也不受影響。
微財富不是第一個遇到兌付危機的平臺,今年8月,老牌P2P企業紅嶺創投曝出億元壞賬,對於壞賬,紅嶺創投平臺採用7000萬風險準備金、5000萬自有資金墊付此單全部到期借款。
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魚龍混雜,相信很多投資者選擇新浪微財富平臺正是看中了其股東新浪的背景,而微財富平臺在篩選項目的時候,也應當對得起這個金字招牌。首先,微財富平臺向客戶提供網際網路化的行銷和産品管理的通道,自然應該做好合作方項目的資訊審核和流程管理,公開透明和如實宣傳就非常重要,平臺應該確保投資者明確知情投資標的和項目來源,更應該對於合作方的背景和信用進行嚴格審查。
網際網路金融在方便廣大投資者的同時,行業低門檻也帶來了諸多問題,一些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將主要的精力和金錢放在了如何增信方面,宣傳的成本甚至超過了風控的成本,為了讓投資者相信平臺、願意掏錢,不少網貸公司最大的成本投入變成了廣告費。
現在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的産品收益普遍高於銀行理財,然而很多平臺卻承諾高收益低風險,這顯然是不符合常理的,也必然會在慢慢透支沒有原則的擔保和承諾的實際公信力。從某種程度上説,微財富其實也算是半個受害者,在現有信用體系之下,很多真實資訊和項目情況只有資源提供方才掌控,如果沒有專業的金融和信貸管理經驗,平臺本身就難以承擔起這個市場化風險和收益的匹配能力。
新浪微財富事件尚未平息,然而帶給投資者的教育和市場的思考卻不能不被正視,對於投資者來説,理性投資和良好的風險意識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而對於平臺來説,提高風控能力並努力降低投資者的投資風險才能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