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收藏唐卡需警惕買到唐卡畫(2)

  • 發佈時間:2015-11-09 09:26:20  來源:人民網  作者:戴曼曼 何澤茹  責任編輯:畢曉娟

  原標題:收藏唐卡需警惕買到唐卡畫

  明永樂禦制紅閻魔敵刺繡唐卡,在2014年秋拍會上拍出了3.48億港幣

清乾隆,宗喀巴大師一生的故事唐卡(十五張),2006年成交價1815萬元

  清乾隆,宗喀巴大師一生的故事唐卡(十五張),2006年成交價1815萬元

特邀嘉賓 羅桑三寶金剛上師 佛學博士、四大唐卡王的傳承人、桑格雄郎倉尕藏家族成員

  特邀嘉賓 羅桑三寶金剛上師 佛學博士、四大唐卡王的傳承人、桑格雄郎倉尕藏家族成員

  明永樂禦制紅閻魔敵刺繡唐卡,在2014年秋拍會上拍出了3.48億港幣

  羅桑三寶仁波切 《綠度母》

  清乾隆,宗喀巴大師一生的故事唐卡(十五張),2006年成交價1815萬元

  嘉賓主持

  趙利平(收藏家、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團成員、廣東省文化學會副會長)

  羅隨祖

  原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西泠印社社員

  特邀嘉賓 羅桑三寶金剛上師 佛學博士、四大唐卡王的傳承人、桑格雄郎倉尕藏家族成員

  明十六/十七世紀 緞地刺繡釋迦牟尼佛唐卡,2010年佳士得秋拍會以710萬港幣成交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戴曼曼 實習生 何澤茹

  近年來,隨著藝術品拍賣日益火爆,明清唐卡在拍賣市場上屢創天價,唐卡逐漸被藝術收藏者和愛好者所接受,個別拍賣公司還推出了唐卡拍賣專場。然而,市場上出現的唐卡種類繁多、流派各異、題材內容也十分豐富。唐卡本身的繪製過程也十分繁複講究,其收藏價值更是差別巨大。那麼面對市場上各色各異的唐卡,對於有心收藏的人來講,需要做哪些功課呢?

  近日,記者《名家話收藏》邀請到了桑格雄郎倉尕藏家族成員、四大唐卡王的傳承人羅桑三寶金剛上師以及原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西泠印社社員羅隨祖先生,從唐卡的種類特點、分期流派、題材內容、繪製過程以及收藏投資價值等方面説開,為唐卡的愛好者和收藏者提供最需要熟悉的唐卡收藏知識。

  尼泊爾與藏族唐卡沒有好壞之分

  主持人:唐卡好像有很多流派,比如熱貢唐卡,也有西藏唐卡和尼泊爾的唐卡,到底唐卡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羅桑三寶上師:到底什麼是唐卡,有一種説法叫做“卷軸畫”就是“捲起來的才是唐卡”,我了解到西藏一位大學者,他在書中的定義是平面的叫做唐卡,也就是説“平面畫”。

  唐卡的藏語發音叫做Thang-ga,意思就是平面畫,假借音譯翻譯成漢語就叫“唐卡”。關於唐卡的起源,最早的説法是松讚幹布曾經將鼻血滴濺在了一塊布上,於是借助鮮血的紅色,在這塊布上畫了觀音菩薩像,這就是唐卡,那時候還沒有流派之分。

  隨著時代變遷,西藏有很多教派,唐卡的流派也變得很多,包括今天大家説的熱貢唐卡派別中也有很多細微的差別。熱貢是一個地區,這是改革開放以後才有的名字,現在叫做熱貢藝術。在更久以前,熱貢桑雄地區的唐卡也稱為吾屯桑雄藝術唐卡,在形式上早期比較接近尼泊爾唐卡。

  主持人:那麼多的唐卡流派裏,怎麼去欣賞好壞呢?

  羅桑三寶上師:我剛剛也提到了,其實吾屯桑雄藝術最早來自尼泊爾藝術的傳承,所以我非常喜歡一些尼泊爾的唐卡,比如著名的釋迦家族唐卡,一平尺幾萬塊錢,我覺得很獨特也真的很喜歡。但是我也觀察到,現在很多尼泊爾唐卡有越來越多機器畫的現象,而並非手工的藝術,所以我看見特別精細的唐卡反而有點擔心。

  羅隨祖:唐卡的流派固然很多,但是在我看到的唐卡藝術作品裏,我認為桑雄唐卡藝術是一種獨樹一幟的品種。至於原因,以我有限的知識來看,唐卡的很多流派都是在畫法、內容上漸漸分離出去的。在青海同仁吾屯上下村子裏,他們的藝術傳承和種類都非常豐富。這裡不止繪製唐卡,還有堆繡的、用珍珠串起來的,類似于唐卡的佛教題材畫,體現了藝術的多樣性,在這樣一個不大的地方,展現了藝術品的豐富面貌,足可見其優秀的傳承文化。

  但是這裡我特別想強調的是:無論尼泊爾唐卡也好,藏族唐卡也好,我認為是沒有好壞之分的。區分它們的是什麼呢?其實真正的分別是畫唐卡的人、他們的發心,我們在寺院裏看到繪製的唐卡主要出於宗教信仰,目的是懸挂、禮拜。而也有一些唐卡畫,是一些具有繪畫技藝的人,出於純美術的目的,或者是銷售的目的來繪製的,由此畫唐卡的目的是不同的。

  主持人:對畫唐卡的目的不同該怎麼理解?是畫畫的初衷和心境不同麼?

  羅隨祖:我在上海看到很多畫家畫唐卡,其實我更願意稱他們畫的叫唐卡畫,而不是唐卡。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唐卡一定是有傳承的,就是一個畫師開始畫唐卡,是出於一種信仰、出於尊敬,繪製唐卡的過程,是他修行的過程,是他和佛教、和繪製的佛、菩薩合一的過程,這是真正的或稱宗教的唐卡。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比如上師在畫唐卡的時候,無論是自己畫還是教自己的學生畫,都是從慈悲心出發,是把自己作為一種奉獻或供奉,這就是把宗教信仰藝術和對人的“利他”融合在一起的,這才是傳承。我建議唐卡的愛好者,可以看看比較好的唐卡展出,真正感受到唐卡是一種筆尖上的修行。

  印刷的能不能叫唐卡?

  主持人:我們也留意到一個現象,現在社會上不僅有畫家畫唐卡,也有工藝人畫唐卡,總結起來就是很多人都在畫唐卡,那我們如何界定呢?是不是這些都可以被稱為“唐卡”?

  羅桑三寶上師:其實唐卡是一種佛畫,那麼畫唐卡其實也就是畫佛。所以唐卡不單單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佛教的哲學。剛學畫唐卡的小孩會被要求畫線三年,其實是讓他學會坐禪入定,只有心定下來的時候才能慢慢體會佛的境界,體會悲憫與仁愛,才能畫出一種感覺。比如我們畫觀音菩薩,是要將其內心的慈悲真正的表達出來。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唐卡的平畫面,都有了立體的感覺,其實這就是一種境界。

  不過現在確實很多人對唐卡的理解和追求變了。以前的唐卡只是寺廟供奉的信仰品。唐卡裏很多東西是可以變的,比如色彩、技法,陪襯圖案中的花卉、走獸、人物,但是佛像的模樣並不會輕易改變,是有嚴格界定畫法的。

  主持人:還有一種叫印刷唐卡,這種能不能叫唐卡?

  羅桑三寶上師:其實這個真的很難説,印刷唐卡按照唐卡“平面畫”的定義來講就算唐卡,按照“卷軸畫”的定義也算唐卡。但是我們所指的唐卡大多都默認的是手繪唐卡。當然不可否認,現在機器畫的唐卡越來越多,我們可以稱它為“機繪”唐卡,這是應市場需求衍生出來的新品種,但是畫的內涵卻讓人難以解釋了。

  我也有這樣的經歷,看上一幅唐卡非常精美,但最後發現有點不對勁,原來是印出來的。其實真正的唐卡不僅對顏料、畫布以及畫工有要求,最重要的是對於毛筆也有要求,比如對筆尖的尖度要求十分高,過去好的唐卡畫師,所用的毛筆都是自己手制的,選毫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甚至萬里挑一。他帶出的得意的徒弟,就傳給他一支筆,這就像是一件袈裟,是衣缽傳承,這支筆徒弟精心地使用,平日就供奉在案子上,不會輕易讓別人觸摸,一支好的筆可以畫幾十年。

  主持人:那麼您提到手繪唐卡,一般畫師從學藝到可以真正畫唐卡,需要什麼樣的步驟呢?

  羅桑三寶上師:有些人一輩子都畫不了唐卡。一般按我們現在的要求來説是畫線學三年多。畫線需要比較聰明的人,我們一般讓他們學畫線,各種各樣的線,從佛手、佛腳,慢慢到佛頭再到整個佛身,第一年學佛,因為佛簡單一點;第二年學菩薩,菩薩比較複雜點,慢慢成熟了,就可以開始上畫布當面畫,像畫一朵牡丹花,然後再慢慢一點點上色。

  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沉澱,一個真正的畫師要畫七到八年的時間來學習,心能夠靜下來才能畫唐卡。

  主持人:那什麼樣的手繪唐卡算得上好唐卡?

  羅桑三寶上師:一般來講,第一我們要看唐卡上畫的法器是否合乎規制,這反映傳承或師承功底。每個年代的唐卡都是變化的。當然,我們也可以説,看唐卡的好壞,第一要看畫者的內心,第二還是要看畫師運用的顏料。西藏的人對於佛是崇拜的,那種感覺十分虔誠,這會體現在畫面的唐卡風格上。有些唐卡第一眼看去就很有傳承,比如面部的畫法和表情等,反映的是繪畫者的內心世界,有澄澈如靜水的內心,才會描繪出佛的慈悲、安詳。第二就是看顏料,手繪唐卡的顏料其實有很多種,當然主要是礦物質原料,還有一些秘密的配方,沒有師傅的密傳,外人是不能知道的。這裡還有一個問題,並非是顏料越細緻越好。我很欣賞我阿爸那一代的老唐卡,那些畫上的顏料並非我們想像中的細緻,有些甚至很粗糙。但是這些老唐卡的神奇之處就在於每次看的感覺都不同,讓人百看不厭,每次看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感受,這其實需要畫師自己慢慢領悟和修煉。

  老唐卡更具有藝術收藏價值

  主持人:剛提到老唐卡,這裡就牽涉到一個傳承和創新的問題,老唐卡和新唐卡相比到底有哪些不同,或者説老唐卡的魅力在哪?

  羅隨祖:我曾經在三寶上師兄弟的家裏看到了一件收藏了有300年曆史以上的“十八羅漢禮佛祖”老唐卡,它的佈局古樸而沉穩,色彩經過這麼長的時間仍然鮮艷,在繪製技法上,與現在新繪製的有比較明顯的區別,雖然佈局比較簡單,但是很耐看。每個人物,每尊佛像似乎都有自己的性格、脾氣,而這秉性各異的眾人,又“一團和氣”地簇擁著釋迦牟尼,畫面至今都使我久久難以忘懷。

  相對來講,老唐卡跟現代人所畫的唐卡有很大程度上的區別。當時這幅老唐卡處在一個挂滿唐卡的房間裏就非常突出,臨出門還想著回頭去看它。好的唐卡給人留有餘地,可以一遍遍地欣賞,每次給人的感覺都會不一樣,這才是真正好的藝術。

  現在的許多唐卡,畫工非常細膩、構圖簡潔、顏色突出,這是一個新面貌。唐卡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現象。老唐卡有立體感並不是因為顏料特別好,相反可能老唐卡的顏料會比較粗糙。這是因為老唐卡的顏料完全是原生態,也就是就地取材,把不同的顏料合在一起形成了自然的風格,顏料本身有互補性,粗細搭配,為了畫面的需要,或表現柔美、或表現剛毅,或為了使局部突出。

  主持人:那為什麼更細膩的顏料,會讓一些新唐卡失去其應該有的“色彩”?

  羅隨祖:這是因為大家把顏料研磨得越細,畫上的筆觸反而降低了,雖然力度可能是一樣的,少了粗糙和細緻結合的感覺,整幅畫就會顯得非常平均、平常,希望突出的反而難以突出。這就是老和新的區別。老唐卡百看不厭是因為自然,最重要是它的如法,講究心靈情感與佛的合一精神。當然,有很多新唐卡也非常好,需要創新,需要膽量和勇氣。用色大膽,敢於創新,在我看來這和現代藝術沒有根本的區別,西畫、國畫有許多方面和唐卡是相通的。現在很多人唐卡畫得很好,技藝、筆法、材料都不錯,但是沒有把精神信仰匯集在唐卡上,那麼在我看來,嚴格來説這就不是真正的唐卡。

  主持人:剛剛提到顏料,老唐卡的顏料和新唐卡到底有何不同?

  羅桑三寶上師:其實説到老唐卡和新唐卡的不同,首先還是老唐卡的布,300年前的布和現在不太一樣了,老唐卡的布更細膩,現在反而沒有了。然後我們就説到老唐卡的顏料,以前的顏料裏面有珊瑚,這是非常普遍的,但是現在的顏料中珊瑚就比較少了,因為顏料技術進步了以後很多都不是天然礦物質原料了。還有我們老唐卡中的“祖母綠”這個顏色,現在也沒有了。

  我們家三代畫師,以往都是去附近地區河裏找原料,很久才能找到幾塊原料,這是天然的。現在能夠了解和運用天然礦物質作為原料的人越來越少了。好的唐卡一定是有好的顏色。一些老唐卡之所以吸引人,歷經多年顏色都不變不掉色,與運用了很多天然顏料相關,比如植物顏料中就有藏紅花、鬱金香,其實自然的顏色是非常豐富多彩的。

  唐卡除了顏料這個關鍵點之外,還有一個就是膠,以前運用多的是植物膠、木膠或者皮膠,植物膠是非常好的。

  主持人:植物膠有什麼好處?

  羅桑三寶上師:植物膠是可以吃的,它的好處就是比較持久,舉個例子就是布達拉宮裏的唐卡,用的膠就是風吹日曬都不怕。這對於唐卡的儲存來講尤為關鍵。

  我們在研究收藏唐卡的時候也發現,膠的運用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廣東這邊的天氣,膠一般都會變得比較軟。我們在選擇唐卡的膠的時候既不能選太硬的也不能太軟的,要達到一個平衡,不然都很容易褪掉。

  唐卡保存切記防潮及勿用手摸

  主持人:上世紀80年代一些不錯的唐卡才幾百塊錢一幅,到了90年代價格節節高升,現在則經常會在拍賣會上出現天價的唐卡,為什麼價格會漲這麼多?

  羅桑三寶上師:我覺得首先還是有經濟因素在裏面,過去無論是每人平均收入還是經濟水準,都和現在完全不同。上世紀80年代幾十塊錢能買到的東西都已經很多了。第二點就是現在什麼都在漲價,原料在漲價,人工也在漲價。時代不同了,以往找師傅學畫唐卡還要給師傅工資,但是現在師傅想找一個靠譜的幫手還要和幫工談好價格,這樣一來畫畫本身的成本也高了。其實任何一個好的畫師也難以獨自處理一幅唐卡。

  還有現在真會畫唐卡的人並不多,但是市場上愛好和收藏的行情又很高,最厲害的刺繡唐卡我記得拍到了2億多,整個市場都很熱,我也見過有畫師開價一平尺30萬元。我覺得跟著市場走,唐卡價格水漲船高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但是我們首先要堅持的是唐卡的品質。

  主持人:唐卡的收藏漸熱,不少愛好者和收藏者也關心一個問題,就是唐卡該如何保存?

  羅桑三寶上師:其實唐卡的保存沒有什麼特別的,要特別叮囑的就是不要用手摸,因為手出汗有油,也要避免一些香水等含化學成分的東西,會弄臟唐卡的畫面。很多人一聽説唐卡是手工畫的,都很好奇,想摸摸看,但往往一摸就破壞了唐卡的畫面。

  另外,我還要特別提醒南方的唐卡愛好者和收藏者,要注意防潮。南方陰雨天時天氣濕度大,唐卡容易變形,所以保持乾燥的環境十分重要。萬一唐卡潮濕了,要很快地風乾,當然如果真的遭到了損壞,一定要找唐卡的“醫生”也就是説要找專業人士尋求幫助。

  一般來講,除了要注意防潮,收藏唐卡沒有太多需要注意的,如果真的不喜歡懸挂的,可以放進一些特殊的箱子裏,裝上防潮的材料就好。天氣特別潮濕的時候,也可以多給唐卡吹吹空調驅驅濕氣。

  羅隨祖:我特別贊成上師的説法,唐卡切勿用手摸。因為我們都知道很多手繪的唐卡都運用了天然的原料和膠,用手摸畫面對唐卡來講是一種很大的破壞。

  第二點,我想提醒大家留意的是,我們見過中國傳統書畫裝裱工藝,實際上就是在畫背面壓上一層蠟質,所以很多古畫卷得很緊都沒有問題。但是藏式材料的裝裱通常來講較厚,所以我比較推薦大家用棉紙鋪在畫面上捲起來,這樣即使時間比較長,甚至忘記了存放地點要防潮,只要隔著綿紙,畫面也不會和畫背直接接觸甚至沾上。

  最後還是想強調無論是潮濕還是落水,遭受了損壞都不要自己急於處理,要找專業人士。最壞的結果就是有些人發現唐卡上有水,直接拿布擦,這樣一擦就真的造成永久性損毀了。

  戴曼曼、何澤茹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