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韓熙載夜宴圖隱藏的關於陶瓷的大秘密

  • 發佈時間:2015-04-30 10:14:13  來源:國際線上  作者:朱彪軍 曉婧  責任編輯:胡愛善

  《韓熙載夜宴圖》是中國傳世名畫之一。這些年來,研究者發現,這幅畫中隱藏著一個關於陶瓷的重大秘密。

  在發現《韓熙載夜宴圖》的秘密之前,首先要提到一個人,他叫葛召棠,安徽省繁昌縣人。抗戰勝利時,他作為五大法官之一,參與審判處決了“南京大屠殺”的元兇日軍中將谷壽夫。

  新中國成立後,葛召棠進入安徽省博物館工作。葛召棠經常回到故鄉繁昌縣進行田野考察。在他的心中,始終有一個難以解開的疑問:在繁昌的西郊和南郊,他自幼生活和玩耍的山坡上,到處可以看見碎瓷片。有些地方稍作挖掘便可以看到厚達幾米的堆積。熟讀繁昌縣誌的葛召棠從未看到有關繁昌當地生産陶瓷的記載,而山坡上大量的古瓷片堆積顯然不是在很短的年代裏形成的。為什麼後人遺忘了這段歷史呢?

  葛召棠將瓷片帶到安徽省博物館進行鑒定,確認是宋代的瓷器,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它們究竟是一種什麼類型的瓷器呢?在中國三千年瓷器發展史中具有怎樣的地位和價值呢?

  正當葛召棠想進一步深入研究時,一九五八年,他在一次事故中不幸逝世。他被後人尊稱為揭開繁昌歷史上千年之謎的第一人。

  安徽省繁昌縣位於長江之畔,隸屬蕪湖市管轄。隨著繁昌縣城市化的發展,大規模基礎設施的建設,在繁昌縣的西郊和南郊多次發現古代窯址和墓葬,其中出土了相當數量的一批陶瓷文物。

  從器型上看,主要有執壺、托盞、高足杯、碗、碟、粉盒等,墓葬規模形制一般不大,顯示這類瓷器似乎廣泛應用於民間。在繁昌縣博物館,繁昌縣文物局副局長黃柏挺介紹了他們館藏的繁昌窯瓷器:“這三件就是我們本地繁昌窯出土的青白瓷,這幾件具有代表性,你比如講宋代的荷花托盞,你從這個角度看就像一朵盛開的蓮花,翻過來就象一個蓮蓬,做得非常精美,是繁昌窯的代表之作。你看這個鳳首壺,也是國家一級文物,雖然它有點殘破,但它的造型非常奇特、非常優美,它是模倣唐代的金銀器的器形來製作的,你看它的眼神,非常有神。”

  當年,葛召棠對繁昌古瓷片的研究引起了學術界的注意。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安徽省考古工作者通過搶救性發掘和從民間徵集,獲取了一批重要的標本,經過仔細鑒別,確認它們屬於中國陶瓷史上的一個重要品種:青白瓷。

  研究中國陶瓷發展史的人都知道,陶瓷進化到唐代,青瓷及白瓷佔據主導地位,其地理佈局特點是“南青北白”,南方主要燒造青瓷,北方主要燒造白瓷。

  五代十國期間,北方戰亂頻繁,大批制瓷工匠避居江南。逐漸地,南方開始吸收北方的技術而生産青白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