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韓熙載夜宴圖"存千年迷局 畫中服飾傢具都屬宋朝

  • 發佈時間:2015-01-16 09:49:04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原標題:"韓熙載夜宴圖"存千年迷局 畫中服飾傢具都屬宋朝

北宋佚名《閘口盤車圖》局部線描圖。

《韓熙載夜宴圖》中的屏風。

《韓熙載夜宴圖》中寵伎的襦裙腰身。

《韓熙載夜宴圖》中的“牛頭椅”。

  本報報道的《故宮“出品”年度大作〈韓熙載夜宴圖〉 你知道嗎?畫中故事都發生在南京》一文引起了全社會的聚焦,被鳳凰網等多家媒體轉載。

  千百年前的韓熙載組局夜生活,必定沒想到自己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千年迷局——除了南唐宮廷的種種“宮鬥”算計的歷史迷局之外,畫中傢具、服飾等方面的爭論也一直不休。昨天,蘇州大學博物館館長、藝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張朋川教授以及南京林業大學藝術學院美術與設計研究中心主任邵曉峰教授在接受江南時報採訪時,均將此畫的斷代定於宋朝。江南時報記者 黃勇

  【斷代考證A】

  南唐女性陶俑襦裙腰身是高束胸

  而畫中襦裙腰身已下移至腰部

  通行的觀點認為,南唐宮廷畫師,畫南唐的事情。《韓熙載夜宴圖》這幅中國畫史上的名作是五代南唐畫師顧閎中的作品。

  蘇州大學張朋川教授直言,學術界目前的普遍觀點是,《韓熙載夜宴圖》原為顧閎中奉詔而畫,但故宮所藏的這卷屬宋代摹本,畫中服飾與器物已經“半唐半宋”。

  “從南唐二陵出土的陶俑可以看出,南唐時候的女性服裝並不是畫中的樣子。” 張朋川介紹,牛首山出土的實物中,有南唐的女性陶俑,襦裙腰身是高束胸,而畫中襦裙腰身已下移至腰部左右,相比高束胸腰線,更加便於穿著和行動。“李后主李煜死時跟韓熙載夜宴發生的時間,相差不過十幾年,不可能出現這麼大的服飾上的變化。”

  張朋川進一步解釋稱,又如史料記載,蘇東坡創造了一種東坡帽。“這種東坡帽究竟是對畫中韓熙載所戴的高紗帽的改進,還是畫本身就是宋代人所繪,融入了宋代的服飾特色?”

  張朋川説,曾參與重建故宮博物院書畫館、被譽為鑒定古畫“國眼”的徐邦達就認為此畫“大約南宋院中人筆”。而中國著名作家沈從文也從服飾與禮儀風俗的角度論證它可能是宋代作品。沈從文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裏談及此畫:雖歷代傳為五代顧閎中之筆,但從人物開臉出相方法和服飾用器分析,成于北宋初年南唐投降以後。青瓷溫酒器具和傢具款式,近似宋代北方。宋規定投降國必須服綠,正好畫中男子官服也是一律綠色。其次“叉手示敬”為兩宋制度,宋遼出土的壁畫中均有此反映。

  此外,《韓熙載夜宴圖》畫卷上最早的收藏印“紹勳”,印主為南宋重臣史彌遠。史與韓晚年所居的時代,擁有的官位,以及生活態度均有相似之處,或許是宋朝某一位畫家借繪韓熙載荒靡的生活,來感化當朝宰相史彌遠。

  【斷代考證B】

  畫中傢具與南宋的傢具特徵相當吻合

  有專家甚至認為此畫可記在周季常名下

  南京林業大學藝術學院美術與設計研究中心主任邵曉峰教授則獨具慧眼地從畫中傢具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認為畫中傢具與南宋的傢具特徵相當吻合,此畫應為南宋人所畫。

  到底南宋哪位畫家作出了如此高水準的人物畫呢?

  通過對畫中椅子、桌子、屏風、畫風的進一步研究,邵曉峰對所有的南宋畫作進行了全面梳理,結果發現,南宋畫師周季常的《五百羅漢·應聲觀音》的局部與《韓熙載夜宴圖》高度相似,“這幅畫並不是後人對顧閎中原作的簡單臨摹。此畫可以記在周季常名下。”

  椅子

  畫中的“牛頭椅” 在宋元很流行

  《韓熙載夜宴圖》中共有6把帶有連體腳踏的靠背椅。從畫面人物盤腿坐在織物椅墊上可以推斷椅子的椅面很寬,寬度應該在70釐米左右。邵曉峰稱,這些椅子均為無扶手曲搭腦椅,其搭腦兩端上翹並向內卷成牛角狀,中間部分弓起,也稱“牛頭椅”,在宋元很流行。“畫中除了韓熙載盤坐的椅子用材有些粗厚外,其餘5件椅子皆細瘦勻稱,細到無法再細,使人聯想到現代鋼管椅,畫中桌子也是如此。這種細勁程度即使和明清傢具中細瘦風格的傢具相比也不遜色,因此在這一點上也尤其讓人懷疑它們的‘五代屬性’。”

  中國使用硬木來製造椅子等高坐傢具的歷史,現存唐和五代的史料中沒有這方面的記載。直到宋代,才在《宋會要輯稿》中有“金棱七寶裝烏木椅子、踏床子”的記載。這些椅子上還均有椅披,這也是宋代才有記載的。這种家具中的勁瘦之美也不是五代文人們能接受和欣賞的。

  桌子

  南唐的“矮足矮坐”傢具 在畫中是高坐

  《韓熙載夜宴圖》中的桌子有4張,它們的漆色為黑色,結構簡練,用材也很細勁,和椅子一樣,也將木材的堅韌性幾乎發揮到極限,非常類似于北宋趙佶《聽琴圖》、南宋佚名《女孝經圖》、宋佚名《蕉陰擊球圖》等宋畫中的桌子。另外,桌腿間近於桌面處有一至兩條細棖子,腿與桌面間有小巧的牙子加固和裝飾,這是典型的南宋特徵。

  流傳至今的五代繪畫僅有幾幅,“把《韓熙載夜宴圖》放在這幾幅畫中,會發現從傢具方面看它是特殊的。”邵曉峰説。

  在唐之前,國人席地而坐。邵曉峰稱,同樣是反映五代內容的《琉璃堂人物圖》、《重屏會棋圖》、《宮中圖》、《勘書圖》、《高士圖》,畫中的傢具基本保留了方便席地起居的“矮足矮坐”的特點,且均不具備細瘦這種風格,甚至有的在審美風格上和《韓熙載夜宴圖》相反。就拿同樣是故宮館藏的《重屏會棋圖》來説,它描繪的是南唐皇室的幾位成員下棋的場景。畫中有榻、屏風、箱等,這些傢具都保留著低坐的特點。又如《勘書圖》、《宮中圖》中傢具均比較粗厚;再如《琉璃堂人物圖》中傢具比較拙樸。“在中國,傢具等器物的使用向來上行下效,像韓熙載這樣的南唐重臣家裏的室內陳設應有效倣皇室的痕跡,然而畫中卻大量出現椅子和桌子等高坐傢具,這很不一致。”

  屏風

  畫中屏風畫風和構圖 是典型南宋風格

  《韓熙載夜宴圖》中屏風和床榻等傢具的使用,具有一種特殊的作用:一方面分隔了畫面,使每段畫面可以獨立成章;另一方面又把各段畫面聯繫起來,使整個畫卷形成了一個統一整體。不過邵曉峰直言,三件屏風的形制也是典型的南宋風格。特別是屏面上的繪畫,距五代畫風較遠。如“聽樂”中彈琵琶女子身後的屏面山水,從松樹的松針、樹榦的形態和畫法,山石的形狀和皴法到整體章法均為典型的北宋中期郭熙一派的風格。和屏風畫相似的還有侍女手中的長柄扇扇面,邊角構圖,大量留白,是典型的南宋畫風。

  根據屏風畫和傢具上的畫風和構圖形式採用“一角”或“半邊”式構圖,邵曉峰也認為這屬於典型的南宋畫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