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高古玉收藏門檻高價格目前仍被低估

  • 發佈時間:2015-03-18 11:20:22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毅

商代玉戈

商代玉戈

戰國鏤空龍鳳璧

戰國鏤空龍鳳璧

  玉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歷史悠久、分佈廣泛,並且隨著時代的變遷演化出了不同的風貌。然而,中國古代玉器的鑒賞與研究,還未像青銅器、陶瓷、書畫等門類那樣,發展出一套處理與理解相關材料的科學系統的理論與方法。特別是高古玉,在遇到新老、真偽的問題時,專家和行家經常發出不同的聲音。

  在採訪過多位高古玉的專家後,本期《名家話收藏》對話多位高古玉的資深玩家,他們是如何鑒別的?他們又是如何看待專家和行家的角色分工的?

  延伸閱讀

  高古玉的年代劃分

  中國的玉文化博大精深,因為年代跨度很大,很多人習慣把古玉分為高古玉、中古玉、近古玉,但具體的年代是怎麼劃分的,現在的説法並不完全一致。

  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文物學會玉器研究委員會常務理事雲希正之前接受羊城晚報《名家話收藏》欄目採訪時表示:“我是傾向於把漢代以前的古玉劃分為高古玉,包括新石器時代還有夏商週三代;漢代以後的屬於中古玉;近古玉的時代劃分現在也不完全一致,有的人把明代以後的玉器視為近古玉,有的人把清代、民國的玉器直接劃歸近現代玉器。”

  

  行家怎麼給高古玉斷代?

  主持人:在高古玉的圈子裏,向來有專家和行家兩派,大家對高古玉無論是鑒定方法還是認識都不太相同,你們行家一般是怎樣鑒別高古玉的?

  蔡成:我很認同台灣高古玉行尊吳棠海先生的説法,因為玉器是用人工方法將天然玉石轉化為可用的物件,它具有特定的造型,表面可能為了某些象徵意義或純粹裝飾而雕琢了紋樣。因此可以這麼説,古代玉器是由玉料、工法、造型、紋飾四項匯聚而成的,每個時代的“料、工、形、紋”都有差異,對一塊高古玉進行斷代,我們一般看的就是“料、工、形、紋”這四方面。

  看料,就是用肉眼觀察和用現代科技手段對玉器的質地、顏色以及出土的有關現象進行測定,以分清玉器與似玉材質的區別,並考察玉質的變化與其入埋環境的關係。

  看工,因為新石器晚期至漢代,古玉作坊和制玉工具都尚未發現,也沒有相關的文獻資料可以參考。但我們可以通過對玉器殘件、半成品或成品表面上琢磨的痕跡,還原當時所使用的工具種類和操作方式,這是進一步研究造型和紋飾的基礎。

  看形,就是對不同時期玉器形制的類別、特點、成形工具與工序,以及造型與玉料內在關係等進行分析歸納。

  看紋,就是對不同時期玉器的紋飾類別、特點、雕琢工具與工序進行歸納,並結合有關文獻記載推定紋飾的題材與寓意。掌握各代玉器的紋飾風格,是鑒別真偽與判斷時代的利器。

  主持人:很多人都認為古玉,特別是高古玉“水很深”,你們又是怎麼喜歡上高古玉的?

  蔡成:中國的玉文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斷過的文化,我們一幫“玉友”,玩古玉的時間都有二十多年了,很多人是從玩明清玉開始入門的,但玩了一段時間後,都轉到了高古玉。高古玉的玉質雖然都不怎麼樣,但勝在氣韻生動,這是明清、當代的玉雕根本沒法相比的。

  以前的玉匠都是全心全意在打造玉器,特別是在皇宮裏做事的玉匠,沒有後顧之憂,沒有緊迫感,所以精雕細琢。你看很多高古玉都是不象形的,凸顯的是作品的神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比如宋代以前玉器上的老虎,就完全不象形。

  吳國明:大家都説高古玉“水很深”,其實我們行內人看,高古玉也沒什麼。一張紙那麼薄,捅破了也沒什麼。如果有人教你,多上手,多學習,兩三年就入門了;如果沒人教你,可能幾十年都入不了門。關鍵是要經常上手,掏錢去買。

  比如説“谷紋”,北方叫“蝌蚪紋”的,盛行于戰國中晚期,是從雲谷相雜紋中獨立出來的紋飾,因為形似稻穀發芽而得名。很多戰國玉器上都有谷紋,現在有一些假戰國的玉器,分辨真假就可以看谷紋。

  比如浮雕谷紋,吳棠海先生的研究是,當時製作的時候有三道工序,首先是以砣具雕琢三對平行線定位,其次在六角形周邊減地成圓形凸粒,最後將圓形凸粒雕琢為圓卷狀的谷紋。當時的谷紋都是一刀一刀雕刻出來的,每一個的紋飾都不一樣,而現在後倣的谷紋,是用機械做出來的,每一個都很規整,很好分辨。

  蔡成:這就像醫生診治病人,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一看就知道病人的情況。鑒賞玉器也是同樣的道理,看多了、閱歷多了,自然經驗就多了,鑒別起來也得心應手。

  

  古玉工藝在漢代登峰造極

  主持人:中國古代玉器從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發展到清代,經過數千年曆史的積累,造型、紋飾等變化非常多。很多人都知道,古玉的工藝在漢代達到登峰造極的水準,不同朝代大概各有什麼特點?

  戴煒:中國的玉文化有兩個高峰,一個是紅山文化時期,另一個是良渚文化時期。

  紅山文化距今大約五六千年之久,主要分佈于遼西、內蒙古東部及長城以北地區。這個時期的玉器動物造型多一些,在工藝上講究玉器的神韻、美感。比如現在發現的動物玉雕中,有鳥、龜、魚、蟬等題材,它們有頭、身體、翅膀、尾巴及足爪,呈現的是真實動物的樣貌。

  良渚文化距今約5300年至4200年左右,是長江下游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之一。良渚文化的玉器與紅山文化的相比,明顯規矩、大氣。

  這兩個時期的玉器都屬於“神玉”、“巫玉”,當時玉器在巫師手裏是通神的工具,所以中國的玉文化折射的是原始的宗教活動。

  除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之外,龍山時期的玉器、齊家文化玉器、商代玉器、西周玉器、春秋時期玉器、戰國時期玉器、漢代玉器、唐宋元明清玉器都各有各的特點。我覺得從商週到春秋、戰國、漢代一直都是玉器發展的高峰,並不存在高低起落,但到了六朝、魏晉時期是一個低谷,這跟當時的歷史背景有關。到了唐朝,金銀器更加發達,對玉器的重視程度卻降低。

  從高古玉器到中古玉器,中間過渡朝代就是三國兩晉南北朝,這段時期時局混亂、朝代更疊,導致了玉器截然不同的風格。那個年代不僅僅是玉器沒落,金銀器、陶器的發展都處於低谷。研究玉器等物件,跟當時的社會大背景息息相關。

  吳國明:漢代是中國玉雕史上的一個高峰期,工藝登峰造極。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的玉器紋飾,沿襲的是規律紋樣和平面立體化的動物紋飾。到了西漢中期,平面立體化與浮雕動物紋盛行。到了西漢晚期和東漢時期,動物紋飾朝向圖案化發展,呈現繁複的工藝化風格,之後玉器的工藝我認為就是走下坡路了。

  

  行家如何看專家?

  主持人:在高古玉的圈子裏,行家和專家經常都是以對立的雙方出現,感覺大家好像都是互相看低的,你們自己來説説是怎樣看待專家的?

  蔡成:有一件事比較有趣,早年北京的某位專家和台灣的吳棠海先生,在北京的一個展覽上,對一件“戰國鏤雕龍鳳璧”起了爭議,當時吳棠海先生認為這件龍鳳璧的特點跟其他同期的文物有所不同,認為是新的。而北京的專家堅持東西是對的,整一批東西都是一起出土的,怎麼可能有假?

  後來突然有一天,北京的專家給吳先生寫了一封信,承認那件龍鳳璧確實是不對的。這件事情是怎麼發現的?原來這位北京專家後來重新查閱資料發現,這塊龍鳳璧是洛陽博物館送展的,來源一處註明是從一文物走私販子手裏收繳的。這封信現在在我手頭上,北京的專家在信裏承認“此璧的斷代有待重新認識,最少,目前似不能作為真品來對待”。

  吳國明:這件事我們圈子裏很多人都知道。為什麼我們不認專家?因為我們更加相信自己的眼光。我們是實踐派,專家屬於理論派。專家更擅長的是分析文物的歷史文化,他們看的多是標準器。像金縷玉衣的笑話,在行家裏倒是沒有出現過。

  我想很多專家都沒有經歷過我們買錯東西的切膚之痛。我還記得1996年的時候我20萬元買錯一件紅山的玉器,那種切膚之痛我到現在還記得。那是塊“鬼臉佩”,當時成哥(蔡成)一看跟我説:“這件東西好像不大妥喔。”其實行家一説這句話,等於就是將它“判了死刑”。我當時一聽頭皮發麻,這種買錯東西的切膚之痛,我們行家多多少少都經歷過,所以我們會拼命去學習,眼光才能長進。

  主持人:在書畫鑒定領域,蘇庚春老師就有這麼一句名言:“鑒偽易,鑒真難”。他説:“如果你把假畫看真了,那就説明假的水準高;如果你把真畫看假了,就説明你根本還沒掌握這個畫家筆墨的特點。”放在高古玉領域也一樣,在一堆假玉裏面找出一個真的很容易,但在一堆真東西裏面要找出一個假的很難。

  吳國明:現在玩高古玉的一些人,真假一拿捏不穩馬上就跑去問專家,其實我覺得嘛,不能只聽專家的意見,行家的意見也要多聽一聽,我們都是真金白銀掏腰包買東西的,東西對不對我們更在乎。

  主持人:但現在古玉的行家中也分兩個圈子,一個圈子玩真的,一個圈子專門玩假的。

  吳國明:沒錯,所以跟對老師很重要。

  

  高古玉的價格被低估

  主持人:我們國家的高古玉交易受到現行文物政策的限制。以前很多流到了香港、台灣等地,最近幾年國內收藏市場越來越紅火,香港、台灣等地很多高古玉又通過各種途徑回流。經過了這麼多年,當年的高古玉到了今天價值升了多少?

  蔡成:價格有的比原先高,也有的比原來的低。比如説珠子、玉璧這些近年來大陸流行的東西,價格是漲得很厲害的。以前珠子都是不值錢的,是用來搭配著賣的,買大件的東西就送一些珠子,現在可貴了。

  主持人:現在玩的跟以前玩的有什麼不一樣?

  吳國明:很多高古玉現在都在回流,但現在大家玩的東西跟以前玩的不太一樣。比如現在回流的高古玉都要求是籽料的,帶有紅沁的,可以佩挂,可以盤玩的。以前出國的東西是越高檔的越好,但這些很高檔的東西現在在國內賣不動,願意出大價錢買的,都是那些想要開博物館的人。

  現在的珠子價格真漲瘋了,西周的瑪瑙珠子,比較好的五六年前一顆也就兩百塊錢左右,現在至少三四千元了,一串五六萬元。

  戴煒:但在中國的玉文化裏,珠子一直都是依附於玉器的。比如戰國時期製作一個劍首,鑲嵌一顆玻璃珠在劍首中間,是用來增添美感的。

  主持人:很多人都説“古玉賣不過新玉”,這主要跟現行文物政策的限制有關。你們如何看待高古玉的市場前景?

  戴煒:高古玉的價格目前是被低估了,與其他很多收藏品相比,高古玉的價格都是最便宜的。我最近聽到一個觀點,單是齊白石一人的作品畫價,就可以把世界範圍內所有高古玉買下來。齊白石是一代宗師沒錯,但中國的玉文化那麼博大精深,價格卻只能跟齊白石一人的畫價相當,這樣的價格體系肯定是不正常的。

  主持人:高古玉的價格低,除了因為交易被限制之外,還有什麼其他原因嗎?

  戴煒:與書畫相比,高古玉的收藏門檻還是相對較高的。但最重要的還是,高古玉沒辦法光明正大地流通,上不了拍場,沒有高端拍品拉動,市場是活躍不起來的,現在高古玉的價值和價格是不成正比的。

  特邀嘉賓

  嘉賓主持

  藏家看專家和行家

  劉曉雄(古玉藏家):

  收藏這一行有三家:專家、行家、藏家,我認為這三者是個有機的整體,缺一不可。現在社會上這三家的矛盾比較大,經常是同樣一件東西行家、專家各有看法,藏家對行家也有一些意見,這是個很要命的問題。其實這三家本來應該是個有機的整體,相互補充,各有所長,三個專家三種觀點我都正面吸收的話,對自己是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我有很多朋友一開始一起玩古玉,但中途很多人放棄了,能堅持下來的,都是因為有一顆平常心,沒將收藏當做投資,而是在收藏的過程中不斷學習、糾正、提高。收藏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例子:買到一件東西,一個行家説假,一個專家説真,另一個專家又説不靠譜,如果沒有一顆平常心和一定的定力,你很容易會糾結,時間長了,就雲裏霧裏自己都分不清真假了,久而久之就失去了信心。如果再帶一點功利心,急功近利的話,買到假東西打擊就很大。所以玩收藏的人性格千萬不能偏激,千萬不要鑽牛角尖,要不收藏就不是一種樂趣了。

  其實一件東西有人説真、有人説假這很正常,有時候十個專家可能會有十種説法,關鍵是收藏者自己有一個底線。比如説一塊古玉,有人説是漢代的,有人説是春秋的,還有人説是戰國的,這不是原則性問題,只是斷代有爭議,只要是老東西,沒必要計較短短一兩百年的爭議,自己慢慢研究就是了。

  來源: 羊城晚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